一种镜面电机外壳的拉深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540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镜面电机外壳的拉深模,包括:上模板、推杆、垫板、凹模定位环、凹模固定板、推杆限位环、凹模、凸模、凸模定位环、凸模外套、支撑板、凸模固定件、下模板、支撑杆、上模板限位杆、第一内六角螺钉、第二内六角螺钉和第三内六角螺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无附加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成功率高,几乎无废品。几乎无废品。几乎无废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镜面电机外壳的拉深模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制造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镜面电机外壳的拉深模。

技术介绍

[0002]电机制造已经历经了二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其中,电机外壳的加工技术日趋成熟,冲压成形因其生产效率高、生产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电机外壳达到使用要求后,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电机外壳的美观性,提高电机外壳的表面质量使其达到镜面效果便是一种提高美观性的手段。
[0003]现有的镜面加工方式以铣削为主,在冲压成形方面的研究非常少,且存在不同的问题,如中国专利200910055650.5,针对的是翼尖罩的镜面加工,不具有普适性;中国专利201010102112.X设计工艺是在每步拉深之间增加皂化处理,这无疑增加了加工成本和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拉深工件表面粗糙度高,出现拉丝等缺点。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镜面电机外壳的拉深模,包括:上模板(1)、推杆(2)、垫板(3)、凹模定位环(4)、凹模固定板(5)、推杆限位环(6)、凹模(7)、凸模(8)、凸模定位环(9)、凸模外套(10)、支撑板(11)、凸模固定件(12)、下模板(13)、支撑杆(14)、上模板限位杆(15)、第一内六角螺钉(16)、第二内六角螺钉(17)和第三内六角螺钉(18);
[0007]所述上模板(1)和凹模固定板(5)分别通过第三内六角螺钉(18)和垫板(3)连接;
>[0008]所述凹模(7)和凹模固定板(5)通过第一内六角螺钉(16)连接;
[0009]所述凹模定位环(4)和推杆限位环(6)位于凹模固定板(5)的中心孔内,并通过垫板(3)和凹模(7)的接触实现定位;
[0010]所述凸模(8)通过第二内六角螺钉(17)与凸模固定件(12)连接,并通过凸模定位环(9)实现定位;
[0011]所述凸模外套(10)套在凸模固定件(12)上,并与所述支撑板(11)接触;
[0012]所述凸模固定件(12)和下模板(13)通过第三内六角螺钉(18)连接;
[0013]所述支撑杆(14)通过下模板(13)上设置的孔与支撑板(11)相接触;
[0014]所述上模板限位杆(15)通过焊接与上模板(1)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
[0016]本技术不仅无附加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成功率高,几乎无废品。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剖视图A-A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剖视图B-B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剖视图C-C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俯视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三维模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3]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剖视图A-A示意图,上模板1、推杆2、垫板3、凹模定位环4、凹模固定板5、推杆限位环6、凹模7、凸模8、凸模定位环9、凸模外套10、支撑板11、凸模固定件12、下模板13、支撑杆14、上模板限位杆15;
[0024]所述上模板1和凹模固定板5分别通过第三内六角螺钉18和垫板3连接;
[0025]所述凹模7和凹模固定板5通过第一内六角螺钉16连接;
[0026]所述凹模定位环4和推杆限位环6位于凹模固定板5的中心孔内,并通过垫板3和凹模7的接触实现定位;
[0027]所述凸模8通过第二内六角螺钉17与凸模固定件12连接,并通过凸模定位环9实现定位;
[0028]所述凸模外套10套在凸模固定件12上,并与所述支撑板11接触;
[0029]所述凸模固定件12和下模板13通过第三内六角螺钉18连接;
[0030]所述支撑杆14通过下模板13上设置的孔与支撑板11相接触;
[0031]所述上模板限位杆15通过焊接与上模板1固定连接在一起。
[0032]上述述上模板1、推杆2、垫板3、凹模定位环4、凹模固定板5、推杆限位环6、凹模7、凸模8、凸模定位环9、凸模外套10、支撑板11、凸模固定件12与下模板13在垂直方向上中心重合。
[0033]上述凸模8位于凸模外套10的中心孔内。
[0034]上述镜面电机外壳拉深模的拉深过程如下:
[0035]毛坯的制备:将电机外壳按筒形件计算毛坯尺寸,确定采用直径为113.5mm的圆形毛坯,材料选用厚度为2.3mm的DX53D-Z镀锌钢板;A、将电机外壳按筒形件计算毛坯尺寸,材料选用镀锌钢板;
[0036]根据镜面电机外壳要求,设计各阶段拉深深度及第三阶段缩小间隙,在最后一次拉深时使其达到镜面要求;
[0037]在凸模、凹模、凹模圆角以及与此接触的毛坯表面上均匀涂上润滑油,进行第一次、第二次拉深;
[0038]第三次拉深时缩小模具间隙,拉深压力为1.5~3.0MPa;
[0039]结束后,卸除压力,取出工件。
[0040]工艺方案的确定:确定该电机壳须经过多道次拉深和冲孔才能达到设计要求,经理论计算须进行三次拉深,可在最后一次拉深时使其达到镜面要求;
[0041]在凸模、凹模、凹模圆角以及与此接触的毛坯表面上均匀涂上润滑油;
[0042]进行第一次拉深、进行第二次拉深;
[0043]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拉伸过程中,模具间隙不变,故电机外壳毛坯厚度δ0、毛坯直径D0,第一阶段拉深后深度h1、直径D1、模具间隙δ1,第二阶段拉深后,深度h2、直径D2、模具间隙δ2满足:
[0044][0045]进行第三阶段拉深:
[0046]第三阶段拉伸过程中,模具间隙缩小Δδ2,则第二阶段拉深后,深度h2、直径D2、模具间隙δ2,第三阶段拉深后,深度h3、直径D3、间隙δ3满足:
[0047][0048]第三次拉深过程中,详细参数为:
[0049]模具间隙为2mm,拉深压力为1.5~3MPa;压力机带动上模板1和与其连接的推杆2、垫板3、凹模定位环4、凹模固定板5、推杆限位环6、凹模7、上模板限位杆15、内六角螺钉16、内六角螺钉18向下运动,当上模板限位杆15与支撑板11接触后将其向下压动,支撑板11带动凸模外套10、支撑杆14向下运动,凸模8被从凸模外套10顶出,与上部分的推杆2、推杆限位环6、凹模7配合完成冲压,复位时上部分向上运动,推杆2在外力的作用下将工件顶出。
[0050]卸除压力,取出工件。
[0051]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镜面电机外壳的拉深方法加工的电机外壳,其表面粗糙度<0.2μm,且无拉丝无划伤,达到镜面效果,加工过程中几乎没有废品。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面电机外壳的拉深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1)、推杆(2)、垫板(3)、凹模定位环(4)、凹模固定板(5)、推杆限位环(6)、凹模(7)、凸模(8)、凸模定位环(9)、凸模外套(10)、支撑板(11)、凸模固定件(12)、下模板(13)、支撑杆(14)、上模板限位杆(15)、第一内六角螺钉(16)、第二内六角螺钉(17)和第三内六角螺钉(18);所述上模板(1)和凹模固定板(5)分别通过第三内六角螺钉(18)和垫板(3)连接;所述凹模(7)和凹模固定板(5)通过第一内六角螺钉(16)连接;所述凹模定位环(4)和推杆限位环(6)位于凹模固定板(5)的中心孔内,并通过垫板(3)和凹模(7)的接触实现定位;所述凸模(8)通过第二内六角螺钉(17)与凸模固定件(12)连接,并通过凸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佳娜陈敏生
申请(专利权)人:揭阳市汇宝昌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