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高含水期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5368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油气资源开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特高含水期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读取油田相渗曲线,对相渗曲线关系进行饱和度归一化处理;建立相对渗透率比与归一化饱和度的关系,根据相对渗透率比得到新型线性关系式回归相关系数;根据累产油累产水实际生产数据,通过假定驱油效率值,计算WOR/R型的水驱直线关系,建立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关系式;采收率标定及数据验证。本发明专利技术推导出新型水驱特征曲线,能有效解决特高含水期油水相渗曲线比的偏离直线后的回归问题,易于应用和进行参数求解;可用于特高含水期的油藏可采储量标定,适用范围广,不用人为判断相对渗透率比曲线上翘时机,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高含水期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资源开发
,尤其涉及一种特高含水期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东部大部分已进入油田开发后期,特别是进入了特高含水阶段以后,油田的水驱规律与中低含水阶段有明显的不同。在高含水或特高含水阶段,油藏中水相饱和度增加,水的流速加快,可发生明显水的串流或“指进”现象,水驱油的效率降低。通过外推前一阶段的水驱油规律来评价高含水阶段的动态会发生较大的误差,因此如何评价这一时期的水驱规律,进而对油藏的最终采收率进行评价,是油藏工程师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0003]在传统的水驱规律研究或采收率的标定过程中,水驱特征曲线法一直是行业内普遍认可并广泛采用的方法,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其应用简单,不依赖于具体的地质模型,仅仅依靠油藏动态生产数据进就可以对开采状况进行评价,并预测油藏的最终采收率。到目前为止出现了几十种不同类型的水驱特征曲线,常用的也有十余种,这些水驱特征曲线关系多以经验关系为主,其中有些水驱曲线也经过的严格的数学证明,如陈元千教授对甲型水驱特征曲线的证明。在所有的证明过程中,都回避不了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关系式问题,因为都是基于油水相对渗透率比与含水饱和度的指数关系而进行推导,而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和特高含水期,这一关系不再成立,油水相渗曲线比的对数偏离了直线关系。油田专家和学者们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给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最近几年以来也出现了对相渗曲线比的非线性回归,并且推导出了各种非线性水驱曲线,如刘世华(2011)给出的水油比与采出程度的非线性幂指数关系,宋兆杰(2013)给出水油比与采出程度的对数二次型关系,侯健(2013)给出的累积产油量与累积产水量的对数幂指数混合关系。这些非线性水驱特征曲线普遍带来了另外的问题,增加了未知参数,曲线回归更加困难,如侯健所推导的水驱特征曲线关系式,未知变量数达到了5个,这样失去了传统水驱特征曲线的线性回归的便利性,给油田现场的应用带来的极大的困难,无法推广应用。
[0004]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0005](1)传统的水驱规律研究或采收率的标定过程中,水驱特征曲线法在所有的证明过程中,都回避不了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关系式问题,因为都是基于油水相对渗透率比与含水饱和度的指数关系而进行推导,而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和特高含水期,这一关系不再成立,油水相渗曲线比的对数偏离了直线关系。若仍然采用直线外推法进行油田动态预测,则会高估油田可采储量,给油田下一步的开发调整提供错误的指导性目标。
[0006](2)现有对相渗曲线比的非线性回归方法,增加了未知参数,曲线回归更加困难,失去了传统水驱特征曲线的线性回归的便利性,给油田现场的应用带来的极大的困难,无法推广应用。
[0007]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
[0008]既要保持传统直线型水驱特征曲线便捷易用的优势,又要准确体现高含水期油田
油水两相渗流的基本特征,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具有一定难度。
[0009]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
[0010]解决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为在油田实际生产数据基础上预测最终采收率及标定可采储量提供了一种准确度高、可操作性好的便捷工具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1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特高含水期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001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特高含水期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所述特高含水期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步骤一,读取油田相渗曲线,对相渗曲线关系进行饱和度归一化处理。
[0014]步骤二,建立相对渗透率比与归一化饱和度的关系,根据相对渗透率比得到新型线性关系式回归相关系数。
[0015]步骤三,根据累产油累产水实际生产数据,通过假定采收率值,计算WOR/R的直线关系,建立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关系式。
[0016]步骤四,数据验证及采收率标定:验证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系数n值,如果不等则返回重新选择相渗曲线和驱油效率值;如果二者相符,则通过给定极限水油比计算标定采收率。
[0017]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对相渗曲线关系进行饱和度归一化处理的公式为:
[0018][0019]其中,S
w
为含水饱和度,S
wi
为束缚水饱和度,S
or
为残余油饱和度,S
wd
为归一化的饱和度。
[0020]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建立相对渗透率比与归一化饱和度关系的公式为:
[0021][0022]其中,K
rw
为水的相对渗透率,K
ro
为油的相对渗透率,b和n为回归常数。
[0023]进一步,步骤三中,所述建立新型的水驱曲线关系式的方法,包括:
[0024](1)定义油田采出程度:
[0025][0026](2)由所述对相渗曲线关系进行饱和度归一化处理的公式得出含水饱和度的表达式,并代入所述油田采出程度表达式中,得到:
[0027][0028]其中,(1-S
or-S
wi
)/(1-S
wi
)为驱油效率E
d
,所以有:
[0029][0030](3)在稳定渗流条件下,水油比的定义为:
[0031][0032](4)将所述相对渗透率比与归一化饱和度的关系表达式和公式代入所述水油比的表达式中,可得到:
[0033][0034]其中,WOR为水油比,R为采出程度,μ
o
为油的黏度,μ
w
为水的黏度,B
o
为原油体积系数,B
w
为水的体积系数,γ
o
为地面原油密度,γ
w
为地面水的密度,b为常数。
[0035](5)将公式两边取对数,即可得到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关系式:
[0036][0037]其中,m,n,为常数。
[0038]进一步,通过事先假定不同的E
d
利用公式对实际数据进行回归,通过直线关系回归确定出常数m,n之后,给定极限含水率或水油比,可求得最终采收率,对比两次回归系数n值是否相同,如存在差异,则假定另外的E
d
值或更新相渗曲线重新计算,如果n值一致,则可以通过给定极限水油比计算最终采收率E
R

[0039]最后,基于以上结果,根据采收率的定义可以得到油田的体积波及系数:
[0040][004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高含水期油田可采储量标定系统,包括:
[0042]油田相渗曲线处理模块,用于读取油田相渗曲线,对相渗曲线关系进行饱和度归一化处理;
[0043]新型线性关系式回归相关系数获取模块,用于建立相对渗透率比与归一化饱和度的关系,根据相对渗透率比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高含水期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高含水期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读取油田相渗曲线,对相渗曲线关系进行饱和度归一化处理;建立相对渗透率比与归一化饱和度的关系,根据相对渗透率比得到新型线性关系式回归相关系数;根据累产油累产水实际生产数据,通过假定驱油效率值,计算WOR/R型的水驱直线关系,建立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关系式;验证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系数n值,如果不等则返回重新选择相渗曲线和驱油效率值;如果二者相符,则通过给定极限水油比计算标定采收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含水期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相渗曲线关系进行饱和度归一化处理的公式为:其中,S
w
为含水饱和度,S
wi
为束缚水饱和度,S
or
为残余油饱和度,S
wd
为归一化的含水饱和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含水期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相对渗透率比与归一化饱和度关系的公式为:其中,K
rw
为水的相对渗透率,K
ro
为油的相对渗透率,b和n为回归常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含水期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新型的水驱曲线关系式的方法,包括:(1)油田采出程度:(2)由所述对相渗曲线关系进行饱和度归一化处理的公式得出含水饱和度的表达式,并代入所述油田采出程度表达式中,得到:其中,(1-S
or-S
wi
)/(1-S
wi
)为驱油效率E
d
,所以有:(3)在稳定渗流条件下,水油比的定义为:
(4)将所述相对渗透率比与归一化饱和度的关系表达式和公式代入所述水油比的表达式中,得到:其中,WOR为水油比,R为采出程度,μ
o
为油的黏度,μ
w
为水的黏度,B
o
为原油体积系数,B
w
为水的体积系数,γ
o
为地面原油密度,γ
w
为地面水的密度,b为常数;(5)将公式两边取对数,得到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关系式:其中,m,n,为常数。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