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建筑用草泥砖原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高原建筑用草泥砖技术

技术编号:2725178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原建筑用草泥砖及其制作工艺,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草泥砖为长方体结构,草泥砖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包括:错列设置的直径较大的第一通孔以及直径较小的第二通孔;该草泥砖由泥土、青稞麦草秸秆、谷壳、麦糠以及菜籽油渣混合压制而成,该草泥砖采用当地天然的农作物等材料,制作工艺简单,在节能环保的同时,还能满足建筑用量和耐久性需求。需求。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原建筑用草泥砖原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高原建筑用草泥砖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高原建筑用草泥砖原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高原建筑用草泥砖。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拥有各式各类的节能建筑材料,可用于各类建筑用途及节能和环保需求。但是,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寒地区且昼夜温差大,现有混凝土烧制砖等建筑材料保温性能差,容易产生建筑垃圾,且该类建筑材料在高原地区因人居稀疏等原因使生产和运输成本高等原因,为高原居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产生了极大不便和困难。
[0003]青藏高原地区草产业资源丰富,并且该地区属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域,农作物资源丰富,是天然的环保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原建筑用草泥砖原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高原建筑用草泥砖,该草泥砖原材料采用当地天然的农作物等材料,草泥砖制作工艺简单,在节能环保的同时,还能满足建筑用量和耐久性需求。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高原建筑用草泥砖原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将青稞麦草秸秆碾压打碎;
[0008]S2、潮湿处理:将步骤S1打碎的青稞麦草秸秆放在通风空间,并间隔时间进行喷水处理;
[0009]S3、对泥土进行粉碎、筛选以及浸泡处理;
[0010]S4、将菜籽油渣先进行粉碎然后用热水浸泡,浸泡过程中同时进行搅拌;
[0011]S5、将步骤S2得到的青稞麦草秸秆、步骤S3得到的泥土以及步骤S4得到的菜籽油渣以及谷壳和麦糠进行均匀混合得到制作高原建筑用草泥砖的原料。
[0012]该草泥砖的原材料为泥土、青稞麦草秸秆、谷壳、麦糠以及菜籽油渣的混合物,泥土含量最高,作为砖体的主要材料,对其他材料起到连接黏合作用,青稞麦草秸秆、谷壳、麦糠以及菜籽油渣形态不同,长宽比不同,从而彼此之间形成协同效应,避免砖体应力集中,增强砖体各个方向的强度。
[0013]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步骤S1得到的青稞麦草秸秆的长度为30mm~50mm。
[0014]青稞麦草秸秆采的长度为30mm~50mm,既具有良好的力学效果,又不会破坏砖体整体材料的连续性。
[0015]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步骤S2中对青稞麦草秸秆喷水频率为:每天同一时间喷水1次,并连续喷3~5天,使青稞麦草秸秆含水率在10.0%~11.5%。
[0016]对青稞麦草秸秆进行多次喷水,从而保证青稞麦草秸秆内部具有一定湿度,以增
强青稞麦草秸秆的韧性,避免青稞麦草秸秆折断。
[0017]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步骤S4中菜籽油渣粉碎后的粒径不大于2mm。
[0018]菜籽油渣粉碎后的粒径不大于2mm,以与泥土颗粒粒径相适应。
[0019]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步骤S4中浸泡菜籽油渣的水温为55~60℃。
[0020]对菜籽油渣进行浸泡,使其充分吸收水分,可以增强菜籽油渣与其他材料的粘结性。
[0021]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步骤S5制得的高原建筑用草泥砖原材料中:青稞麦草秸秆重量为总重的15%~20%,谷壳重量为总重的3~3.5%,麦糠重量为总重的0.5%~1%,菜籽油渣为总重的0.2%~0.5%。
[0022]由上述方法制得的原材料制备的高原建筑用草泥砖,草泥砖为长方体结构,草泥砖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包括:错列设置的直径较大的第一通孔以及直径较小的第二通孔。
[0023]该草泥砖整体呈长方体结构,与现有建筑用砖结构相匹配,便于建筑施工,在砖体上开设有通孔,能够减轻砖体重量,并且增强砖体保温性能,通孔包括直径不同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错列设置,即任意第一通孔和任意第二通孔的轴线在草泥砖的长、宽和厚方向上均不共线,相邻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三角形结构排列,从而避免草泥砖沿开孔位置断裂,增强草泥砖坯模型允许变形的抗破坏能力;该草泥砖由泥土、青稞麦草秸秆、谷壳、麦糠以及菜籽油渣混合压制而成,材料天然无污染且容易获得,并且各种材料之间可以通过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砖体强度。
[0024]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沿草泥砖的厚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二通孔沿草泥砖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且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一通孔的外围。
[0025]在砖体开设的通孔分别沿砖体的厚度以及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直径较小的第二通孔设置在砖体靠近边缘的位置,直径较大的第一通孔设置在砖体靠近中部的位置,这种设置结构可以保证砖体的整体强度,不会使砖体的边缘或者某个方向上的强度过低,并且还能保证较大的孔隙率。
[0026]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草泥砖的厚度、宽度以及长度的比例为1:4:8,并且草泥砖的厚度为6~6.5cm。
[0027]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的直径为1.5~2.0cm,第二通孔的直径为0.8~1.0cm,并且相邻通孔的孔距不小于2cm。
[002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中草泥砖采用就地资源,实现本地资源有效利用,能够节省运输成本,也使生产过程和建筑垃圾对环境污染降低,且建筑垃圾易自然风化;新型草泥砖质量较轻,也为施工、运输和生产带来极大便利,另外,该草泥砖的结构充分利用力学和热学相关理论,在原有草泥建筑材料基础上提高了草泥砖的保温性能、结构强度和耐久性能。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实施例中草泥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实施例中草泥砖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1-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4]实施例
[0035]一种高原建筑用草泥砖原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S1、将青稞麦草秸秆碾压打碎,得到的青稞麦草秸秆的长度为30mm~50mm之间,即打碎的青稞麦草秸秆最小长度不小于30mm,最大长度不大于50mm;
[0037]S2、潮湿处理:将步骤S1打碎的青稞麦草秸秆放在通风空间,并间隔时间进行喷水处理,喷水频率为:每天同一时间喷水1次,并连续喷3天,使青稞麦草秸秆含水率在10.0%;
[0038]S3、对泥土进行粉碎、筛选以及浸泡处理,水与泥混合预处理,确保泥土粘性发挥,使得泥土塑形;
[0039]S4、将菜籽油渣先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粒径不大于2mm,然后将粉碎后的菜籽油渣用热水侵泡,浸泡过程中同时进行搅拌,浸泡菜籽油渣的水温为60℃;
[0040]S5、将步骤S2得到的青稞麦草秸秆、步骤S3得到的泥土以及步骤S4得到的菜籽油渣以及谷壳和麦糠进行均匀混合得到制作草泥砖的原料,其中:青稞麦草秸秆重量为总重的20%,谷壳重量为总重的3%,麦糠重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原建筑用草泥砖原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青稞麦草秸秆碾压打碎;S2、潮湿处理:将步骤S1打碎的青稞麦草秸秆放在通风空间,并间隔时间进行喷水处理;S3、对泥土进行粉碎、筛选以及浸泡处理;S4、将菜籽油渣先进行粉碎然后用热水侵泡,浸泡过程中同时进行搅拌;S5、将步骤S2得到的青稞麦草秸秆、步骤S3得到的泥土以及步骤S4得到的菜籽油渣以及谷壳和麦糠进行均匀混合制得高原建筑用草泥砖的原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建筑用草泥砖原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得到的青稞麦草秸秆的长度为30mm~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建筑用草泥砖原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对青稞麦草秸秆喷水频率为:每天同一时间喷水1次,并连续喷3~5天,使青稞麦草秸秆含水率在10.0%~11.5%。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原建筑用草泥砖原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菜籽油渣粉碎后的粒径不大于2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原建筑用草泥砖原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浸泡菜籽油渣的水温为55~60℃。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秉栋何爱玲李爱青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