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5110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加热体主体与上密封盖,所述加热体主体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加热腔、加热管、加热流道,所述加热腔与所述加热流道连通,所述加热腔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加热管包夹在上部加热腔与底部的加热流道中间,中间层加热管发热,对加热腔和加热流道加热,实现上部采用腔体室蒸发加热,底部流道式加热,融合了腔体式加热与过热流道式加热两种蒸汽加热模式,提高了加热管的热能利用率,提升蒸汽干度与蒸汽流速,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汽发生器


[0001]本技术属于蒸汽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蒸汽发生装置在家电产品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功能、各种结构的蒸汽发生装置也越来越多。不锈钢螺旋管蒸汽发生器具有体积小、传热效果好、喷射速度快,被广泛的应用于咖啡机及蒸汽洗油烟机中。但由于其属于流道式热交换器,流道管径较小,气流速度快,极易被水垢堵死,且易喷水,具体寿命短和难控制的特点。而与之对应的腔体式蒸汽发生器具有寿命高,蒸汽稳定,易于控制的优势,但是蒸汽气流速度低,蒸汽干度需要提升加热体高度来实现,体积及成本较高。
[0003]现有将流道式加热与腔体加热方式结合的蒸汽发生器,一般采用腔体式加热与流道式加热分开独立的方式,即其中一段加热使用腔体式蒸汽发生器,另外一段使用流道式蒸汽发生器,两个蒸汽发生器组合使用,效果可以实现,但是成本压力较大,普遍应用于高端产品机型,且产品体积较大,需要更多地安装空间来实现方案应用。
[0004]因此,有必要考虑将腔体式加热与流道式加热结合,设置一种一体式加热的蒸汽发生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蒸汽发生器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将腔体式加热与流道式加热结合的一体式加热的蒸汽发生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加热体主体与上密封盖,所述加热体主体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加热腔、加热管、加热流道,所述加热腔与所述加热流道连通,所述加热腔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气口。
[0007]优选的,所述加热流道一端位于所述加热腔内,设置为入气口端,与所述加热腔连通;所述加热流道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加热体主体外部,设置为出气口端。
[0008]优选的,所述加热流道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加热体主体外部,所述加热流道一端通过软管与所述加热腔的出气口连通,设置为入气口端;所述加热流道另一端设置为出气口端。
[0009]优选的,所述上密封盖内设置有气液分离室,所述加热流道的出气口端、以及所述加热腔的出气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室的腔体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室设有出气孔。
[0010]优选的,所述加热管设置为U型加热管,所述加热流道设置为螺旋形流道,所述加热管与所述加热流道压铸呈一体结构,置于所述加热腔底部。
[0011]优选的,所述加热体主体底部设置有温控器与温度传感器,所述温控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监控所述加热体主体内温度。
[0012]优选的,所述上密封盖与所述加热体主体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通过密封圈密封。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在加热体主体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加热腔、加热管、加热流道,将加热管包夹在上部加热腔与底部的加热流道中间,中间层加热管发热,对加热腔和加热流道加热,同时将加热流道与加热腔导通,加热腔产生的蒸汽经流路进入加热流道内进行二次加热,实现上部采用腔体室蒸发加热,底部流道式加热。该蒸汽发生器融合了腔体式加热与过热流道式加热两种蒸汽加热模式,实现单体两段加热功能,提高了加热管的热能利用率,提升蒸汽干度与蒸汽流速,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该蒸汽发生器可广泛的应用于咖啡机、蒸烤箱、蒸汽洗油烟机等家电中,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蒸汽发生器整体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蒸汽发生器整体结构图;
[0017]图3为加热管与加热流道结构图;
[0018]其中:1-加热体主体、2-上密封盖、3-加热腔、31-进水口、4-加热管、5-加热流道、51-入气口端、52-出气口端、6-温控器与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或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0021]由于常规腔体式加热体,加热管普遍分布在加热体底部或偏下位置,加热腔在加热管上方,由于只有加热腔吸收热量,底部主要为空气散热,导致加热器底部温度较高,热量也存在浪费情况。因此,参考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加热体主体1与上密封盖2,上密封盖2与加热体主体1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通过密封圈密封。加热体主体1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加热腔3、加热管4、加热流道5。本实施例中在加热管4底部进一步设置加热流道5,将加热管4包夹在上部加热腔3与底部的加热流道5中间,中间层加热管4发热,并将加热流道5与加热腔3导通,加热腔3设置有进水口31与出气口,使蒸汽发生器正常工作时,由进水口31注水进入加热腔3后,加热管4对加热腔3加热,加热腔3内的水加热汽化由出气口排出,同时由于加热流道5与加热腔3导通,使加热腔3产生的蒸汽经流路进入加热流道5内进行二次加热,产生过热或饱和蒸汽后排出。
[0022]本实施例中融合现有两种蒸汽加热模式,实现上部采用腔体室蒸发加热,底部流道式加热,提高了热能利用率,降低加热体外表温度,实现一个加热体既能实现腔体式加
热,又能实现过热流道式加热,实现单体两段加热功能,提升了蒸汽干度与蒸汽流速。
[0023]同时,进一步参考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加热腔3的设计,将加热管4设置为U型加热管,以便于对加热腔3均匀加热。同时,可以将加热流道5设置为螺旋形流道,将加热管4与加热流道5压铸呈一体结构,铸铝形成上部加热腔3,将加热管4与加热流道5置于加热腔3底部,以便于通过加热管4同时对加热腔3和加热流道5加热。并将加热流道5设置在加热管4底部,以吸收加热管4底部热量,提高热量利用效率,同时降低加热体主体外表温度,方便安装。
[0024]进一步参考图1、图3所示,对于加热流道5,可以将加热流道5一端设置在加热腔3内,设置为入气口端51,与加热腔3连通;将加热流道5另一端延伸至加热体主体1外部,设置为出气口端52。加热腔3内的水加热汽化后加热流道5的入气口端51进入加热流道5内进行二次加热,产生过热或饱和蒸汽后由出气口端52排出。同时,实际设计中也可以将加热流道5两端均延伸至加热体主体1外部,将加热流道5一端通过软管与加热腔3的出气口连通,设置为入气口端;将加热流道5另一端设置为出气口端。
[00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加热体主体与上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主体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加热腔、加热管、加热流道,所述加热腔与所述加热流道连通,所述加热腔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流道一端位于所述加热腔内,设置为入气口端,与所述加热腔连通;所述加热流道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加热体主体外部,设置为出气口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流道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加热体主体外部,所述加热流道一端通过软管与所述加热腔的出气口连通,设置为入气口端;所述加热流道另一端设置为出气口端。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立园张革袁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