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508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领域,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包括:框支机构;混凝土构件,设置在所述框支机构的顶部,且与所述混凝土构件连接;弦支机构,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构件上,用于传力;所述弦支机构包括:拉索,所述拉索的两端均固定在混凝土构件上;撑杆,两个撑杆的顶端均固定在混凝土构件上,底端均抵接在拉索上,以使拉索张紧并使拉索呈“︺”型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换层结构融合了弦支机构,可以将上部竖向荷载直接传递到竖向承重构件上,弦支机构和框支机构共同承担竖向荷载,为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提供了双传力途径,减小了框支机构承受的弯矩和剪力,保证了转换层结构传力的有效性。构传力的有效性。构传力的有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将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装配式建筑成为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目前,随着装配式建筑纳入国家一三五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进一步蓬勃发展,以普通高层剪力墙结构为主的装配式住宅建筑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应用。
[0003]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装配式建筑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0004]现有的装配式结构主要解决了标准剪力墙结构(即竖直贯通落地剪力墙)的设计与施工问题,但是目前对于体型复杂、功能要求多样化的建筑中,一般会设置转换层以实现上下层结构类型的转换,而现有的装配式结构对于带有转换层结构的剪力墙结构体系则没有特别有效的装配式施工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上述背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将弦支体系融合于装配式转换层结构中,有效合理地将上部竖向荷载通过弦支体系直接传递到竖向承重构件上,弦支体系与框支梁共同承受竖向荷载,为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提供了双传力途径,极大减小了框支梁的内力,降低了框支梁破坏的风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方法。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7]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包括:
[0008]框支机构;
[0009]混凝土构件,设置在所述框支机构的顶部,且与所述混凝土构件连接;
[0010]弦支机构,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构件上,用于传力。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支机构通过竖向设置的两个框支柱、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框支柱顶部的框支梁组成;两个所述框支柱的顶端均设有上连接件,所述框支梁上预留有若干个连接孔。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构件整体呈“E”字型结构,通过竖直设置的两组端墙、设置在两组所述端墙之间的中墙、以及连接在所述端墙、中墙顶部的横墙组成;两组所述端墙的底端均设有与所述上连接件匹配的下连接件,所述中墙的底端设有用于穿过所述连接孔固定的连接筋。
[0013]优选地,所述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的连接处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转换层下部后浇
区。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均为钢板,所述上连接件通过嵌设在所述框支柱内部且延伸出框支柱顶端的工字型钢板形成,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连接筋穿过所述连接孔的端部通过固定套筒固定。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弦支机构包括:
[0016]拉索,成对设置,成对的两组所述拉索分设在混凝土构件的两侧,所述拉索的两端均固定在混凝土构件上;
[0017]撑杆,成对设置,成对的两组所述撑杆分设在混凝土构件的两侧,每组均设置有两个撑杆,两个撑杆的顶端均固定在混凝土构件上,底端均抵接在拉索上,以使拉索张紧并使拉索呈“︺”型结构。
[0018]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构件表面设有用于供所述拉索穿过的索套;所述混凝土构件表面的上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拉索以及撑杆端部的角钢。
[0019]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构件上设有索套以及角钢的部位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弦支机构后浇区。
[0020]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1)安装框支机构;
[0022](2)吊装混凝土构件至框支机构的顶部,并将混凝土构件与框支机构连接,在混凝土构件与框支机构的连接处浇筑混凝土形成转换层下部后浇区;
[0023](3)在混凝土构件上方依次逐层安装上部楼层构件;
[0024](4)待上部楼层主体结构完成后,在混凝土构件上搭设弦支机构;
[0025](5)将弦支机构与混凝土构件连接的部位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弦支机构后浇区。
[0026]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框支机构时,在框支机构的中部下侧设置临时支撑,待弦支机构设置完毕后再将临时支撑拆除。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
[0028]1、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包括弦支机构,弦支机构可以将上部竖向荷载直接传递到竖向承重构件上,弦支机构和框支机构共同承担竖向荷载,为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提供了双传力途径,极大减小了框支机构承受的弯矩和剪力,保证了转换层结构传力的有效性。
[0029]2、本专利技术通过螺栓将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连接,并将连接筋穿出连接孔的端部通过固定套筒固定,最后通过在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的连接处进行混凝土浇筑,连接方式可靠,保证了混凝土构件与框支机构的连接强度。
[0030]3、本专利技术的弦支机构包括拉索和撑杆,通过撑杆使拉索张紧;混凝土构件的表面设有供拉索穿过的索套,且能够对拉索形成保护,拉索以及撑杆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处均通过混凝土浇筑,进一步形成保护。
[0031]4、本专利技术为传统的框支转换层结构提供了装配式施工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将弦支机构融合于转换层结构中,合理的施工方法及构造连接措施既保证了转换层结构的可装配式性,也保证了转换层结构传力的合理性。
[0032]5、本专利技术使用范围较广泛,既可用于新建建筑物,也可安装在既有建筑物中进行
转换层结构的框支机构加固,构造简单,制作安装便捷,在保证转换层结构有效传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的立体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的主视图;
[003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框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混凝土构件和弦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传力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顶”、“底”、“左”、“右”、“竖直”、“水平”、“内”、“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支机构;混凝土构件,设置在所述框支机构的顶部,且与所述混凝土构件连接;弦支机构,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构件上,用于传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支机构通过竖向设置的两个框支柱、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框支柱顶部的框支梁组成;两个所述框支柱的顶端均设有上连接件,所述框支梁上预留有若干个连接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构件整体呈“E”字型结构,通过竖直设置的两组端墙、设置在两组所述端墙之间的中墙、以及连接在所述端墙、中墙顶部的横墙组成;两组所述端墙的底端均设有与所述上连接件匹配的下连接件,所述中墙的底端设有用于穿过所述连接孔固定的连接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的连接处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转换层下部后浇区。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均为钢板,所述上连接件通过嵌设在所述框支柱内部且延伸出框支柱顶端的工字型钢板形成,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连接筋穿过所述连接孔的端部通过固定套筒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弦支混凝土转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弦支机构包括:拉索,成对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光李轩直
申请(专利权)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