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495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2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系统包括:多个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和储热介质子系统;各个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均包括空气膨胀机和与该空气膨胀机连接的一组再热储气组件;各个空气膨胀机之间可控式串联,各组再热储气组件之间并联;各个再热储气组件均包括与对应的空气膨胀机依次连接的级间再热器和储气室;各个储气室分别与处于储能阶段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内的各个空气压缩机一对一连接,各个级间再热器分别连接至储热介质子系统。本申请能够有效提高针对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过程的运行稳定性,并能够在有效提高膨胀发电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各相关设备的运转安全性及稳定性。设备的运转安全性及稳定性。设备的运转安全性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压缩空气储能发电
,具体涉及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由于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发电过程中能量输入无法达到像化石能源那样的精确控制,具有负荷及频率波动大、不稳定度高等特点,导致了大规模弃风、光电的产生。因此,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便应运而生。其中,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相比于其它类型储能系统有着运转寿命长、储能容量大且环境友好性强等特点,在大规模电力能源分配、可再生能源应用等高新能源
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0003]以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为基础的电站,其工作过程分为不同时进行的两个环节:储能阶段及释能阶段。在储能阶段,可变工况运行的多级空气压缩机组随着弃风、光及低谷电能输入功率变化,会产生不同压力等级压缩空气并分别存储于不同级别储气室中,同时利用级间或末级冷却器将空气压缩机组产生的热能通过导热油或水等储热介质进行存储;在释能阶段,某一级储气室在储能阶段存储的压缩空气进入膨胀发电系统的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做功产生电能,为提高系统效率机组的每级空气膨胀机前均布置有级间再热器,各级间再热器内流动的储热介质利用储能阶段存储的压缩热加热各级空气膨胀机的进口空气。但是,现有膨胀发电系统的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采用串联同步运行方式,因此当储能阶段变工况运行使储气室级别发生变化时,释能阶段进入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的压缩空气压力等级也随之变化,导致各级空气膨胀机处于变工况运行,长时间偏离额定工况,造成各级空气膨胀机运行效率低下,降低了机组、系统及整个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运行效率;更为严重的是,当释能阶段进入机组的压缩空气压力等级较低时,机组处于低负荷工况,由于各级空气膨胀机内部空气流量较低,易产生鼓风摩擦效应,导致末级叶片及缸体急速升温,甚至引发机组设备的损坏,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针对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过程的运行稳定性,并能够在有效提高膨胀发电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各相关设备的运转安全性及稳定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包括:多个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以及,用于对各个所述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进行高温储热和低温储热的储热介质子系统;
[0007]各个所述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均包括:一个空气膨胀机和与该空气膨胀机连接的一组再热储气组件;各个所述空气膨胀机之间可控式串联,各组所述再热储气组
件之间并联;
[0008]各个所述再热储气组件均包括:与对应的空气膨胀机依次连接的一个级间再热器和一个储气室;各个所述储气室分别与处于储能阶段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内的各个空气压缩机一对一连接,各个所述级间再热器分别连接至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
[0009]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膨胀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该运行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所述的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运行控制方法包括:
[0010]若确定各个所述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和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均运转正常,则对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与所述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进行启动预处理;
[0011]根据目标运行工况选择对应的至少一个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作为当前的目标控制对象,并在确定单当前的控制对象满足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启动条件后,执行针对所述目标控制对象的膨胀发电的启动控制过程;
[0012]其中,所述目标控制对象的膨胀发电的启动控制过程包括:控制所述目标控制对象升速以满足预设的机械安全要求;控制所述目标控制对象转速升至预设的暖机值并完成暖机过程;控制所述目标控制对象的转速在预设时间内跨过对应的临界区;控制所述目标控制对象的转速升至额定值以完成升速过程;控制所述目标控制对象执行并网及带初始负荷暖机过程,并控制目标控制对象程度负荷继续升至额定负荷以完成所述目标控制对象对应的膨胀发电的启动过程。
[0013]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膨胀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装置,该运行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的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所述运行控制装置包括:
[0014]预处理模块,用于若确定各个所述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和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均运转正常,则对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与所述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进行启动预处理;
[0015]膨胀发电运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运行工况选择对应的至少一个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作为当前的目标控制对象,并在确定单当前的控制对象满足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启动条件后,执行针对所述目标控制对象的膨胀发电的启动控制过程;
[0016]其中,所述目标控制对象的膨胀发电的启动控制过程包括:控制所述目标控制对象升速以满足预设的机械安全要求;控制所述目标控制对象转速升至预设的暖机值并完成暖机过程;控制所述目标控制对象的转速在预设时间内跨过对应的临界区;控制所述目标控制对象的转速升至额定值以完成升速过程;控制所述目标控制对象执行并网及带初始负荷暖机过程,并控制目标控制对象程度负荷继续升至额定负荷以完成所述目标控制对象对应的膨胀发电的启动过程
[0017]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膨胀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
[0018]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膨胀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
[0019]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膨胀发电系统包括:多个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以及,用于对各个所述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进行高温储热和低温储热的储热介质子系统;各个
所述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均包括:一个空气膨胀机和与该空气膨胀机连接的一组再热储气组件;各个所述空气膨胀机之间可控式串联,各组所述再热储气组件之间并联;各个所述再热储气组件均包括:与对应的空气膨胀机依次连接的一个级间再热器和一个储气室;各个所述储气室分别与处于储能阶段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内的各个空气压缩机一对一连接,各个所述级间再热器分别连接至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在通过设置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和储热介质子系统来保证整个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运行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各个所述空气膨胀机之间可控式串联,各组所述再热储气组件之间并联,每个所述再热储气组件均包括与对应的空气膨胀机依次连接的一个级间再热器和一个储气室连接;各个所述储气室分别与处于储能阶段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内的各个空气压缩机一对一连接,且各个所述级间再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以及,用于对各个所述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进行高温储热和低温储热的储热介质子系统;各个所述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均包括:一个空气膨胀机和与该空气膨胀机连接的一组再热储气组件;各个所述空气膨胀机之间可控式串联,各组所述再热储气组件之间并联;各个所述再热储气组件均包括:与对应的空气膨胀机依次连接的一个级间再热器和一个储气室;各个所述储气室分别与处于储能阶段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内的各个空气压缩机一对一连接,各个所述级间再热器分别连接至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内的空气压缩机包括:第一级空气压缩机、第二级空气压缩机、第三级空气压缩机和第四级空气压缩机;相对应的,所述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包括: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第二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第三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和第四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所述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包括:第一级空气膨胀机,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和第一级储气室连接至所述第一级空气压缩机;所述第二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包括:第二级空气膨胀机,所述第二级空气膨胀机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和第二级储气室连接至所述第二级空气压缩机;所述第三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包括:第三级空气膨胀机,所述第三级空气膨胀机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和第三级储气室连接至所述第三级空气压缩机;所述第四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包括:第四级空气膨胀机,所述第四级空气膨胀机经由依次连接的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和第四级储气室连接至所述第四级空气压缩机;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第二级空气膨胀机、第三级空气膨胀机和第四级空气膨胀机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与第二级空气膨胀机之间设有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级空气膨胀机与第三级空气膨胀机之间设有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三级空气膨胀机与第四级空气膨胀机之间设有第三离合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与一齿轮箱减速器的一端连接,且该齿轮箱减速器的另一端连接至一发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包括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高温储热介质罐和低温储热介质罐;所述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第二级级间再热器、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的进口侧;所述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为所述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的备用介质泵,该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也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第二级级间再热器、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的进口侧;
所述高温储热介质罐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第二级级间再热器、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的进口侧;所述低温储热介质罐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第二级级间再热器、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的出口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常规润滑油系统;所述常规润滑油系统用于为第一级空气膨胀机、第二级空气膨胀机、第三级空气膨胀机、第四级空气膨胀机、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和齿轮箱减速器提供润滑和冷却用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润滑油系统包括:润滑油箱,以及分别设置在该润滑油箱内的第一交流润滑油泵、第二交流润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和用于加热所述润滑油箱的油箱电加热器;所述第一交流润滑油泵、第二交流润滑油泵和直流事故油泵均连接至第一级空气膨胀机、第二级空气膨胀机、第三级空气膨胀机、第四级空气膨胀机、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和齿轮箱减速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润滑油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润滑油箱连接且用于净化所述润滑油箱内润滑油的润滑油净化装置,以及,与所述润滑油箱分别连接的第一排油烟风机和第二排油烟风机;所述常规润滑油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润滑油箱连接的润滑油过滤器、润滑油冷却器和蓄能器;所述润滑油过滤器与所述润滑油冷却器连接,且所述润滑油冷却器经由润滑油压力调节阀分别连接至第一级空气膨胀机、第二级空气膨胀机、第三级空气膨胀机、第四级空气膨胀机、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和齿轮箱减速器;所述润滑油压力调节阀、所述润滑油箱和所述润滑油冷却器均连接至润滑油温度调节阀。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所述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和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连接;所述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与所述润滑油冷却器的第一个冷却水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一润滑油冷却水进口隔离阀,所述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与所述润滑油冷却器的第一个冷却水出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一润滑油冷却水出口隔离阀;所述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与所述润滑油冷却器的第二个冷却水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二润滑油冷却水进口隔离阀,所述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与所述润滑油冷却器的第二个冷却水出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二润滑油冷却水出口隔离阀。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常规氮气密封装置和第二常规氮气密封装置;所述第一常规氮气密封装置连接至所述高温储热介质罐,且该第一常规氮气密封装置还连接至第一个常规制氮系统,且所述第一常规氮气密封装置与第一个常规制氮系统之间
设有第一常规氮气密封装置进口隔离阀;所述第二常规氮气密封装置连接至所述低温储热介质罐,且该第二常规氮气密封装置还连接至第二个常规制氮系统,且所述第二常规氮气密封装置与第二个常规制氮系统之间设有第二常规氮气密封装置进口隔离阀;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第二级空气膨胀机、第三级空气膨胀机和第四级空气膨胀机分别连接至各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总阀,且所述各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总阀与第三个常规制氮系统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空气压缩机经由第一级储气室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一级储气室;所述第一级储气室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一级储气室出口隔离阀和第一级储气室出口调阀连接至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进口切断阀和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进口调阀连接至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还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和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与一个消声器连接,且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与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之间设有第一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该第一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连接至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对应的消声器。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空气压缩机经由第二级储气室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二级储气室;所述第二级储气室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二级储气室出口隔离阀和第二级储气室出口调阀连接至所述第二级级间再热器;所述第二级级间再热器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二级空气膨胀机进口切断阀和第二级空气膨胀机进口调阀连接至所述第二级空气膨胀机;所述第二级级间再热器还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和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所述第二级空气膨胀机与一个消声器连接,且所述第二级级间再热器与所述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之间设有第二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该第二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连接至所述第二级空气膨胀机对应的消声器。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级空气压缩机经由第三级储气室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三级储气室;所述第三级储气室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三级储气室出口隔离阀和第三级储气室出口调阀连接至所述第三级级间再热器;所述第三级级间再热器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三级空气膨胀机进口切断阀和第三级空气膨胀机进口调阀连接至所述第三级空气膨胀机;所述第三级级间再热器还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和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所述第三级空气膨胀机与一个消声器连接,且所述第三级级间再热器与所述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之间设有第三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该第三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连接至所述第三级空气膨胀机对应的消声器。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级空气压缩机经由第四级储气室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四级储气室;所述第四级储
气室经由依次连接的第四级储气室出口隔离阀和第四级储气室出口调阀连接至所述第四级级间再热器;所述第四级级间再热器经由依次连接的第四级空气膨胀机进口切断阀和第四级空气膨胀机进口调阀连接至所述第四级空气膨胀机;所述第四级级间再热器还经由依次连接的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所述第四级空气膨胀机与一个消声器连接,且所述第四级级间再热器与所述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之间设有第四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该第四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连接至所述第四级空气膨胀机对应的消声器。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各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总阀并联的第一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第二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第三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和第四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之间的管道;所述第二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二级空气膨胀机之间的管道;所述第三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三离合器与所述第三级空气膨胀机之间的管道;所述第四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三离合器与所述第四级空气膨胀机之间的管道。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并联的第一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第二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第三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和第四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之间的管道;所述第二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二级空气膨胀机之间的管道;所述第三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三离合器与所述第三级空气膨胀机之间的管道;所述第四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三离合器与所述第四级空气膨胀机之间的管道。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并联的第一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第二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第三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和第四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所述第一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与所述第一级储气室连接;所述第二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与所述第二级储气室连接;所述第三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与所述第三级储气室连接;所述第四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与所述第四级储气室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并联的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与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连接;所述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与所述第二级级间再热器连接;所述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与所述第三级级间再热器连接;所述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与所述第四级级间再热器连接。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与所述高温储热介质罐之间设有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进口隔离阀,所述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与所述高温储热介质罐之间设有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进口隔离阀;所述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经由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出口隔离阀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第二级级间再热器、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的进口侧;所述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经由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出口隔离阀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第二级级间再热器、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的进口侧;所述高温储热介质罐与所述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出口隔离阀之间依次连接有高温储热介质泵再循环调阀和高温储热介质泵再循环隔离阀;所述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与所述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的进口侧之间连接有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冷却水进口隔离阀,所述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与所述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的进口侧之间连接有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冷却水进口隔离阀;所述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与所述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的出口侧之间连接有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冷却水出口隔离阀,所述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与所述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的出口侧之间连接有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冷却水出口隔离阀。19.一种膨胀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运行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运行控制方法包括:若确定各个所述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和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均运转正常,则对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与所述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进行启动预处理;根据目标运行工况选择对应的至少一个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作为当前的目标控制对象,并在确定单当前的控制对象满足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启动条件后,执行针对所述目标控制对象的膨胀发电的启动控制过程;其中,所述目标控制对象的膨胀发电的启动控制过程包括:控制所述目标控制对象升速以满足预设的机械安全要求;控制所述目标控制对象转速升至预设的暖机值并完成暖机过程;控制所述目标控制对象的转速在预设时间内跨过对应的临界区;控制所述目标控制对象的转速升至额定值以完成升速过程;控制所述目标控制对象执行并网及带初始负荷暖机过程,并控制目标控制对象程度负荷继续升至额定负荷以完成所述目标控制对象对应的膨胀发电的启动过程。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膨胀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内的空气压缩机包括:第一级空气压缩机、第二级空气压缩机、第三级空气压缩机和第四级空气压缩机;相对应的,所述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包括:第一级间再热式
空气膨胀发电机组、第二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第三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和第四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所述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包括:第一级空气膨胀机,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和第一级储气室连接至所述第一级空气压缩机;所述第二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包括:第二级空气膨胀机,所述第二级空气膨胀机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和第二级储气室连接至所述第二级空气压缩机;所述第三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包括:第三级空气膨胀机,所述第三级空气膨胀机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和第三级储气室连接至所述第三级空气压缩机;所述第四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包括:第四级空气膨胀机,所述第四级空气膨胀机经由依次连接的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和第四级储气室连接至所述第四级空气压缩机;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第二级空气膨胀机、第三级空气膨胀机和第四级空气膨胀机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与第二级空气膨胀机之间设有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级空气膨胀机与第三级空气膨胀机之间设有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三级空气膨胀机与第四级空气膨胀机之间设有第三离合器;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与一齿轮箱减速器的一端连接,且该齿轮箱减速器的另一端连接至一发电机;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包括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高温储热介质罐和低温储热介质罐;所述膨胀发电系统还包括:常规润滑油系统和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所述常规润滑油系统包括:润滑油箱,以及分别设置在该润滑油箱内的第一交流润滑油泵、第二交流润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和用于加热所述润滑油箱的油箱电加热器;所述常规润滑油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润滑油箱连接且用于净化所述润滑油箱内润滑油的润滑油净化装置,以及,与所述润滑油箱分别连接的第一排油烟风机和第二排油烟风机;所述常规润滑油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润滑油箱连接的润滑油过滤器、润滑油冷却器和蓄能器;所述润滑油过滤器与所述润滑油冷却器连接,且所述润滑油冷却器经由润滑油压力调节阀分别连接至第一级空气膨胀机、第二级空气膨胀机、第三级空气膨胀机、第四级空气膨胀机、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和齿轮箱减速器;所述润滑油压力调节阀、所述润滑油箱和所述润滑油冷却器均连接至润滑油温度调节阀;所述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和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连接;所述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与所述润滑油冷却器的第一个冷却水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一润滑油冷却水进口隔离阀,所述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与所述润滑油冷却器的第一个冷却水出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一润滑油冷却水出口隔离阀;所述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与所述润滑油冷却器的第二个冷却水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二润滑油冷却水进口隔离阀,所述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与所述润滑油冷却器的第二个冷却水出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二润滑油冷却水出口隔离阀;所述第一级空气压缩机经由第一级储气室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一级储气室;所述第一级储气室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一级储气室出口隔离阀和第一级储气室出口调阀连接至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进口切断阀和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进口调阀连接至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还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和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与一个消声器连接,且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与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之间设有第一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该第一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连接至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对应的消
声器;所述第二级空气压缩机经由第二级储气室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二级储气室;所述第二级储气室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二级储气室出口隔离阀和第二级储气室出口调阀连接至所述第二级级间再热器;所述第二级级间再热器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二级空气膨胀机进口切断阀和第二级空气膨胀机进口调阀连接至所述第二级空气膨胀机;所述第二级级间再热器还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和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所述第二级空气膨胀机与一个消声器连接,且所述第二级级间再热器与所述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之间设有第二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该第二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连接至所述第二级空气膨胀机对应的消声器;所述第三级空气压缩机经由第三级储气室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三级储气室;所述第三级储气室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三级储气室出口隔离阀和第三级储气室出口调阀连接至所述第三级级间再热器;所述第三级级间再热器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三级空气膨胀机进口切断阀和第三级空气膨胀机进口调阀连接至所述第三级空气膨胀机;所述第三级级间再热器还经由依次连接的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和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所述第三级空气膨胀机与一个消声器连接,且所述第三级级间再热器与所述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之间设有第三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该第三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连接至所述第三级空气膨胀机对应的消声器;所述第四级空气压缩机经由第四级储气室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四级储气室;所述第四级储气室经由依次连接的第四级储气室出口隔离阀和第四级储气室出口调阀连接至所述第四级级间再热器;所述第四级级间再热器经由依次连接的第四级空气膨胀机进口切断阀和第四级空气膨胀机进口调阀连接至所述第四级空气膨胀机;所述第四级级间再热器还经由依次连接的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所述第四级空气膨胀机与一个消声器连接,且所述第四级级间再热器与所述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之间设有第四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该第四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连接至所述第四级空气膨胀机对应的消声器;所述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各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总阀并联的第一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第二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第三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和第四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之间的管道;所述第二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二级空气膨胀机之间的管道;所述第三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三离合器与所述第三级空气膨胀机之间的管道;所述第四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三离合器与所述第四级空气膨胀机之间的管道;所述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还包括:并联的第一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第二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第三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和第四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级空气膨胀机之间的管道;所述第二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二级空气膨胀机之间的管道;所述第三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三离合器与所述第三级空气膨胀机之间的管道;所述第四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连接至所述第三离合器与所述第四级空气膨胀机之间的管道;所述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
站的膨胀发电系统还包括:并联的第一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第二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第三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和第四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所述第一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与所述第一级储气室连接;所述第二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与所述第二级储气室连接;所述第三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与所述第三级储气室连接;所述第四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与所述第四级储气室连接;所述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还包括:并联的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与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连接;所述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与所述第二级级间再热器连接;所述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与所述第三级级间再热器连接;所述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与所述第四级级间再热器连接;所述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与所述高温储热介质罐之间设有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进口隔离阀,所述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与所述高温储热介质罐之间设有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进口隔离阀;所述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经由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出口隔离阀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第二级级间再热器、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的进口侧;所述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经由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出口隔离阀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级级间再热器、第二级级间再热器、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的进口侧;所述高温储热介质罐与所述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出口隔离阀之间依次连接有高温储热介质泵再循环调阀和高温储热介质泵再循环隔离阀;所述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与所述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的进口侧之间连接有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冷却水进口隔离阀,所述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与所述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的进口侧之间连接有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冷却水进口隔离阀;所述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与所述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的出口侧之间连接有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冷却水出口隔离阀,所述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与所述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的出口侧之间连接有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冷却水出口隔离阀。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膨胀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与所述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进行启动预处理之前,还包括:步骤101,判断所述膨胀发电系统的当前状态是否完全满足第一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102;其中,所述第一条件组中的各个条件包括:1)第一级空气压缩机、第二级空气压缩机、第三级空气压缩机和第四级空气压缩机已停运;2)第一级储气室出口调阀、第二级储气室出口调阀、第三级储气室出口调阀、第四级储气室出口调阀、第一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第二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第三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第四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第一级储气室进口隔离阀、第二级储气室进口隔离阀、第三级储气室进口隔离阀、第四级储气室进口隔离阀、第一级储气室出口隔离阀、第二级储气室出口隔离阀、第三级储气室出口隔离阀、第四级储气室出口隔离阀、第一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第二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第三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和第四级
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均处于关闭状态;3)第一级储气室压力、第二级储气室压力、第三级储气室压力、第四级储气室压力、第一级储气室储气温度、第二级储气室储气温度、第三级储气室储气温度和第四级储气室储气温度均符合各自对应的预设正常状态要求;4)润滑油箱液位已符合对应的预设正常状态要求;5)常规制氮系统供气压力已符合对应的预设正常状态要求;6)各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总阀、第一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第二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第三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和第四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均处于开启状态;7)第一常规氮气密封装置进口隔离阀和第二常规氮气密封装置进口隔离阀均处于开启状态;8)第一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供气压力、第二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供气压力、第三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供气压力和第四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供气压力均已符合各自对应的预设正常状态要求;9)高温储热介质罐液位、低温储热介质罐液位、高温储热介质罐压力和低温储热介质罐压力均已符合各自对应的预设正常状态要求;10)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供水压力、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供水温度均已符合各自对应的预设正常状态要求;11)第一润滑油冷却水进口隔离阀、第二润滑油冷却水进口隔离阀、第一润滑油冷却水出口隔离阀、第二润滑油冷却水出口隔离阀、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冷却水进口隔离阀、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冷却水出口隔离阀、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冷却水进口隔离阀和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冷却水出口隔离阀均处于开启状态;步骤102,发出停运第一级空气压缩机、第二级空气压缩机、第三级空气压缩机和第四级空气压缩机的指令,发出全关第一级储气室出口调阀、第二级储气室出口调阀、第三级储气室出口调阀和第四级储气室出口调阀的指令,发出全关第一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第二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第三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和第四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的指令,发出全关第一级储气室进口隔离阀、第二级储气室进口隔离阀、第三级储气室进口隔离阀和第四级储气室进口隔离阀的指令,发出全关第一级储气室出口隔离阀、第二级储气室出口隔离阀、第三级储气室出口隔离阀和第四级储气室出口隔离阀的指令,发出全关第一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第二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第三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和第四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的指令,发出开启各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总阀的指令,发起全开第一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第二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第三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和第四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进口隔离阀的指令,发起全开第一常规氮气密封装置进口隔离阀和第二常规氮气密封装置进口隔离阀的指令,发起全开第一润滑油冷却水进口隔离阀和第二润滑油冷却水进口隔离阀的指令,发起全开第一润滑油冷却水出口隔离阀和第二润滑油冷却水出口隔离阀的指令,发起全开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冷却水进口隔离阀和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冷却水出口隔离阀的指令,发起全开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冷却水进口隔离阀和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冷却水出口
隔离阀的指令,并等待第一状态数据组中的各状态数据的值均符合各自对应的预设正常值;其中,所述第一状态数据组包括:第一级储气室压力、第二级储气室压力、第三级储气室压力、第四级储气室压力、第一级储气室储气温度、第二级储气室储气温度、第三级储气室储气温度、第四级储气室储气温度、润滑油箱液位、常规制氮系统供气压力、第一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供气压力、第二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供气压力、第三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供气压力、第四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供气压力、高温储热介质罐液位、低温储热介质罐液位、高温储热介质罐压力、低温储热介质罐压力、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供水压力和常规厂用冷却水系统供水温度。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膨胀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与所述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进行启动预处理之前,还包括:若经步骤101判断所述膨胀发电系统的当前状态完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则执行步骤103;步骤103,判断所述交流润滑油泵的当前状态是否完全满足第二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104,若是,则执行步骤105;其中,所述第二条件组中的各个条件包括:1)第一排油烟风机或第二排油烟风机已启动;2)油箱电加热器已投入润滑油箱温度自动控制;3)润滑油净化装置已启动;步骤104,发出启动第一排油烟风机或第二排油烟风机的指令,发出油箱电加热器投入润滑油箱温度自动控制的指令,发出启动润滑油净化装置的指令;步骤105,判断未启动排油烟风机是否已投入启动备用风机联锁,若否,则执行步骤106;步骤106,发出未启动排油烟风机投入启动备用风机联锁的指令。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膨胀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与所述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进行启动预处理之前,还包括:若经步骤105判断未启动排油烟风机已投入启动备用风机联锁,则执行步骤107;步骤107,判断第一交流润滑油泵和第二交流润滑油泵中的至少一个是否已启动,若否,则执行步骤108;若是,则执行步骤109;步骤108,发出启动第一交流润滑油泵或第二交流润滑油泵的指令;步骤109,判断未启动交流润滑油泵和直流事故油泵是否均已投入启动备用泵联锁,若否,则执行步骤110,若是,则执行步骤111;步骤110,发出未启动交流润滑油泵和直流事故油泵投入启动备用泵联锁的指令;步骤111,判断润滑油压力调节阀的当前状态是否完全满足第三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112;其中,所述第三条件组中的各个条件包括:1)润滑油压力调节阀已投入润滑油供油压力自动控制;2)润滑油温度调节阀已投入润滑油供油温度自动控制;步骤112,发出润滑油压力调节阀投入润滑油供油压力自动控制的指令,发出润滑油温
度调节阀投入润滑油供油温度自动控制的指令。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膨胀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与所述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进行启动预处理,包括:若经步骤111判断获知润滑油压力调节阀的当前状态完全满足所述第三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则执行步骤113;步骤113,判断高温储热介质泵的当前状态是否完全满足第四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114,若是,则执行步骤115;其中,所述第四条件组中的各个条件包括:1)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进口隔离阀和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进口隔离阀已开至第一预设开度;2)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出口隔离阀和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出口隔离阀均处于开启状态;3)高温储热介质泵再循环隔离阀和高温储热介质泵再循环调阀均处于开启状态;4)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均处于开启状态;5)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均处于开启状态;6)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均处于开启状态;步骤114,发出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进口隔离阀和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进口隔离阀开至第一预设开度的指令,发出全开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出口隔离阀和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出口隔离阀的指令,发出全开高温储热介质泵再循环隔离阀、高温储热介质泵再循环调阀的指令,发出全开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的指令,发出全开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的指令,发出全开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的指令;步骤115,判断所述高温储热介质泵的当前状态完全满足第四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的持续时间是否已延迟第一预设时间,或者是否已收到人工确认储热介质子系统排空及预热完成指令;若是,则执行步骤116;步骤116,判断所述高温储热介质泵的当前状态是否完全满足第五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117;其中,所述第五条件组中的各个条件包括:1)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进口隔离阀和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进口隔离阀均处于开启状
态;2)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出口隔离阀和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出口隔离阀均处于关闭状态;3)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均处于关闭状态;步骤117,发出全开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进口隔离阀和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进口隔离阀的指令,发出全关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出口隔离阀和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出口隔离阀的指令,发出全关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的指令,发出全关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的指令,发出全关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和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的指令。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膨胀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储热介质子系统与所述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进行启动预处理,包括:若经步骤116判断获知润滑油压力调节阀的当前状态完全满足所述第五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则执行步骤118;步骤118,判断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或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是否已启动,若否,则执行步骤119;若是,则执行步骤120;步骤119,发出启动第一高温储热介质泵或第二高温储热介质泵31的指令;步骤120,判断已启动高温储热介质泵出口隔离阀是否均处于开启状态,若否,则执行步骤121;若是,则执行步骤122;步骤121,发出全开已启动高温储热介质泵出口隔离阀的指令;步骤122,判断未启动高温储热介质泵是否已投入启动备用泵联锁,如若否,则执行步骤123;若是,则执行步骤124;步骤123,发出未启动高温储热介质泵投入启动备用泵联锁的指令;步骤124,判断未启动高温储热介质泵出口隔离阀是否均处于开启状态;若否,则执行步骤125;若是,则执行步骤126;步骤125,发出全开未启动高温储热介质泵出口隔离阀的指令;步骤126,判断高温储热介质泵的当前状态是否完全满足第六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127;若是,则获取所述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当前的目标运行工况;其中,所述第六条件组中的各个条件包括:1)高温储热介质泵再循环调阀已投入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出口储热介质流量、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出口储热介质流量、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出口储热介质流量、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出
口储热介质流量以及高温储热介质泵再循环流量自动控制;2)已启动高温储热介质泵变频器已投入其出口管道上高温储热介质泵出口压力自动控制;步骤127,发出高温储热介质泵再循环调阀投入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出口储热介质流量、第二级级间再热器出口储热介质流量、第三级级间再热器出口储热介质流量、第四级级间再热器出口储热介质流量以及高温储热介质泵再循环流量自动控制的指令,发出已启动高温储热介质泵变频器投入其出口管道上高温储热介质泵出口压力自动控制的指令。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膨胀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运行工况选择对应的至少一个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作为当前的目标控制对象,并在确定单当前的控制对象满足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启动条件后,执行针对所述目标控制对象的膨胀发电的启动控制过程,包括:若所述目标运行工况为第一级运行工况,则选择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作为当前的目标控制对象;若经步骤126判断获知高温储热介质泵的当前状态完全满足第六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则执行步骤A128;步骤A128,判断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的当前状态是否完全满足第七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A129,若是,则执行步骤A130;其中,所述第七条件组中的各个条件包括:1)第一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均处于开启状态;2)第一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均处于开启状态;3)第二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第三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和第四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均处于关闭状态;4)第一离合器已置于解锁状态;步骤A129,发出全开第一级储气室供空气膨胀机密封风出口隔离阀的指令,发出全开第一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的指令,发出全关第二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第三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和第四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进口隔离阀的指令,发出解锁第一离合器的指令;步骤A130,判断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的当前状态是否完全满足第八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A131,若是,则执行步骤A133;其中,所述第八条件组中的各个条件包括:1)第一级空气膨胀机密封风供气压力已符合对应的预设正常状态要求;2)第一级空气膨胀机隔离风供气压力已符合对应的预设正常状态要求;3)润滑油供油压力已符合对应的预设正常状态要求且润滑油过滤器差压未报警;4)第一级空气膨胀机第一端轴承温度和第一级空气膨胀机第二端轴承温度已符合对应的预设正常状态要求;5)发电机第一端轴承温度和发电机第二端轴承温度,及齿轮箱减速器第一端轴承温度和齿轮箱减速器第二端轴承温度已符合对应的预设正常状态要求;6)第一级空气膨胀机第一端轴承润滑油回油温度、第一级空气膨胀机第二端轴承润滑油回油温度及第一离合器润滑油回油温度已符合对应的预设正常状态要求;
7)发电机三相线圈温度已符合对应的预设正常状态要求;8)发电机第一端轴振、发电机第二端轴振、齿轮箱减速器第一端轴振、齿轮箱减速器第二端轴振、第一级空气膨胀机第一端轴振和第一级空气膨胀机第二端轴振已符合对应的预设正常状态要求;9)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轴位移和第一离合器轴位移已符合对应的预设正常状态要求;10)第一离合器轴不对中量已符合对应的预设正常状态要求;步骤A131,判断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进口切断阀和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进口调阀是否均处于关闭状态;若否,则执行步骤A132;若是,则执行步骤A133;步骤A132,发出全关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进口切断阀和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进口调阀的指令;步骤A133,判断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的当前状态是否完全满足第九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A134,若是,则执行步骤A135;其中,所述第九条件组中的各个条件包括:1)第一级储气室出口调阀已投入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出口空气压力自动控制;2)第一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已开至第二预设开度;3)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和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均处于开启状态;4)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已投入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出口空气温度自动控制;步骤A134,发出第一级储气室出口调阀投入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出口空气压力自动控制的指令,发出第一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开至第二预设开度的指令,发出全开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隔离阀和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出口隔离阀的指令,发出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储热介质侧进口调阀投入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出口空气温度自动控制的指令;步骤A135,判断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的当前状态是否完全满足第十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A136,若是,则执行步骤A137;其中,所述第十条件组中的各个条件包括:1)第一级储气室出口隔离阀均处于开启状态;2)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进口切断阀均处于开启状态;3)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出口空气压力和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出口空气温度已满足第一级空气膨胀机启动进气要求;步骤A136,发出全开第一级储气室出口隔离阀的指令,发出全开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进口切断阀的指令,发出等待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出口空气压力和第一级级间再热器出口空气温度满足第一级空气膨胀机启动进气要求;步骤A137,判断第一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若否,则执行步骤A138;步骤A138,发出全关第一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的指令。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膨胀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运行工况选择对应的至少一个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作为当前的目标控制对象,并
在确定单当前的控制对象满足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启动条件后,执行针对所述目标控制对象的膨胀发电的启动控制过程,还包括:若经步骤A137判断获知第一级空气膨胀机旁路调阀处于关闭状态,则执行步骤A139;步骤A139,判断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的当前状态是否完全满足第十一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A140;其中,所述第十一条件组中的各个条件包括:1)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进口调阀已投入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转子转速自动控制;2)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转子转速已按照第一预设加速率升至第一预设转速;3)第一离合器已处于脱开状态;步骤A140,发出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进口调阀投入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转子转速自动控制的指令,并等待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转子转速按照第一预设加速率升至第一预设转速,及第一离合器处于脱开状态。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膨胀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运行工况选择对应的至少一个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作为当前的目标控制对象,并在确定单当前的控制对象满足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启动条件后,执行针对所述目标控制对象的膨胀发电的启动控制过程,还包括:若经步骤A139判断获知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的当前状态完全满足第十一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则执行步骤A141;步骤A141,判断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转子转速是否已按照第二预设加速率升至第二预设转速,若是,则执行步骤A142;步骤A142,判断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的当前状态是否完全满足第十二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A143;若是,则执行步骤A144;其中,所述第十二条件组中的各个条件包括:1)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转子转速升至第二预设转速的持续时间已延迟第二预设时间;2)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所有相关运行参数已符合对应的预设正常状态要求;步骤A143,判断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转子转速是否已按照第三预设加速率升至第三预设转速,若是,则执行步骤A144;步骤A144,判断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的当前状态是否完全满足第十三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A145;若是,则执行步骤A146;其中,所述第十三条件组中的各个条件包括:1)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完全满足第十二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的持续时间已延迟第三预设时间;2)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所有相关运行参数已符合对应的预设正常状态要求;步骤A145,判断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转子转速是否已按照第四预设加速率升至第四预设转速,若是,则执行步骤A146;步骤A146,判断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的当前状态是否完全满足第十四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A147;若是,则执行步骤A148;
其中,所述第十四条件组中的各个条件包括:1)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完全满足第十三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的持续时间已延迟第四预设时间;2)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所有相关运行参数已符合对应的预设正常状态要求;步骤A147,判断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的当前状态是否完全满足第十五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A148;若是,则执行步骤A149;其中,所述第十五条件组中的各个条件包括:1)发电机已并网;2)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进口调阀已投入机组负荷自动控制;步骤A148,发出发电机并网的指令,发出第一级空气膨胀机进口调阀投入机组负荷自动控制的指令;步骤A149,判断机组负荷是否已升至第一预设负荷比例,若是,则执行步骤A150;步骤A150,判断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的当前状态是否完全满足第十六条件组中的全部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A151;若是,则执行步骤A152;其中,所述第十六条件组中的各个条件包括:1)第一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完全满足第十五条件组中的全部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萌司派友刘双白左川宋亚军吴昕任彦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