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海龙专利>正文

三重物内外螺旋轨道组合式动力蓄能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488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24
三重物内外螺旋轨道组合式动力蓄能驱动器属于动力驱动装置;在内、外轨道底座上分别固装螺旋内、外轨道,立轴固配在螺旋内轨道中心部位处,在立轴上通过轴套、夹板组、销轴、关节轴承铰连安装通轴,在通轴上可转动地套装下坡滚轮、从动链轮A、B、上坡滚轮,主框架固装在通轴上,驱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主框架上,在驱动轴上固装主动链轮A、B、从动带轮和蓄能重物,链条A、B分别套装在从动链轮A与主动链轮A和从动链轮B与主动链轮B上,电动机固装主框架上,主动带轮、传动带及从动带轮将电动机与驱动轴连接;本器结构新颖、独特、合理,设备维修保养和故障排除方便,动力转换蓄能效率高,节能效果好,运行平稳,使用可靠。使用可靠。使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重物内外螺旋轨道组合式动力蓄能驱动器


[0001]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动力驱动装置,主要涉及一种重物旋转动力转换蓄能驱动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机械传动的动力驱动系统多是由电动机、发动机等动力源经不同结构的动力转换驱动器传递到作业机械上。上述现用的动力转换驱动器诸如蜗轮蜗杆减速器、齿轮变速器等在生产使用中普遍存在传递动力损失较大、动力浪费较多、动力利用效率较低、运行成本较高等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申请人已研究设计了一种“重物旋转式动力转换驱动器”,并获得了专利号200710071916.6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初步达到了提高动力利用率、减少传递过程中动力损失和浪费、降低作业成本、节约能源的目的。但是,由于该器的旋转主轴采用内置封闭式传动结构,存在结构复杂、尤其是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维修困难的技术性缺陷和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新结构的三重物内外螺旋轨道组合式蓄能驱动器,达到简化结构、提高动力转换蓄能效率、方便设备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的目的。
[0004]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内轨道底座上固装螺旋内轨道,立轴固定配置安装在螺旋内轨道中心部位处,在所述立轴外部上可转动地套装轴套,在轴套外部上沿圆周方向均布固装三组夹板组,在每组夹板组上分别通过销轴和关节轴承铰连接安装通轴,在所述通轴上从内至外依次可转动地套装下坡滚轮、从动链轮A、从动链轮B和上坡滚轮,所述下坡滚轮与从动链轮A固连成一体,所述上坡滚轮与从动链轮B固连成一体,在所述通轴上、位于从动链轮A与从动链轮B之间部位处固装主框架,驱动轴可转动地支撑安装在主框架上,在所述驱动轴上从内至外依次固装主动链轮A、从动带轮、蓄能重物和主动链轮B,链条A套装在从动链轮A与主动链轮A上,链条B套装在从动链轮B与主动链轮B上,在所述主框架上固装电动机,主动带轮固装在电动机上,传动带套配在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上;在所述内轨道底座侧部处设有外轨道底座,在所述外轨道底座上固装螺旋外轨道,所述下坡滚轮与螺旋内轨道呈支撑接触或脱离支撑接触配合,所述上坡滚轮与螺旋外轨道呈支撑接触或脱离支撑接触配合,至此构成三重物内外螺旋轨道组合式动力蓄能驱动器。
[0005]本专利技术创造结构新颖、独特、合理,设备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方便,动力转换蓄能效率高,传动损失少,节能效果好,运行平稳,使用可靠。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三重物内外螺旋轨道组合式动力蓄能驱动器总体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08]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0009]图中件号说明:
[0010]1、螺旋内轨道、2、立轴、3、轴套、4、销轴、5、夹板组、6、下坡滚轮、7、从动链轮A、8、主框架、9、通轴、10、从动链轮B、11、上坡滚轮、12、链条B、13、主动链轮B、14、蓄能重物、15、支撑架、16、从动带轮、17、传动带、18、主动带轮、19、电动机、20、驱动轴、21、主动链轮A、22、链条A、23、内轨道底座、24、外轨道底座、25、螺旋外轨道、26、关节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三重物内外螺旋轨道组合式动力蓄能驱动器,在内轨道底座23上固装螺旋内轨道1,立轴2固定配置安装在螺旋内轨道1中心部位处,在所述立轴2外部上可转动地套装轴套3,在轴套3外部上沿圆周方向均布固装三组夹板组5,在每组夹板组5上分别通过销轴4和关节轴承26铰连接安装通轴9,在所述通轴9上从内至外依次可转动地套装下坡滚轮6、从动链轮A7、从动链轮B10和上坡滚轮11,所述下坡滚轮6与从动链轮A7固连成一体,所述上坡滚轮11与从动链轮B10固连成一体,在所述通轴9上、位于从动链轮A7与从动链轮B10之间部位处固装主框架8,驱动轴20可转动地支撑安装在主框架8上,在所述驱动轴20上从内至外依次固装主动链轮A21、从动带轮16、蓄能重物14和主动链轮B13,链条A22套装在从动链轮A7与主动链轮A21上,链条B12套装在从动链轮B10与主动链轮B13上,在所述主框架8上固装电动机19,主动带轮18固装在电动机19上,传动带17套配在主动带轮18与从动带轮16上;在所述内轨道底座23侧部处设有外轨道底座24,在所述外轨道底座24上固装螺旋外轨道25,所述下坡滚轮6与螺旋内轨道1呈支撑接触或脱离支撑接触配合,所述上坡滚轮11与螺旋外轨道25呈支撑接触或脱离支撑接触配合。在所述主框架8上安装支撑架15,驱动轴20与支撑架15上侧部呈可转动地插装配合。
[0012]蓄能作业使用时,旋转的电动机19依次通过主动带轮18、传动带17、从动带轮16、驱动轴20同步带动主动链轮A21和主动链轮B13旋转,旋转地主动链轮A21通过链条A22、从动链轮A7驱动下坡滚轮6在通轴9上转动,旋转地主动链轮B13通过链条B12、从动链轮B10驱动上坡滚轮11在通轴9上转动,在下坡滚轮6与螺旋内轨道1之间摩擦力作用下,下坡滚轮6通过通轴9带动主框架8及蓄能重物14绕立轴2在电动机19动力和蓄能重物14重力势能共同推动下在螺旋内轨道1上做快速下降式圆周转动,为各蓄能重物14增大储蓄动能,当其中的一个下坡滚轮6即将脱离与螺旋内轨道1的支撑接触配合时,该根通轴9上的上坡滚轮11已经进入与螺旋外轨道25的支撑接触配合状态,此时另两根通轴9上的下坡滚轮6同时处在与螺旋内轨道1的支撑接触配合状态,并同时为通轴9上的蓄能重物14增加蓄能动力,同时旋转的上坡滚轮11在螺旋外轨道25的配合和蓄能重物14圆周公转惯性动力协助下,呈螺旋上升爬坡状态,以提高该根通轴9的高度位置,为再次进入螺旋内轨道1上进行和完成快速下降蓄能作业做准备。依次转动循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重物内外螺旋轨道组合式动力蓄能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在内轨道底座(23)上固装螺旋内轨道(1),立轴(2)固定配置安装在螺旋内轨道(1)中心部位处,在所述立轴(2)外部上可转动地套装轴套(3),在轴套(3)外部上沿圆周方向均布固装三组夹板组(5),在每组夹板组(5)上分别通过销轴(4)和关节轴承(26)铰连接安装通轴(9),在所述通轴(9)上从内至外依次可转动地套装下坡滚轮(6)、从动链轮A(7)、从动链轮B(10)和上坡滚轮(11),所述下坡滚轮(6)与从动链轮A(7)固连成一体,所述上坡滚轮(11)与从动链轮B(10)固连成一体,在所述通轴(9)上、位于从动链轮A(7)与从动链轮B(10)之间部位处固装主框架(8),驱动轴(20)可转动地支撑安装在主框架(8)上,在所述驱动轴(20)上从内至外依次固装主动链轮A(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何海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