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廊道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4822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室廊道通风结构,属于通风系统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地下廊道,地下廊道顶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地下廊道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开设有导风腔,导风腔与进风口连通,导风腔靠近地下廊道的一侧开设有导风口,达到使风便于在整个地下室内水平吹过的效果,加强对地下室的通风作用。室的通风作用。室的通风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廊道通风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通风系统的
,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廊道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很多房屋或商场等建筑物下方都设置有地下室,由于地下室不便安装门窗,为保证地下室内通风状况良好,一般会在地下室设置通风系统。
[0003]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7635529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无动力自然通风系统,包括地下通风廊道、屋架通风系统;地下通风廊道位于建设房屋地下,地下通风廊道两端进风口设置于房屋室外,且在房屋地面上设置有通风廊道排风口,所述通风廊道排风口处设置有百叶窗口;地下通风廊道两端进风口高于地面1米以上但低于房屋高度;所述地下通风廊道进风口与房屋外墙的距离大于等于3米;屋架通风系统包括在房屋内吊顶上设置一百叶式进风口,在屋顶上设置一无动力风帽排风口。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风从通风廊道两侧的进风口进入通风廊道内,然后竖直向上吹,并从排风口排出,从而使得通风廊道内的风不易水平吹向整个地下室,影响地下室的通风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室廊道通风结构,其具有使风便于在整个地下室内水平吹过的效果,加强对地下室的通风作用。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地下室廊道通风结构,包括地下廊道,地下廊道顶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地下廊道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开设有导风腔,导风腔与进风口连通,导风腔靠近地下廊道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导风口。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从地下廊道顶部一侧的进风口进入,然后流动至导风腔内,然后沿着导风腔一侧的若干个导风口水平吹入地下廊道内,并在整个地下室内不同高度上水平吹过,然后从地下廊道另一侧的排风口排出,从而形成风的循环流动过程,使地下廊道内的风能够在整个地下室内水平吹过,加强了地下室的通风效果。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风口靠近导风腔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设置在导风口的上方,且导风板远离排风口的一侧倾斜向下。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风腔内设置导风板,能够对风的流向起到引导作用,导风板远离排风口的一侧倾斜向下,不仅能够加强对风的扰动作用,增大了风的流速,也能使风在整个导风腔内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从而极大地改善了地下廊道的通风效果。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地下廊道靠近导风口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引风板,引风板设置在高于地下廊道底面1.5m的导风口顶部,且引风板远离导风口的一侧倾斜向下。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高于地下廊道底面1.5m的导风口顶部设置倾斜向下的
引风板,使地下廊道内的较高处的风能够倾斜吹下,使地下廊道内的人们感到舒适、凉快,形成更加自然的通风环境。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引风板与地下廊道的侧面铰接,引风板的侧面设置有定位组件。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风板与地下廊道的侧面铰接,使引风板能够进行旋转,从而根据气候或人们的需要对引风板的角度进行调节,定位组件能够对引风板进行定位,从而使已封板能够满足不同的需要,扩大了引风板的适用范围。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卡块、弹簧和固定环,固定环固定设置在地下廊道的侧面上,固定环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槽,引风板的侧面开设有容纳槽,弹簧固定设置有容纳槽内,并与卡块固定连接,卡块的一端位于容纳槽内,另一端与卡槽卡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卡块与固定环上一个卡槽卡接,对引风板起到定位作用;对引风板的角度进行调节时,使卡块在容纳槽内向靠近引风板的一侧滑动,并挤压弹簧,从而使卡块从卡槽内取出,然后转动引风板,对引风板的角度进行调整,再松开卡块,在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使卡块向靠近固定环的一侧滑动,并使卡块与固定环上另外一个卡槽卡接,实现对引风板角度的调整过程。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风口内固定设置有排风扇。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风口内设置排风扇,能够加强对地下室的排风效果,加快排风口处风速,缩短地下室内空气的循环周期,不仅使地下室的空气能够进行快速的更新和循环,改善地下室空气状况,也对地下室的通风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001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风口倾斜设置,进风口的底端向靠近排风口的一侧倾斜。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风口的底端向靠近排风口的一侧倾斜,能够使风从进风口进入导风腔内后,会有向靠近地下廊道的一侧吹动的趋势,与导风腔的侧面接触后,然后在导风腔内流动,增大了对风流动过程的扰动作用,进一步增大了风速,同时也便于使风从导风口进入通风廊道内。
[002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风口倾斜设置,排风口的底端向靠近进风口的一侧倾斜。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地下廊道内风的吹向是从进风口的一侧水平吹向排风口的一侧,使排风口的底端向靠近进风口的一侧倾斜,便于地下廊道内的风进入排风口中,并从排风口排出,从而使风的循环过程更加流畅和快速。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4]1、在进风口的一侧开设导风腔和导风口,使进风口进入的风在导风腔内竖直吹过,并从导风口水平吹向地下廊道内,使风在整个地下室内不同高度上水平吹过,加强了地下室的通风效果;
[0025]2、通过设置导风板,不仅能够加强对风的扰动作用,增大了风的流速,也能使风在整个导风腔内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从而极大地改善了地下廊道的通风效果;
[0026]3、通过设置引风板,使地下廊道内的较高处的风能够倾斜吹下,使地下廊道内的
人们感到舒适、凉快,形成更加自然的通风环境。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为了显示进风口的排风口形状的剖视图;
[0029]图3是为了显示导风口形状的局部结构图;
[0030]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中,1、地下廊道;11、进风口;12、排风口;121、排风扇;2、导风腔;21、导风口;22、导风板;23、引风板;231、容纳槽;24、定位组件;241、卡块;242、弹簧;243、固定环;243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参照图1,一种地下室廊道通风结构,包括设置在地面以下的地下廊道1,地下廊道1顶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风口11和排风口12。
[0034]参照图2,地下廊道1靠近进风口11的一侧开设有导风腔2,进风口11位于导风腔2的顶部,并与导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廊道通风结构,包括地下廊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廊道(1)顶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风口(11)和排风口(12),地下廊道(1)靠近进风口(11)的一侧设置有开设有导风腔(2),导风腔(2)与进风口(11)连通,导风腔(2)靠近地下廊道(1)的一侧开设有导风口(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廊道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口(21)靠近导风腔(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导风板(22),导风板(22)设置在导风口(21)的上方,且导风板(22)远离排风口(12)的一侧倾斜向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廊道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廊道(1)靠近导风口(2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引风板(23),引风板(23)设置在高于地下廊道(1)底面1.5m的导风口(21)顶部,且引风板(23)远离导风口(21)的一侧倾斜向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廊道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板(23)与地下廊道(1)的侧面铰接,引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亦平韩芳刘鑫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方正园林建设监理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