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妹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安全性高的生态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472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态支护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安全性高的生态支护结构,包括坡体,坡体的表面覆盖有种植层,种植层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护板,支护板是由若干个连接板卡合固定组成,若干个连接板的表面开设有两个通孔,坡体的外壁位于支护板的上方开设有第二集水槽,且坡体的外壁位于支护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雨水滴落在连接板上从通孔处进入种植层中,而未滴落在通孔中的雨水在防护面上向下流动进入第一集水槽中,可以在雨水少量浇灌植被的同时防止较多的雨水进入种植层中对土壤进行冲刷,避免了因雨水过多而造成坡体表面土壤流失的现象,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安全性高的生态支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支护
,具体是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安全性高的生态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边坡工程加固措施,大多采用砌石及喷混泥土等灰色工程,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和谐,随着人们环境意识及经济实力的增强,生态护坡技术逐渐应用到工程建设中,生态护坡根据边坡土质条件可分为土质生态边坡防护和岩质边坡生态防护,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的关键是建立创造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生态护坡必须考虑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植被的选择要与周围大环境相协调一致,并考虑植物的生态性、形态性、地域性,原则上是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植被,且抗逆性强、生长迅速、自繁能力强、适应粗放管理,日后管理简单。
[0003]现有的边坡植被防护技术中,由于草籽播撒不均匀,草籽易被雨水冲走,导致种草成活率低,往往达不到满意的边坡防护效果,而且在阴雨天气时,雨水容易在坡面上造成冲沟,从而导致边坡表土流失,不利于边坡工程的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安全性高的生态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安全性高的生态支护结构,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的表面覆盖有种植层,所述种植层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护板,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护板之间具有第一导流槽,所述支护板是由若干个连接板卡合固定组成,若干个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开设有两个通孔,且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位于所述通孔的一侧具有防护面,所述坡体的外壁位于所述支护板的上方开设有第二集水槽,且所述坡体的外壁位于所述支护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支护板之间具有第一集水槽,所述第二集水槽、第一导流槽均与所述第一集水槽相连通。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护板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块,且所述支护板的左侧外壁开设有与所述卡块相配合的卡槽,若干个所述支护板均通过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的配合卡合固定。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集水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导流槽的底部与所述凸块的上端面相平齐。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坡体的外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贯穿所述第一集水槽并延伸至其下方。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导流槽与所述第二集水槽、第一集水槽相连通。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导流槽与所述凸块的上端面相平齐。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中若干个连接板的表面开设有两个通孔,且连接板的顶部位于通孔的一侧具有防护面,在对边坡进行防护时,工作人员在通孔中向种植层中栽种草籽,使植被在通孔中生长,在阴雨天气时,雨水滴落在边坡上,先由第二集水槽对坡体平面上的雨水进行收集,并使雨水从第一导流槽进入第一集水槽中,避免坡体平面上的雨水过多对植被进行冲刷导致的草籽流失,提高了草籽的存活率,同时,雨水滴落在连接板上从通孔处进入种植层中,而未滴落在通孔中的雨水在防护面上向下流动进入第一集水槽中,可以在雨水少量浇灌植被的同时防止较多的雨水进入种植层中对土壤进行冲刷,避免了因雨水过多而造成坡体表面土壤流失的现象,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安全性高的生态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安全性高的生态支护结构中支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安全性高的生态支护结构中第一集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安全性高的生态支护结构中第一集水槽、第二集水槽和第二导流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坡体;11、种植层;12、支护板;121、连接板;122、通孔;123、防护面;124、卡块;125、卡槽;13、第一导流槽;14、限位板;141、第一集水槽;142、凸块;15、第二集水槽;16、第二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安全性高的生态支护结构,包括坡体1,坡体1的表面覆盖有种植层11,种植层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护板12,相邻的两个支护板12之间具有第一导流槽13,支护板12是由若干个连接板121卡合固定组成,若干个连接板121的表面开设有两个通孔122,且连接板121的顶部位于通孔122的一侧具有防护面123,坡体1的外壁位于支护板12的上方开设有第二集水槽15,且坡体1的外壁位于支护板1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4,限位板14与支护板12之间具有第一集水槽141,第二集水槽15、第一导流槽13均与第一集水槽141相连通。
[0021]在图1中:在对边坡进行防护时,工作人员将支护板12固定在种植层11的表面,并在通孔122中向种植层11中栽种草籽,使植被在通孔122中生长,在阴雨天气时,雨水滴落在边坡上,先由第二集水槽15对坡体1平面上的雨水进行收集,并使雨水从第一导流槽13进入第一集水槽141中,避免因坡体1平面上的雨水过多对植被进行冲刷导致的草籽流失,提高了草籽的存活率,同时,雨水滴落在连接板121上从通孔122处进入种植层11中对草籽进行浇灌,而未滴落在通孔122中的雨水在防护面123上向下流动并进入第一集水槽141中,可以在雨水少量浇灌植被的同时防止较多的雨水进入种植层11中对土壤进行冲刷,避免了因雨
水过多而造成坡体1表面土壤流失的现象出现,实用性强。
[0022]在图2中:在安装支护板12时,工作人员通过卡块124和卡槽125的配合将相邻的两个连接板121卡合固定,从而将若干个连接板121成为一个整体组成支护板12,并减小了连接板121之间的缝隙,防止雨水从缝隙处进入种植层11中,增加了支护板12的防护程度。
[0023]在图3和图4中:在阴雨天气时,雨水滴落在边坡上,先由第二集水槽15对坡体1平面上的雨水进行收集,并使雨水从第一导流槽13进入第一集水槽141中,避免因坡体1平面上的雨水过多对植被进行冲刷导致的草籽流失,提高了草籽的存活率,同时,第一集水槽141中的水在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凸块142的作用下向第一集水槽141的两端流动,并进入第二导流槽16中,从而将储存的雨水统一管理和排放。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对边坡进行防护时,工作人员将支护板12固定在种植层11的表面,并在通孔122中向种植层11中栽种草籽,使植被在通孔122中生长,在阴雨天气时,雨水滴落在边坡上,先由第二集水槽15对坡体1平面上的雨水进行收集,并使雨水从第一导流槽13进入第一集水槽141中,避免因坡体1平面上的雨水过多对植被进行冲刷导致的草籽流失,提高了草籽的存活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安全性高的生态支护结构,包括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1)的表面覆盖有种植层(11),所述种植层(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护板(12),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护板(12)之间具有第一导流槽(13),所述支护板(12)是由若干个连接板(121)卡合固定组成,若干个所述连接板(121)的表面开设有两个通孔(122),且所述连接板(121)的顶部位于所述通孔(122)的一侧具有防护面(123),所述坡体(1)的外壁位于所述支护板(12)的上方开设有第二集水槽(15),且所述坡体(1)的外壁位于所述支护板(1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4),所述限位板(14)与所述支护板(12)之间具有第一集水槽(141),所述第二集水槽(15)、第一导流槽(13)均与所述第一集水槽(14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安全性高的生态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12)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块(124),且所述支护板(12)的左侧外壁开设有与所述卡块(124)相配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微微李妹
申请(专利权)人:李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