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传染性气溶胶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4714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防护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传染性气溶胶防护装置,包括底板、矩形框架和透明防护层,在底板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根支撑杆,矩形框架的四个角分别与四根支撑杆的上端连接,透明防护层设置在底板的上表面,且透明防护层的上边缘与矩形框架连接,形成隔离舱,透明防护层的前表面为可进出活动门,在透明防护层的外部设置有抽气机,抽气机的吸气端通过通风管与隔离舱的内部连通,在抽气机的出气端设置有空气过滤器,在透明防护层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透气窗,在透明防护层的左右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对操作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隔离舱传染性气溶胶进行隔离,对降低了隔离舱外部空气中传染性气溶胶浓度,降低释放气溶胶的风险,降低感染风险。降低感染风险。降低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染性气溶胶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传染性气溶胶防护
,具体涉及到一种传染性气溶胶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肺部相关操作过程,如: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吸痰、支气管镜检、雾化治疗、断开病患与呼吸机的连接、心肺复苏术和气管切开术,往往会释放有传染性的气溶胶,导致病原体通过空气散播,提高院内感染风险,严重威胁广大医护人员和病患健康。
[0003]必要的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使用连体防护服等措施虽然也可一定程度上屏蔽传染性气溶胶造成的传染风险,但若能将传染性气溶胶局限在尽可能的小的空间里,使之不与操作者直接接触,减少空气中传染性气溶胶的浓度,则可有效降低传染性气溶胶对健康人员的感染风险。在呼吸道传染病的大流行期间,由于医疗资源挤兑,应急定点收治机构往往难以及时建立标准“三区、两通道、两缓冲”病区,并为医疗人员提供足量的个人防护器械和材料。因此相关医疗机构能否快速、有效降低空气中的传染性气溶胶浓度,事关传染病定点医院院内感染的风险。然而如何高效、低成本的将传染性气溶胶限定在一个小空间内,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传染性气溶胶防护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传染性气溶胶防护装置,包括底板、矩形框架和透明防护层,在所述底板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根支撑杆,所述矩形框架的四个角分别与四根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所述透明防护层设置在底板的上表面,且所述透明防护层的上边缘与矩形框架连接,从而形成隔离舱,所述透明防护层的前侧壁为可供人进出的活动门,所述活动门通过磁性密封条与透明防护层左右侧壁的前端面以及底板连接,在所述透明防护层的外部设置有抽气机,所述抽气机的吸气端通过通风管与隔离舱的内部连通,在所述抽气机的出气端设置有空气过滤器,以对隔离舱出来的气体进行过滤净化,防止隔离舱内传染性气溶胶和飞沫扩散,在所述透明防护层的侧壁设置有多个透气窗,以维持隔离舱的内部气压,在所述透明防护层的左右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对操作孔,在所述操作孔上设置有操作手套,方便医护人员进行应急操作,在所述透明防护层上还设置有管套,以穿输液管、输氧管等管路。
[0007]进一步,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矩形框架铰接,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底板铰接,在所述底板的前后两端靠近支撑杆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板,以防止支撑杆向外旋转,所述支撑杆由两段竖杆铰接而成,在所述支撑杆上铰接部的上方设置有两个限位环,在两个限位环之间设置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内径大于限位环的外径,在所述限位套的上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内径小于限位环的外径,所述凸台可在两个限位环之间进行上下滑动,当所述
凸台位于最下方时限位套可包裹住铰接部,以维持支撑杆的竖直状态。
[0008]再进一步,所述透气窗为三层夹心结构,包括外侧和内侧的塑料纱窗以及中部的透气层,所述透气层为聚四氟乙烯薄膜或聚丙烯熔喷布。
[0009]更进一步,在所述活动门的一侧设置有豁口,所述管套设置在与豁口位置对应的侧壁上,在所述管套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管套可沿开口向两侧打开,在所述开口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块,在两个固定块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限位槽和限位块,所述开口通过两个固定块之间的摩擦力以及限位槽和限位块之间的摩擦力实现闭合状态的固定。
[0010]更进一步,在所述管套内设置有填充层,以实现对管套内部空间的堵塞,防止隔离舱内的气体大量泄漏。
[0011]更进一步,在所述透明防护层的一侧还设置有缓冲室,所述缓冲室由充气式侧壁、缓冲内门和缓冲外门组成,所述缓冲内门和缓冲外门通过磁性密封条与充气式侧壁连接,在所述缓冲外门上设置有透气窗,所述抽气机的吸气端通过通风管与缓冲室内部连通。
[0012]更进一步,在所述透明防护层的上边缘设置有捆扎绳,所述透明防护层的上边缘通过捆扎绳与矩形框架连接。
[0013]更进一步,所述底板为硬质塑料板,所述透明防护层由顶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共五面组成;透明防护层之间通过热熔或胶粘连接,透明防护层与底板通过热熔或胶粘连接,使顶壁、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和底板从而形成整体。
[0014]更进一步,在所述底板的左部和右部均设置有与支撑杆位置对应的凹槽,以方便放置折叠后的支撑杆。
[0015]更进一步,所述空气过滤器为HEPA高效过滤器。
[0016]更进一步,所述矩形框架和支撑杆可弹性玻璃纤维管或硬质塑料管;
[0017]更进一步,所述填充层可为医用纱布和胶布。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9]1、本技术通过透明防护层和底板的结合形成隔离舱,可以高效、低成本的将传染性气溶胶限定在一个小空间内,有效降低了隔离舱外部空气中的传染性气溶胶浓度,同时本技术设置了抽气机可快速有效的对隔离舱内部进行换气,同时使隔离舱内部形成负压,进一步降低从隔离舱释放出传染性气溶胶的风险,在抽气机的出气端设置了空气过滤器来过滤隔离舱内排出的气体,从而降低感染别人的风险;
[0020]2、本技术所形成的隔离舱具有较大的活动空间,病人可以在隔离舱内平躺、坐起甚至站立,更为人性化和舒适;
[0021]3、本技术为拆卸式结构,可方便运输,同时本技术安装也简单,方便应急情况下快速使用;
[0022]4、本技术设有操作孔,可方便医护人员在不进入隔离舱的情况下,对病患进行气管插管和拔管、气管切开等应急操作,减少传染风险;
[0023]5、本技术在透明防护层的侧壁设置有透气窗,且透气窗为为三层夹心结构,中部的聚四氟乙烯薄膜或聚丙烯熔喷布,可以对从隔离舱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在无能源供应状态下仍可保证患者在隔离舱内的自然呼吸;
[0024]6、本技术的管套设置在活动的一侧,且管套为可打开结构,能够实现病患进出隔离舱时相关气体和液体管路的不间断使用;
[0025]7、本技术设置了缓冲室,可以在传递东西时通过缓冲室对隔离舱内散出的气体进行缓冲,即传染性气溶胶不会直接扩散到隔离舱外部,部分扩散到缓冲室后,也可通过抽风机进行气体更换,避免了传染性气溶胶直接扩散到空气中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图1中圈B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4是本技术图1中圈A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5是本技术支撑杆无限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技术图5中圈C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7是本技术限位套的剖视图;
[0033]图8是本技术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是本技术缓冲室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底板—1、矩形框架—2、透明防护层—3、支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染性气溶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矩形框架(2)和透明防护层(3),在所述底板(1)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根支撑杆(4),所述矩形框架(2)的四个角分别与四根支撑杆(4)的上端连接,所述透明防护层(3)设置在底板(1)的上表面,且所述透明防护层(3)的上边缘与矩形框架(2)连接,从而形成隔离舱,所述透明防护层(3)的前侧壁为可供人进出的活动门(5),所述活动门(5)通过磁性密封条与透明防护层(3)左右侧壁的前端面以及底板(1)连接,在所述透明防护层(3)的外部设置有抽气机(6),所述抽气机(6)的吸气端通过通风管(7)与隔离舱的内部连通,在所述抽气机(6)的出气端设置有空气过滤器(8),以对隔离舱出来的气体进行过滤净化,在所述透明防护层(3)的侧壁设置有多个透气窗(9),以维持隔离舱的内部气压,在所述透明防护层(3)的左右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对操作孔(10),在所述操作孔(10)上设置有操作手套,在所述透明防护层(3)上还设置有管套(11),以穿输液管、输氧管等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染性气溶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的上端与矩形框架(2)铰接,所述支撑杆(4)的下端与底板(1)铰接,在所述底板(1)的前后两端靠近支撑杆(4)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板(12),以防止支撑杆(4)向外旋转,所述支撑杆(4)由两段竖杆铰接而成,在所述支撑杆(4)上铰接部的上方设置有两个限位环(13),在两个限位环(13)之间设置有限位套(14),所述限位套(14)的内径大于限位环(13)的外径,在所述限位套(14)的上端设置有凸台(25),所述凸台(25)的内径小于限位环(13)的外径,所述凸台(25)可在两个限位环(13)之间进行上下滑动,当所述凸台(25)位于最下方时限位套(14)可包裹住铰接部,以维持支撑杆(4)的竖直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染性气溶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窗(9)为三层夹心结构,包括外侧和内侧的塑料纱窗以及中部的透气层,所述透气层为聚四氟乙烯薄膜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尧张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