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454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沥青、矿渣粉、水泥和地聚合物,其余为再生混凝土粉,再生混凝土粉包括再生骨料和再生微粉,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的施工工艺,包括所述的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还包括如下步骤:制备原料,并测含水量;得到推荐配合比;混合料拌合;混合料摊铺;混合料碾压;混合料养生,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稳定基层的材料组成,利用沥青、矿渣粉、水泥、再生混凝土粉和地聚合物以作为道路的稳定基层,从而有效提升了稳定基层的抗压强度和环境适应性,从而提升稳定基层的工作年限。限。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及其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公路工程中对路面材料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用量也不断增多,仅靠开山取石来满足庞大的需求,不仅工作强度大,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石料的开采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公路工程对路面材料的需求导致原料供不应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及其施工工艺。
[0004]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4~8%沥青、0~35%矿渣粉、2~4%水泥和7~9%地聚合物,其余为再生混凝土粉,再生混凝土粉包括再生骨料和再生微粉,基于再生混凝土粉总质量,所述再生骨料的质量分数为40~60%,所述再生微粉的质量分数为60~40%。
[0005]其中,所述沥青为阳离子慢裂型乳化沥青,且固含量为60%~65%。
[0006]其中,所述矿渣粉的粒径范围为0.3~2.6mm。
[0007]其中,所述地聚合物包括硅酸钾、氢氧化钠和脱硫石膏,所述硅酸钾:氢氧化钠:脱硫石膏的质量比为50:3:3。
[0008]其中,所述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分别在2.31~2.62Kg/m3和1.29~1.47Kg/m3之间。
[0009]其中,所述再生微粉的粒径范围为4.75~31.5mm。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的施工工艺,包括所述的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还包括如下步骤:
[0011]制备原料,并检查原料的含水量;
[0012]根据含水量对各原料的配合比进行计算,得到推荐配合比,以使得添加的水和含水量之和等于最佳含水量;
[0013]混合料拌合,将各原料按实际配合比在搅拌的条件下混合,以制得混合料;
[0014]混合料摊铺,在道路底基层用适量的水进行洒水润湿,并利用摊铺机将混合料摊铺在道路底基层上侧;
[0015]混合料碾压,利用压路机将对摊铺好的混合料进行碾压,先进行稳压,然后弱振压,在强振压,最后再进行稳压,到消除所有轮迹为止;
[0016]混合料养生,在完成混合料碾压后,土工布表面洒水润湿,再由人工将其覆盖在需要养护的基层混合料表面上,待水泥终凝以后,利用洒水车进行洒水养生。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稳定基层的材料组成,利用沥青、矿渣粉、水泥、再生混凝土粉和地聚合物以作为道路的稳定基层,从而有效提升了稳定
基层的抗压强度和环境适应性,还提出了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的施工工艺,包括所述的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适应性的根据稳定基层来提出稳定基层的施工工艺,从而提升稳定基层的工作年限。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及其施工工艺的施工工艺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及其施工工艺的混合料碾压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及其施工工艺的制备原料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4]请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5]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4~8%沥青、0~35%矿渣粉、2~4%水泥和7~9%地聚合物,其余为再生混凝土粉,再生混凝土粉包括再生骨料和再生微粉,基于再生混凝土粉总质量,所述再生骨料的质量分数为40~60%,所述再生微粉的质量分数为60~40%。
[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的施工工艺,包括所述的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还包括如下步骤:
[0027]S101制备原料,并检查原料的含水量;
[0028]S102根据含水量对各原料的配合比进行计算,得到推荐配合比,以使得添加的水和含水量之和等于最佳含水量;
[0029]S103混合料拌合,将各原料按实际配合比在搅拌的条件下混合,以制得混合料;
[0030]S104混合料摊铺,在道路底基层用适量的水进行洒水润湿,并利用摊铺机将混合料摊铺在道路底基层上侧;
[0031]S105混合料碾压,利用压路机将对摊铺好的混合料进行碾压,先进行稳压,然后弱
振压,在强振压,最后再进行稳压,到消除所有轮迹为止;
[0032]S106混合料养生,在完成混合料碾压后,土工布表面洒水润湿,再由人工将其覆盖在需要养护的基层混合料表面上,待水泥终凝以后,利用洒水车进行洒水养生。
[0033]进一步的,所述对摊铺好的混合料进行碾压包括如下步骤:
[0034]S201将碾压路段均分为若干个长度在50~80m的碾压段,并布置必要标志;
[0035]S202分别对每个碾压段进行粘液,在稳压时,压路机从两边到中心进行稳压,且压路机的行驶速度控制在1.5~1.7km/h;
[0036]S203在复压时,采用振动压路机,压路机行驶速度控制在1.3-2.2km/h;
[0037]S204在终压时,先振压后静压,分别压两遍,行驶速度控制在1.8~2.2km/h。
[0038]进一步的,所述制备原料包括如下步骤:
[0039]S301制备沥青;
[0040]S302制备矿渣粉;
[0041]S303制备水泥;
[0042]S304制备地聚合物;
[0043]S305制备再生混凝土粉。
[0044]具体实施例1:
[0045]配置固含量为60%的阳离子慢裂型乳化沥青;
[0046]利用粉碎机将矿渣进行粉碎,并经过筛和干燥处理后得到粒径在0.3mm的矿渣粉;
[0047]配置水泥;
[0048]按照质量比为50:3:3的比例配置地聚合物;...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4~8%沥青、0~35%矿渣粉、2~4%水泥和7~9%地聚合物,其余为再生混凝土粉,再生混凝土粉包括再生骨料和再生微粉,基于再生混凝土粉总质量,所述再生骨料的质量分数为40~60%,所述再生微粉的质量分数为60~4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为阳离子慢裂型乳化沥青,且固含量为60%~6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矿渣粉的粒径范围为0.3~2.6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聚合物包括硅酸钾、氢氧化钠和脱硫石膏,所述硅酸钾:氢氧化钠:脱硫石膏的质量比为50:3:3。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聚合物稳定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分别在2.31~2.62Kg/m3和1.29~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冠杰马亮樊瑞张玉岳红张维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市城建维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