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纸压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4322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试纸压合机,包括机箱、控制器、电机、支柱、压辊组、气缸以及滑移架,所述气缸固定在支柱的顶端且伸缩杆端部与滑移架相连接从而带动滑移架沿着支柱上下移动,所述压辊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辊、中辊和上辊,所述下辊和中辊分别通过轴承转动固定在位于支柱内的下轴承座和中轴承座内且之间形成压合缝,所述支柱内分别设有供中轴承座和中辊的转轴上下移动的座滑槽和轴滑槽,所述座滑槽的顶部设有牵引中轴承座沿着座滑槽向上移动的弹力带,所述下辊由电机通过传动带驱动转动,所述上辊通过轴承转动固定在上轴承座内且与中辊相贴合,所述上轴承座通过连接杆与滑移架相固定,压合工作效率高。压合工作效率高。压合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纸压合机


[0001]本技术涉及压合机的
,特别是一种试纸压合机的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检测试纸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多层检测材料压合在一起,而压合工序通过只能人工或者利用一些机械手动或者半自动进行。一是人工压合在长时间后容易出现疲劳,导致操作不当,损坏产品,难以保证压合产品的吻合度,甚至会引起安全事故,同时还存在制造速度缓慢,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试纸压合机,整体结构简单,压合工作效率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试纸压合机,包括机箱、控制器、电机、支柱、压辊组、气缸以及滑移架,所述支柱固定在机箱的顶面左右两端,所述气缸固定在支柱的顶端且伸缩杆端部与滑移架相连接从而带动滑移架沿着支柱上下移动,所述压辊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辊、中辊和上辊,所述下辊和中辊分别通过轴承转动固定在位于支柱内的下轴承座和中轴承座内且之间形成压合缝,所述支柱内分别设有供中轴承座和中辊的转轴上下移动的座滑槽和轴滑槽,所述座滑槽的顶部设有牵引中轴承座沿着座滑槽向上移动的弹力带,所述下辊由电机通过传动带驱动转动,所述上辊通过轴承转动固定在上轴承座内且与中辊相贴合,所述上轴承座通过连接杆与滑移架相固定,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机和气缸电连接。
[0005]作为优选,所述机箱的前侧固定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与压合缝的底面相齐平,所述工作台的长度大于压合缝的长度。
[0006]作为优选,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包括侧板、面板和顶板,所述侧板位于机箱顶面的左右两侧,所述面板位于机箱顶面的前后两侧,所述顶板固定在侧板和面板的顶部,所述侧板、面板和顶板共同将支柱、压辊组、气缸和滑移架包围起来,所述面板靠近压合缝处设有开口。
[0007]作为优选,所述电机位于机箱内。
[0008]作为优选,所述机箱的后侧固定有接料台,所述接料台的台面与压合缝的底面相齐平,所述接料台的长度大于压合缝的长度。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气缸和滑移架控制上辊的上下运动,从而压迫中辊靠近下辊,缩小压合缝至合适高度,同时配合电机驱动下辊转动,再利用摩擦力带动中辊转动,从而有效夹持住待压合材料的端头,再对其后续段进行逐渐压合,整体结构简单,压合工作效率高;适宜多种厚度材料的压合,无需在每次压合前手动调整压合缝高度,压合结束后压合缝会自动增大,便于判断反应结束并收取材料;通过设置保护罩,并在保护罩上设置开口,避免工人的手部被夹,减小安全隐患。
[0010]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一种试纸压合机的主视图;
[0012]图2是本技术一种试纸压合机在去除保护罩、工作台和接料台后的主视图;
[0013]图3是本技术一种试纸压合机的压辊组的左视图;
[0014]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5]图中:1-机箱、2-工作台、3-保护罩、31-侧板、32-面板、33-顶板、321-开口、4-控制器、5-电机、6-支柱、61-座滑槽、62-轴滑槽、63-弹力带、7-压辊组、71-下辊、72-中辊、721-中轴承座、73-上辊、74-压合缝、8-气缸、9-滑移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一种试纸压合机,包括机箱1、控制器4、电机5、支柱6、压辊组7、气缸8以及滑移架9,所述支柱6固定在机箱1的顶面左右两端,所述气缸8固定在支柱6的顶端且伸缩杆端部与滑移架9相连接从而带动滑移架9沿着支柱6上下移动,所述压辊组7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辊71、中辊72和上辊73,所述下辊71和中辊72分别通过轴承转动固定在位于支柱6内的下轴承座和中轴承座721内且之间形成压合缝74,所述支柱6内分别设有供中轴承座721和中辊72的转轴上下移动的座滑槽61和轴滑槽62,所述座滑槽61的顶部设有牵引中轴承座721沿着座滑槽61向上移动的弹力带63,所述下辊71由电机5通过传动带驱动转动,所述上辊73通过轴承转动固定在上轴承座内且与中辊72相贴合,所述上轴承座通过连接杆与滑移架9相固定,所述控制器4分别与电机5和气缸8电连接,所述机箱1的前侧固定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的台面与压合缝74的底面相齐平,所述工作台2的长度大于压合缝74的长度,还包括保护罩3,所述保护罩3包括侧板31、面板32和顶板33,所述侧板31位于机箱1顶面的左右两侧,所述面板32位于机箱1顶面的前后两侧,所述顶板33固定在侧板31和面板32的顶部,所述侧板31、面板32和顶板33共同将支柱6、压辊组7、气缸8和滑移架9包围起来,所述面板32靠近压合缝74处设有开口321,所述电机5位于机箱1内,所述机箱1的后侧固定有接料台,所述接料台的台面与压合缝74的底面相齐平,所述接料台的长度大于压合缝74的长度。
[0017]本技术工作过程:
[0018]首先,将层叠设置的待压合材料的端头沿着工作台2伸入压合缝74内,接着,气缸8通过伸缩杆推动滑移架9向下运动,从而利用上辊73压迫中辊72向下靠近下辊71,缩小压合缝74至所需高度,随后电机5通过传动带驱动下辊73转动,同时下辊73通过摩擦力带动中辊72以反向下辊73的转动方向转动,从而将待压合材料压合并传送至接料台上。待压合工作结束后,气缸8回缩伸缩杆,使滑移架9及其上固定的上辊73恢复原位,而弹力带63亦拉动中辊72向上运动,离开下辊71。
[0019]本技术通过气缸和滑移架控制上辊的上下运动,从而压迫中辊靠近下辊,缩小压合缝至合适高度,同时配合电机驱动下辊转动,再利用摩擦力带动中辊转动,从而有效夹持住待压合材料的端头,再对其后续段进行逐渐压合,整体结构简单,压合工作效率高;适宜多种厚度材料的压合,无需在每次压合前手动调整压合缝高度,压合结束后压合缝会
自动增大,便于判断反应结束并收取材料;通过设置保护罩,并在保护罩上设置开口,避免工人的手部被夹,减小安全隐患。
[0020]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纸压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控制器(4)、电机(5)、支柱(6)、压辊组(7)、气缸(8)以及滑移架(9),所述支柱(6)固定在机箱(1)的顶面左右两端,所述气缸(8)固定在支柱(6)的顶端且伸缩杆端部与滑移架(9)相连接从而带动滑移架(9)沿着支柱(6)上下移动,所述压辊组(7)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辊(71)、中辊(72)和上辊(73),所述下辊(71)和中辊(72)分别通过轴承转动固定在位于支柱(6)内的下轴承座和中轴承座(721)内且之间形成压合缝(74),所述支柱(6)内分别设有供中轴承座(721)和中辊(72)的转轴上下移动的座滑槽(61)和轴滑槽(62),所述座滑槽(61)的顶部设有牵引中轴承座(721)沿着座滑槽(61)向上移动的弹力带(63),所述下辊(71)由电机(5)通过传动带驱动转动,所述上辊(73)通过轴承转动固定在上轴承座内且与中辊(72)相贴合,所述上轴承座通过连接杆与滑移架(9)相固定,所述控制器(4)分别与电机(5)和气缸(8)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恒升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