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具气密性检测的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420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具气密性检测的帐篷,包括气柱支撑结构,外墙,底部和“L”型门隔断,气柱支撑结构支撑外墙,外墙使用迷彩织布贴合橡胶材料,底部采用加厚耐磨的橡胶垫;帐篷内设置“L”型门隔断,将帐篷内部空间分为转换隔间、操作空间;帐篷前、后侧方设置4个加大加厚塑料透明窗户,帐篷正后方设置一个可开关的通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帐篷支撑结构可保证72小时以上;帐篷提供50m3的操作空间,能够满足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具气密性检测的帐篷


[0001]本技术属于面具气密性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面具气密性检测的帐篷,其为密封环境(气密性检测帐篷)中面具气密性检测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面具的气密性检测中,当前主要通过监测参试人员在充满检测气体的密闭环境中进行各类规定动作的情况,以评估面具气密性程度。其方法主要是:1、在帐篷中布设检测剂,并达到规定的浓度;2、参试人员佩戴面具后进入该帐篷;3、在该帐篷中静止和运动一定时间;4、记录该帐篷内参试人员出现面具漏气现象的数量等信息;5、综合评估面具的气密性程度。
[0003]针对面具气密性检测的实际情况,该帐篷需满足以下条件:1、快速搭建与撤收,一般不超过10分钟;2、提供稳定的环境封闭性,保证检测剂浓度;3、可保证一定规模参试人员(10-20人)有足够空间进行规定动作;4、为检测者提供良好的观测条件;5、帐篷结构合理,既减少检测剂渗漏,也方便参试人员进出;6、撤收安全,方便消毒。
[0004]目前,针对面具气密性检测的帐篷主要存在环境封闭性不高,进行2-3组检测后,检测剂浓度下降快;环境封闭性较好的帐篷,存有空间较小、野外环境适应性不强,检测者不便于观察和记录;部队常用的班排帐篷,展开撤收不快捷,消毒不方便,环境封闭性不高、检测剂渗漏快,不便于检测者观察和记录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面具气密性检测帐篷主要应用在面具气密性检测中,并满足其检测的各项要求。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面具气密性检测的帐篷,包括气柱支撑结构,外墙,底部和“L”型门隔断,气柱支撑结构支撑外墙,外墙使用迷彩织布贴合橡胶材料,底部采用加厚耐磨的橡胶垫;帐篷内设置“L”型门隔断,将帐篷内部空间分为转换隔间、操作空间;帐篷前、后侧方设置4个加大加厚塑料透明窗户,帐篷正后方设置可开关通风口。
[0007]进一步地,帐篷整体采用市场主流的气柱支撑结构。
[0008]进一步地,透明窗户支持拆卸更换。
[0009]进一步地,帐篷搭建时间3-5min,撤收时间4-5min。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0011]1、帐篷支撑结构可保证72小时以上;
[0012]2、帐篷提供50m3的操作空间(长
×

×
高:343cm
×
575cm
×
280cm),能够满足10-20人同时在内部完成静止和一定幅度的动作;
[0013]3、帐篷内部检测气体浓度较短时间内变化微小,在实际使用中,连续完成10组(10人/组)面具气密性检测后,需补充一次检测剂。
[0014]4、可拆卸的透明窗户既方便观察参试人员完成规定动作及其安全性,又便于维修
更换。
[0015]5、帐篷搭建完毕后,底座20m2、重量100kg、配备8套地钉,能够在6级大风下使用。
[0016]6、帐篷满足耐磨耐用的使用要求,可重复搭建撤收100次以上。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气密性检测帐篷平面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气密性检测帐篷立体结构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气密性检测帐篷前侧方门口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气密性检测帐篷透明窗户示意图,其中,1为墙体布,2为第一粘接密封,3为接缝,4为第二粘接密封,5为透明窗体布,6为密封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2]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一种面具气密性检测的帐篷,包括气柱支撑结构,外墙,底部和“L”型门隔断,气柱支撑结构支撑外墙,外墙使用迷彩织布贴合橡胶材料,底部采用加厚耐磨的橡胶垫;帐篷内设置“L”型门隔断,将帐篷内部空间分为转换隔间、操作空间;帐篷前、后侧方设置4个加大加厚塑料透明窗户,帐篷正后方设置可开关的通风口。
[0023]如图4所示,本技术气密性检测帐篷透明窗户包括墙体布1,第一粘接密封2,接缝3,第二粘接密封4,透明窗体布5和密封布6。墙体布1和透明窗体布5粘接后形成接缝3,通过用密封布6从外侧粘贴补强的方法进行密封加强。密封布6粘贴接缝时,分别与墙体布1和透明窗体布5两侧形成第一粘接密封2和第二粘接密封4,通过2、3的封闭粘贴使接缝泄漏可能性大大降低。
[0024]本技术面具气密性检测帐篷在结构设计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0025]1、帐篷整体采用市场主流的气柱支撑结构为基础,外墙使用迷彩织布贴合橡胶材料,底部采用加厚耐磨的橡胶垫;
[0026]2、帐篷内设置“L”型门隔断,将帐篷内部空间分为转换隔间、操作空间;
[0027]3、帐篷前、后侧方设置4个加大加厚塑料透明窗户,透明窗户支持可拆卸更换;
[0028]4、帐篷正后方设置可开关的通风口;
[0029]5、帐篷搭建时间3-5min,撤收时间4-5min。
[0030]本技术面具气密性检测帐篷实用方法如下:
[0031]步骤1、展开
[0032]将帐篷从包装袋中取出,铺于地面(确保地面平整无尖锐物)并完全展开,将底部拉平定位。
[0033]步骤2、连接充气泵充气
[0034]①
找到阀口(一般在帐篷前侧方右边),打开阀口盖,露出进放气阀,充气泵与充气阀门使用充气管连接,然后重启。(注意:灰色为充放气阀,红色为安全阀);
[0035]②
等到气柱稍有硬度,需要操作人员从中间将帐篷撑起;
[0036]③
待到帐篷能完全支起,重启压力以手按气柱硬度为宜(18-25Kpa),移开充气插头,旋转阀芯使其弹回闭合,旋上阀塞。
[0037]步骤3、固定拉绳
[0038]用拉绳和地桩将帐篷固定,死角拉绳向对角线方向与帐篷体成45
°
角,中间拉绳分别向外侧拉伸,所有拉绳均与地面成45
°
角。
[0039]步骤4、电源连接
[0040]如果帐篷需要照明可从外部电源引线,穿过外篷阀口盖,将电源线穿入内篷,内篷斜边缝制有电线固定环,可沿边缘将电源引至帐篷中心顶部。
[0041]步骤5、撤收
[0042]①
解开固定拉绳并挽起;拉开拉链,打开通风口;
[0043]②
旋下阀塞,按下旋转阀芯,使气体放出;重复步骤2;间隔5分钟,旋下阀塞,按下旋转阀芯,使气体放出;间隔5分钟重复操作一次(确保换气消毒、安全撤收);
[0044]③
将电动泵的充气管旋下,安装到电动泵吸口风上,另一端插头连接阀门,将气体抽净并将全部阀盖拧紧;
[0045]④
折叠,将帐篷沿着横向左右向内对折,再对折,来回踩几圈,然后沿着纵向朝着一个方向卷起,装入包装袋内。
[0046]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具气密性检测的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柱支撑结构,外墙,底部和“L”型门隔断,气柱支撑结构支撑外墙,外墙使用迷彩织布贴合橡胶材料,底部采用加厚耐磨的橡胶垫;帐篷内设置“L”型门隔断,将帐篷内部空间分为转换隔间、操作空间;帐篷前、后侧方设置4个加大加厚塑料透明窗户,帐篷正后方设置可开关通风口。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广周朝华刘顺华胡晓春张高林郭红艳吴杰廖明星吴耀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防化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