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节锻件校正与中心孔复合成型工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4011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公开了转向节锻件校正与中心孔复合成型工艺模具,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分别连接在上压板和下压板相对一侧的上模和下模,下压板上滑动连接有位于下模两侧的顶紧块,两顶紧块相向一侧分别连接有中心孔成型冲头,上压板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推动块,推动块将垂向作用力转化为水平作用力推动顶紧块相向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在下压板上滑动连接位于下模两侧的顶紧块,使转向节的校形和冲中心孔在一个工位上完成,缩短了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推动块与顶紧块的受力面分别螺钉连接有推动垫块和摩擦垫块,实现了推动垫块和摩擦垫块的快速更换,延长了推动块与顶紧块的使用寿命。延长了推动块与顶紧块的使用寿命。延长了推动块与顶紧块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节锻件校正与中心孔复合成型工艺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特别涉及转向节锻件校正与中心孔复合成型工艺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转向节在模锻之后由于切边受力不均,转向节杆部容易出现变形,影响后续加工。转向节校形是对模锻转向节形状进行校正的装置,同时转向节的杆部的中心孔加工,是成型后转向节加工的首道工序,也是后续机加工工序的定位基准,因此转向节的中心孔加工尺寸的稳定性对转向节加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传统的转向节中心孔加工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0003]现有技术一:转向节完成锻造、热处理、校形等工序后,进入到机加工车间,采用数控车床,并投入专用夹具进行定位,完后机加工的方式作出中心孔。该工艺方案为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常规工艺,其工序流程长、加工效率低、设备投入大;
[0004]现有技术二:锻造生产过程中,在终锻模的上下模上作出中心孔凸台,通过终锻直接锻造成型中心孔,之后进行校形,由于冷却后的转向节会有变形,对转向节进行校形时,中心孔的位置和形状会发生变化,影响后续加工。
[0005]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转向节锻件校正与中心孔复合成型工艺模具,包括上压板(1)、下压板(2)、分别连接在所述上压板(1)和所述下压板(2)相对一侧的上模(11)和下模(2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2)上滑动连接有位于所述下模(21)两侧的顶紧块(22),两所述顶紧块(22)相向一侧分别连接有中心孔成型冲头(24),所述上压板(1)靠近所述下压板(2)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上模(11)两侧的推动块(12),所述顶紧块(22)受向下移动的推动块(12)的推力相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锻件校正与中心孔复合成型工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1)靠近所述下压板(2)端面上滑动连接有安装板(3),所述上模(11)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3)上,所述上压板(1)上连接有多个导向杆(31),所述安装板(3)上设置有供所述导向杆(31)穿过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31)伸出所述导向一端设置有限制所述安装板(3)脱离所述导向杆(31)的限位凸部(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节锻件校正与中心孔复合成型工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1)与所述安装板(3)之间设置有多个氮气弹簧(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锻件校正与中心孔复合成型工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2)上连接有导向滑轨(5),所述导向滑轨(5)从所述下压板(2)两端伸出,两所述顶紧块(22)上设置有供所述导向滑轨(5)嵌入的燕尾滑槽(2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锻件校正与中心孔复合成型工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2)两侧分别连接有至少一根限位螺杆(7),两所述顶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运军晏洋陈天赋甘万兵曹世金杨杰余国林王国文左长兵李生仕许双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