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河桩基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922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临河桩基施工平台,包括钢板桩(1)、围檩(2)、外侧护桩(3)、回填砂(4)和碎石(5),其中钢板桩(1)为多个,其中多个钢板桩(1)沿桩基边缘竖直设置一圈形成方形围堰,所述围檩(2)套设于多个钢板桩(1)形成的方形围堰外侧,其中外侧护桩(3)设置于方形围堰长边侧的围檩(2)外侧,所述回填砂(4)铺设于方形围堰内侧底部,其中碎石(5)铺设于回填砂(4)上方,其中碎石(5)的上端面与路面齐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搭设临河桩基施工平台的材料为现场取材,具有可循环利用性,避免了更大范围河道的填方,同时防止了因施工或水流冲刷导致的边缘塌方,具有高效性,稳定性更好。稳定性更好。稳定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河桩基施工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临河桩基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在河流水域较多地区施工桥梁桩基时,临河桩基是普遍存在的。通常做法是直接用土方填部分或者整段河道,然后定位桩基开始施工,此做法使得填方工程量大,边缘易被施工或水流冲刷导致塌方,不具备安全性,施工成本高,效率低,且后续临河承台施工时还需施工承台围堰。为了保证临河桩基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的施工,以及方便后续临河承台的施工,设计一种合理有效的临河桩基施工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设计不合理,会造成施工工期的拖延、施工质量、安全无法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临河桩基施工平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1:现有施工方法是直接用土方填部分或者整段河道,然后定位桩基开始施工,此做法使得填方工程量大,边缘易被施工或水流冲刷导致塌方,不具备安全性,施工成本高,效率低;2:后续临河承台施工时还需施工承台围堰;3:现有施工方法会造成施工工期的拖延、施工质量、安全无法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0004]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临河桩基施工平台,包括钢板桩、围檩、外侧护桩、回填砂和碎石,其中钢板桩为多个,其中多个钢板桩沿桩基边缘竖直设置一圈形成方形围堰,所述围檩套设于多个钢板桩形成的方形围堰外侧,其中外侧护桩设置于方形围堰长边侧的围檩外侧,所述回填砂铺设于方形围堰内侧底部,其中碎石铺设于回填砂上方,其中碎石的上端面与路面齐平。
[0005]优选的,所述施工平台与路面之间设有相接平台,其中施工平台和相接平台的上端面均与路面齐平,所述相接平台由回填砂和碎石铺设而成,其中相接平台下侧铺设回填砂,其中相接平台上侧铺设碎石,其中碎石的厚度为5cm。
[0006]优选的,所述钢板桩沿所有桩基外边1.5m距离处设置一圈形成方形围堰,其中多个钢板桩之间通过丝扣相互连接,其中钢板桩1的单根长为12m。
[0007]优选的,所述围檩位于钢板桩顶部下方0.5m处外侧并且围绕紧固方形围堰,其中围檩的腹板在水平方向与方形围堰焊接两层,可防止方形围堰内部堆积回填砂或上部荷载对整个施工平台造成内部挤压出现漏水或施工平台直接解体的情况。
[0008]优选的,所述外侧护桩设置于方形围堰的两长边侧,其中方形围堰一长边侧沿围檩边缘设置两根外侧护桩可对长边侧的钢板桩起到增强稳定性的作用,其中外侧护桩的长度为12m。
[0009]优选的,所述回填砂用于填补方形围堰并夯实无沉降,所述碎石铺设于回填砂上方,其中碎石的厚度为5cm,可方便打桩机或打桩车进入施工平台上方进行下一组桩基的开钻施工。
[0010]优选的,所述钢板桩的材料为拉森
-Ⅳ
钢板,其中围檩的材料为双拼HN500
×
200,其中外侧护桩的材料为φ630
×
10mm钢管。
[00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2](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临河桩基施工平台,包括钢板桩、围檩、外侧护桩、回填砂和碎石,多个钢板桩沿桩基边缘竖直设置一圈形成方形围堰,围檩套设于多个钢板桩形成的方形围堰外侧,其中外侧护桩设置于方形围堰长边侧的围檩外侧,回填砂铺设于方形围堰内侧底部,碎石铺设于回填砂上方,碎石的上端面与路面齐平,本技术由于搭设临河桩基施工平台的材料为现场取材,具有可循环利用性,避免了更大范围河道的填方,同时防止了因施工或水流冲刷导致的边缘塌方,具有高效性,稳定性更好;
[0013](2)本技术搭设临河桩基施工平台尺寸可根据设计进行变化,具有多样性;由于临河桩基施工平台提前搭设了后续承台围堰施工时所需的钢板桩,在桩基施工完毕后可继续无缝施工临河承台,免去了下一部分工程钢板桩的施工,大大地提高了施工工效,节省了材料;
[0014](3)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很好的解决了因河道不易施工导致的施工质量、工效、安全等问题,保证了临河桩基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的施工,以及方便后续临河承台的施工。
附图说明
[0015]图1、本技术一种临河桩基施工平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本技术一种临河桩基施工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本技术一种临河桩基施工平台的施工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钢板桩,2-围檩,3-外侧护桩,4-回填砂,5-碎石。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2]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临河桩基施工平台,包括钢板桩1、围檩2、外侧护桩3、回填砂4和碎石5,其中钢板桩1为多个,其中多个钢板桩1沿桩基边缘竖直设置一圈形成方形围堰,所述围檩2套设于多个钢板桩1形成的方形围堰外侧,其中外侧护桩3设置于方形围堰长边侧的围檩2外侧,所述回填砂4铺设于方形围堰内侧底部,其中碎石5铺设于回填砂4上方,其中碎石5的上端面与路面齐平。
[0025]实施例2
[0026]如图1~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临河桩基施工平台,包括钢板桩1、围檩2、外侧护桩3、回填砂4和碎石5,其中钢板桩1为多个,其中多个钢板桩1沿桩基边缘竖直设置一圈形成方形围堰,所述围檩2套设于多个钢板桩1形成的方形围堰外侧,其中外侧护桩3设置于方形围堰长边侧的围檩2外侧,所述回填砂4铺设于方形围堰内侧底部,其中碎石5铺设于回填砂4上方,其中碎石5的上端面与路面齐平。
[0027]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施工平台与路面之间设有相接平台,其中施工平台和相接平台的上端面均与路面齐平,所述相接平台由回填砂4和碎石5铺设而成,其中相接平台下侧铺设回填砂4,其中相接平台上侧铺设碎石5,其中碎石5的厚度为5cm。
[0028]实施例3
[0029]如图1~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临河桩基施工平台,包括钢板桩1、围檩2、外侧护桩3、回填砂4和碎石5,其中钢板桩1为多个,其中多个钢板桩1沿桩基边缘竖直设置一圈形成方形围堰,所述围檩2套设于多个钢板桩1形成的方形围堰外侧,其中外侧护桩3设置于方形围堰长边侧的围檩2外侧,所述回填砂4铺设于方形围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河桩基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板桩(1)、围檩(2)、外侧护桩(3)、回填砂(4)和碎石(5),其中钢板桩(1)为多个,其中多个钢板桩(1)沿桩基边缘竖直设置一圈形成方形围堰,所述围檩(2)套设于多个钢板桩(1)形成的方形围堰外侧,其中外侧护桩(3)设置于方形围堰长边侧的围檩(2)外侧,所述回填砂(4)铺设于方形围堰内侧底部,其中碎石(5)铺设于回填砂(4)上方,其中碎石(5)的上端面与路面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河桩基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平台与路面之间设有相接平台,其中施工平台和相接平台的上端面均与路面齐平,所述相接平台由回填砂(4)和碎石(5)铺设而成,其中相接平台下侧铺设回填砂(4),其中相接平台上侧铺设碎石(5),其中碎石(5)的厚度为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河桩基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桩(1)沿所有桩基外边1.5m距离处设置一圈形成方形围堰,其中多个钢板桩(1)之间通过丝扣相互连接,其中钢板桩(1)的单根长为12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河桩基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檩(2)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亮刘彦军曹胜张凯曹海林常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