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塔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3474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萃取塔废水处理系统,它包括有废水池、处理塔,其中,萃取塔废水管与废水池入口连接,处理塔固定在废水池一侧的地面上,处理塔顶部开口形成废气出口,废气出口上方安装有蒸馏筒,蒸馏筒底部向中心收缩形成集水槽,集水槽其中一侧底部连接有蒸馏管,蒸馏管出口与清水池连接,处理塔下部一侧设有进气管,处理塔上部设有至少两条废水分管,废水池内设有水泵,水泵通过供水管与废水分管连接,废水池一侧的处理塔下部设有溢水管,处理塔底部另一侧设有排污管,排污管出口与处理池连接。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废水处理效果好。废水处理效果好。废水处理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萃取塔废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萃取塔
,尤其是指萃取塔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农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和萃取塔废水,这两种烟气和废水一旦处理不好,会对周边环境生产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废水处理效果好的萃取塔废水处理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萃取塔废水处理系统,它包括有废水池、处理塔,其中,萃取塔废水管与废水池入口连接,处理塔固定在废水池一侧的地面上,处理塔顶部开口形成废气出口,废气出口上方安装有上小下大的锥筒形的蒸馏筒,蒸馏筒底部向中心收缩形成集水槽,集水槽其中一侧底部连接有蒸馏管,蒸馏管出口与清水池连接,处理塔下部一侧设有进气管,处理塔上部设有至少两条废水分管,废水池内设有水泵,水泵通过供水管与废水分管连接,废水池一侧的处理塔下部设有溢水管,处理塔底部另一侧设有排污管,排污管出口与处理池连接。
[0005]所述的溢水管入口与理塔2内腔连接,溢水管出口位于废水池上方,溢水管入口水平面高度低于进气管水平面高度。
[0006]所述的集水槽竖截面呈U形,集水槽底部设有倾斜的导水面,蒸馏管连接在导水面较低一端的底部。
[0007]所述的处理塔内设有至少两层分水管,分水管呈螺旋形或网格状固定在处理塔内,分水管底部设有分水孔,废水分管与相应的分水管连接。
[0008]塔底氯化物经自动分离管流进氯化物中间罐或流入预萃取反应系统。氯化物中间罐氯化物经泵通过流量计控制流量进入胺化反应系统,同时氯化物经泵通过流量计控制流量进入萃取反应系统,氨水经泵通过流量计控制流量进入胺化反应系统与萃取反应系统,产生的粗胺流入粗胺储罐,产生的废水流入废水池,废水池内的废水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供水管供入废水分管,废水分管通过分水孔将废水分散,形成水线(水滴)处理塔内下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废气通过进气管进入处理塔,高温烟气与水线(水滴)接触,水线同时对高温烟气进行降温,水线被加热形成蒸汽,蒸汽上浮与蒸馏筒内壁接触,水雾凝结沿蒸馏筒内壁流至集水槽内,集水槽内的蒸馏水通过蒸馏管导至清水池,以便循环使用,未形成蒸汽的水下降至处理塔底部进行沉淀,沉淀时上层的水通过溢水管返至废水池,定时打开排污管,使沉淀后底部的污水排入处理池另行处理,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废水处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的集水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萃取塔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有废水池1、处理塔2,其中,萃取塔废水管与废水池1入口连接,处理塔2固定在废水池1一侧的地面上,处理塔2顶部开口形成废气出口,废气出口上方安装有上小下大的锥筒形的蒸馏筒3,蒸馏筒3底部向中心收缩形成集水槽4,集水槽4其中一侧底部连接有蒸馏管5,集水槽4竖截面呈U形,集水槽4底部设有倾斜的导水面,蒸馏管5连接在导水面较低一端的底部。蒸馏管5出口与清水池6连接,处理塔2下部一侧设有进气管7,处理塔2上部设有至少两条废水分管8,处理塔2内设有至少两层分水管,分水管呈螺旋形或网格状固定在处理塔2内,分水管底部设有分水孔,废水分管8与相应的分水管连接。废水池1内设有水泵,水泵通过供水管与废水分管8连接,废水池1一侧的处理塔2下部设有溢水管9,处理塔2底部另一侧设有排污管,排污管出口与处理池10连接。溢水管9入口与理塔2内腔连接,溢水管9出口位于废水池1上方,溢水管9入口水平面高度低于进气管7水平面高度。
[0012]塔底氯化物经自动分离管流进氯化物中间罐或流入预萃取反应系统。氯化物中间罐氯化物经泵通过流量计控制流量进入胺化反应系统,同时氯化物经泵通过流量计控制流量进入萃取反应系统,氨水经泵通过流量计控制流量进入胺化反应系统与萃取反应系统,产生的粗胺流入粗胺储罐,产生的废水流入废水池,废水池内的废水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供水管供入废水分管,废水分管通过分水孔将废水分散,形成水线(水滴)处理塔内下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废气通过进气管进入处理塔,高温烟气与水线(水滴)接触,水线同时对高温烟气进行降温,水线被加热形成蒸汽,蒸汽上浮与蒸馏筒内壁接触,水雾凝结沿蒸馏筒内壁流至集水槽内,集水槽内的蒸馏水通过蒸馏管导至清水池,以便循环使用,未形成蒸汽的水下降至处理塔底部进行沉淀,沉淀时上层的水通过溢水管返至废水池,定时打开排污管,使沉淀后底部的污水排入处理池另行处理,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废水处理效果好。
[0013]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萃取塔废水处理系统,它包括有废水池(1)、处理塔(2),其中,萃取塔废水管与废水池(1)入口连接,其特征在于:处理塔(2)固定在废水池(1)一侧的地面上,处理塔(2)顶部开口形成废气出口,废气出口上方安装有上小下大的锥筒形的蒸馏筒(3),蒸馏筒(3)底部向中心收缩形成集水槽(4),集水槽(4)其中一侧底部连接有蒸馏管(5),蒸馏管(5)出口与清水池(6)连接,处理塔(2)下部一侧设有进气管(7),处理塔(2)上部设有至少两条废水分管(8),废水池(1)内设有水泵,水泵通过供水管与废水分管(8)连接,废水池(1)一侧的处理塔(2)下部设有溢水管(9),处理塔(2)底部另一侧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水胡萍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沅江赤蜂农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