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枢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421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双电枢继电器。示出并描述了具有励磁线圈的电磁双电枢继电器。此外,双电枢继电器包括被布置在励磁线圈上的第一轭和第二轭。第一轭的第一腿用作用于第一电枢的支撑部,并且第二轭的第一腿用作用于第二电枢的支撑部。双电枢继电器具有与第一电枢配合的第一梳和与第二电枢配合的第二梳。此外,双电枢继电器具有:至少两个接触桥,所述至少两个接触桥中的每一个被可拆卸地布置成其第一端在第一梳中且其第二端在第二梳中,并且包括在相反方向上定向的两个接触铆钉;以及与接触桥的接触铆钉相对布置的固定接触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其特征在于,两个轭和电枢被布置成使得两个梳执行相反的平移运动。反的平移运动。反的平移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电枢继电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双电枢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电磁双电枢继电器是现有技术中公知的。DE10035173C1公开了一种双电枢继电器,其中,通过激励线圈,两个电枢绕与线圈轴线垂直的旋转轴线枢转。当两个电枢被一个线圈操作时,一方面实现了继电器的紧凑的设计,并且另一方面降低了线圈的功率损耗。也可以从市售的继电器知道,两个接触铆钉通过电枢的运动而被带到一起,并且由此建立电接触部。当停止线圈的激励时能够断开所述接触部。
[0003]两个接触铆钉能够意外地接触并且建立接触部。此外,接触铆钉也可以被置于这种状态中并且不运动返回。一种示例是两个接触铆钉的焊接。因为继电器被用于不同领域中,所以他们被暴露于不同条件。根据应用,继电器经历振动以及持续或单独的撞击。尤其在安全应用中,继电器在这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目标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出一种双电枢继电器,该双电枢继电器将紧凑的设计与其抵抗振动或撞击的功能相组合,并且能够在发生错误时提供反馈。
[0005]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具有权利要求1中所是的特征的电磁双电枢继电器来实现的。进一步进步和/或有利实施例变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0006]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双电枢继电器,其包括具有纵向轴线且具有第一和第二端的励磁线圈。此外,双电枢继电器包括被布置在励磁线圈的第一端处的第一轭和被布置在励磁线圈的第二端处的第二轭,轭具有两个腿,所述两个腿中的第一个基本上平行于励磁线圈的纵向轴线并且所述两个腿中的第二个与励磁线圈的纵向轴线成角度。第一轭的第一腿用作用于第一电枢的支撑部,并且第二轭的第一腿用作用于第二电枢的支撑部。第二腿转而用作用于第二电枢的极面,并且第二轭的第二腿用作用于第一电枢的极面。第一电枢借助于第一保持器件被可枢转地布置在第一轭的第一腿上。类似地,第二电枢借助于第二保持器件被可枢转地布置在第二轭的第一腿上。双电枢继电器具有第一梳,该第一梳与第一电枢配合并且能够基本上垂直于励磁线圈的纵向轴线来回运动。第二梳与第二电枢配合并且也能够基本上垂直于励磁线圈的纵向轴线来回运动,第一和第二梳被布置成在励磁线圈的极面上彼此相对。此外,双电枢继电器具有:至少两个接触桥,所述至少两个接触桥中的每一个桥可拆卸地布置成其第一端在第一梳中且其第二端在第二梳中,并且包括在相反方向上定向的两个接触铆钉;以及与接触桥的接触铆钉相对布置的固定接触部。其中,在去激励休息位置中的两个固定接触部与第一接触桥的接触铆钉接触,并且其余固定接触部通过激励励磁线圈而与其余接触桥的它们的相对接触铆钉接触。
[0007]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两个轭和电枢被布置成使得两个梳执行相反的平移运动。
[0008]本专利技术的优势源自于该特征。在从外部向继电器上施加力时,两个梳的相反平移运动防止了继电器故障。这个力可以以打击的形式或者也可以以振动的形式发生。
[0009]在每个接触桥上的两个接触铆钉在相反方向上定向。当接触桥的两个接触部闭合时接触桥的电路闭合。这转而导致接触桥的两端在相反方向上偏转。这意味着仅在梳在相反方向上运动时实现接触桥的闭合回路。如果梳意外地在相同方向上运动,则任何接触桥的电路都没有闭合。梳的意外运动能够通过双电枢继电器处的撞击、打击或振动来触发。由于上述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继电器的特征为其相对于诸如冲击、打击或振动的外部因素的抵抗功能。
[0010]本专利技术的继电器的结构使得能够实现多个接触桥的串联布置。对于具有较大数量接触桥的继电器而言,这转而导致最紧凑的可能设计。
[0011]下文列出的有利实施例变型单独地或者彼此组合地导致了双电枢继电器的另外的改进。
[0012]在优选实施例中,轭的两个腿被布置在励磁线圈的相对侧面上。这是将轭布置成使得梳执行平移运动的一种方式。这种布置的优点在于,其导致紧凑的设计,即小的空间要求,并且特别地导致整个双电枢继电器的低的高度。
[0013]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轭是J形的,并且第一腿是两个腿中较长的一个。J形将两个腿的长度自动地调整为不同的长度。较长第一腿的优点源于在腿上的用于选择电枢的支撑表面的较长距离。相比之下,用作极面的腿的长度不提供任何构造上的或技术上的优点,这是为什么它也被制做成较短的。
[0014]有利地,轭的基部被固定到延伸通过励磁线圈的芯的端面。芯放大了线圈的电磁效应并且在当今的应用中是常见的。将轭附接到线圈的芯节省了在线圈轴线的方向上的空间。双电枢继电器在线圈的轴线方向上的扩张因此保持成最小。同时,将轭附接到励磁线圈的面与芯相结合允许磁场被转移到轭的短腿上,这形成了用于电枢的极面。
[0015]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轭的第一腿在距端部较短距离处具有凹槽,并且电枢在其重心处具有与轭的凹槽接合的弯曲部。在轭的第一腿处的凹槽和电枢的弯曲部两者均用于执行电枢的枢转运动。通过将弯曲部放置在电枢的重心处,电枢被支撑在其重心处并且在从外部向继电器上施加力时不会移出其休息位置。为了使得电枢运动,力必须被施加在电枢的从其重心偏移开的位置上。这将围绕电枢的重心产生动量,该动量将导致电枢枢转。通过电枢中的弯曲部的形状促进了枢转运动的执行。
[0016]在去激励休息位置中,电枢优选地基本上平行于励磁线圈的纵向轴线延伸。双电枢继电器在与线圈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延伸因此保持尽可能小,这转而导致双电枢继电器可以具有最紧凑的设计。
[0017]有利地,电枢具有与励磁线圈近似相同的长度。因此,在线圈轴线的方向上实现了双电枢继电器中的空间的最大利用。此外,随着电枢的长度增加,枢转角度变得更小。这转而导致电枢的更小的摩擦表面并且因此导致电枢处的更少的由于枢转运动造成的磨损。
[0018]在优选实施例中,双电枢继电器包括具有下部外壳部分和盖的外壳。下部外壳部分用于附接上述部件并且分配这些部件的固定关联。这构成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电枢继电器的可能的串联生产的先决条件。盖转而提供了对附接到下部外壳部分的部件的保护并且不
允许任何物体进入或离开外壳。
[0019]有利地,接触桥包括弹簧片。接触桥用于使梳返回到其原始位置的目的。这发生在停止励磁线圈的激励时。弹簧片是用于该任务的理想解决方案,因为其重量小,其不会用任何大的力来对抗偏转,但它能够用其弹簧力将梳移到其原始位置中。如果接触桥由弹簧片形成,则弹簧片由于两个梳而在一端处分别执行偏转。这些偏转彼此独立,使得弹簧片的一端不会被另一端处所发生的影响。因此容易想到的是接触桥包括两个弹簧片。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个弹簧片在每种情况下一次将负责一个梳的偏转。此外,两个弹簧片将彼此具有电接触,使得它们将继续执行接触桥的任务。
[0020]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接触桥近似在其中心处具有抽头(tap),其被连接到附接在下部外壳部分下方的连接销。这使得其可以读取在接触桥的中心中的电脉冲。在接触桥不具有闭合电路的情况下,接触部的位置能够使用中心中的抽头来确定。
[0021]有利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双电枢继电器(11),具有:
-ꢀ
励磁线圈(13),所述励磁线圈(13)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
被布置在所述励磁线圈(13)的所述第一端处的第一轭(17)和被布置在所述励磁线圈(13)的所述第二端处的第二轭(19),所述轭(17、19)具有两个腿,所述两个腿中的第一个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励磁线圈(13)的所述纵向轴线并且所述两个腿中的第二个与所述励磁线圈(13)的所述纵向轴线成角度,
-ꢀ
所述第一轭(17)的第一腿(25)用作用于第一电枢(33)的支撑部,并且所述第二轭(19)的第一腿(27)用作用于第二电枢(35)的支撑部,并且
-ꢀ
所述第一轭(17)的第二腿(21)用作用于所述第二电枢(35)的极面(37),并且所述第二轭(19)的第二腿(23)用作用于所述第一电枢(33)的极面(39);
-ꢀ
第一电枢(33),所述第一电枢(33)借助于第一保持器件(41)被可枢转地布置在所述第一轭(17)的所述第一腿(25)上,
-ꢀ
第二电枢(35),所述第二电枢(35)借助于第二保持器件(43)被可枢转地布置在所述第二轭(19)的所述第一腿(27)上,
-ꢀ
第一梳(45),所述第一梳(45)与所述第一电枢(33)配合并且能够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励磁线圈(13)的所述纵向轴线来回运动,
-ꢀ
第二梳(47),所述第二梳(47)与所述第二电枢(35)配合并且也能够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励磁线圈(13)的所述纵向轴线来回运动,所述第一梳(45)和所述第二梳(47)被布置成在所述励磁线圈(13)的极面上彼此相对,
-ꢀ
至少两个接触桥(52),所述至少两个接触桥(52)中的每一个被可拆卸地布置成其第一端在所述第一梳(45)中且其第二端在所述第二梳(47)中,并且包括在相反方向上定向的两个接触铆钉(55),以及
-ꢀ
与所述接触桥(52)的所述接触铆钉(55)相对布置的固定接触部(57),在去激励休息位置中的两个固定接触部(57)与第一接触桥(52)的所述接触铆钉(55)接触,并且其余固定接触部(57)通过激励所述励磁线圈(13)而与其余接触桥(52)的它们的相对接触铆钉(55)接触,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两个轭(17、19)和电枢(33、35)被布置成使得所述两个梳(45、47)执行相反的平移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轭(17、19)的所述两个腿被布置在所述励磁线圈(13)的相对侧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轭(1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
申请(专利权)人:埃利斯塔有限公司奥斯特菲尔登德国巴特拉加茨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