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喷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12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油喷嘴,外侧壁外下中心体和内侧壁内下中心体一起构成环形流道;外侧壁外上冠部体同内侧壁内下中心体之间设置有旋流叶片;旋流叶片之间形成连通外部空气的径向流道;圆环状背板的内外缘之间沿周向均匀布置有多个主路雾化器;背板同轴扣合固定在内侧壁上端,各主路雾化器出口连通到旋流叶片之间形成的径向流道;值班路雾化器上端可拆卸地装配到安装座的中心处;值班路燃料管下部套设在值班路雾化器内;安装座同轴扣合固定在背板上,值班路雾化器下端探入到内侧壁的内下中心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燃油喷嘴,结构简单紧凑,拆装方便,便于替换损坏的零件或加工超差的零件,制造成本低,同时又不降低喷嘴的雾化、蒸发、掺混性能。掺混性能。掺混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油喷嘴


[0001]本技术涉及燃气轮机,特别涉及一种燃油喷嘴。

技术介绍

[0002]燃油喷嘴是燃用液体燃料的燃气轮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的燃机轮机包括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三大部件。燃油喷嘴的作用是将液体燃料喷入燃烧室中燃烧,释放能量,再通过涡轮向外输出动力。这就导致燃油喷嘴的特性对燃烧室性能和工作寿命影响很大。例如,喷嘴雾化性能不好,燃油液滴平均直径大,有可能导致点火困难和排气冒烟,大液滴还容易附着在喷嘴或燃烧室壁面上,造成局部温度过热或者结焦积碳问题;燃油喷射的均匀性不好,容易造成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燃烧室和涡轮的寿命。
[0003]近年来,随着环保标准的逐渐提高,对燃气轮机的污染物排放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对于地面燃气轮机来说,尤为如此。为了降低污染物,特别是氮氧化物(NOx)的排放,干式低污染燃烧技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技术手段。该技术要求燃料与空气在燃烧前尽量混合均匀,这样在燃烧时就不会产生局部高温,大大减少了热力型NOx的生成,以此来降低NOx的排放。这就对燃油喷嘴的雾化、蒸发和掺混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点,喷嘴结构的越来越复杂,制造加工难度越来越高。相应地,制造成本也随之提高。另外,复杂的结构对后期维护也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油喷嘴,结构简单紧凑,拆装方便,便于替换损坏的零件或加工超差的零件,制造成本低,同时又不降低喷嘴的雾化、蒸发、掺混性能。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燃油喷嘴,其包括外侧壁101、内侧壁102、背板103、安装座104、主路雾化器105及值班路雾化器106;
[0006]所述内侧壁102,分为同轴连接为一体的圆管状内上冠部体120及内下中心体109;
[0007]所述外侧壁101,分为同轴连接为一体的圆管状外上冠部体130及外下中心体140;
[0008]所述外侧壁101的内径大于内下中心体109的外径;
[0009]所述外侧壁101同轴套设固定在内下中心体109外,上端抵靠在内上冠部体120下端;
[0010]外侧壁101外下中心体140和内侧壁102内下中心体109一起构成环形流道112;
[0011]外侧壁101外上冠部体130同内侧壁102内下中心体109之间设置有旋流叶片107;
[0012]旋流叶片107之间形成连通外部空气的径向流道;
[0013]所述背板103为圆环状,其内外缘之间沿周向均匀布置有至少2个主路雾化器105;
[0014]所述背板103同轴扣合固定在所述内侧壁102上端,各主路雾化器105出口连通到旋流叶片107之间形成的径向流道;
[0015]值班路雾化器106上端可拆卸地装配到所述安装座104的中心处;
[0016]值班路燃料管113下部套设在值班路雾化器106内,并且同值班路雾化器106流体地联通;
[0017]所述安装座104同轴扣合固定在所述背板103上,值班路雾化器106下端探入到所述内侧壁102的内下中心体109。
[0018]较佳的,所述内侧壁102内上冠部体120管壁设置有内通气孔110;
[0019]内上冠部体120的内径为内下中心体109的内径的1.5~2.5倍;
[0020]外上冠部体130的内径为外下中心体140的内径的1.5~2.0倍;
[0021]内上冠部体120的外径等于外上冠部体130的外径。
[0022]较佳的,内下中心体109下部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导流管111;
[0023]值班路雾化器106的下端部外径小于导流管111上部的内径,其他部分的外径大于导流管111上部的内径;
[0024]值班路雾化器106的下端出口探入到导流管111上部内;
[0025]导流管111和安装座104共同限制值班路雾化器106的位置。
[0026]较佳的,值班路雾化器106出口到导流管111出口的轴向距离L4与导流管111内径L3之比介于0.9到1.5之间。
[0027]较佳的,安装座104后部中心处设置有后盖板115;
[0028]安装座104和后盖板115之间形成外部空气供给槽116。
[0029]较佳的,值班路燃料管113穿过后盖板115中心,通过法兰114与后盖板115可拆卸地连接。
[0030]较佳的,安装座104中还设置有环形燃料槽117;
[0031]环形燃料槽117与主路雾化器105流体地联通。
[0032]较佳的,主路雾化器105与背板103可拆卸地设置,且只能从背板103上侧拆装;
[0033]所述安装座104下侧面对应各主路雾化器105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环形燃料槽117的限位孔;
[0034]各主路雾化器105上端对应探入到相应限位孔内。
[0035]较佳的,所述外上冠部体130轴向高度L1同外下中心体140的轴向高度L2之比在0.6到0.9之间。
[0036]较佳的,所述值班路雾化器106包括值班路雾化器壳体201、第一值班路芯体202及第二值班路芯体203;
[0037]第一值班路芯体202从上侧可拆卸地装配到值班路雾化器壳体201下部内;
[0038]第一值班路芯体202与值班路雾化器壳体201之间构成环形空气通道204;
[0039]环形空气通道204内设置有空气轴向螺旋槽205,用以使辅助雾化空气产生旋流;
[0040]第二值班路芯体203从上侧可拆卸地装配到第一值班路芯体202下部内;
[0041]第二值班路芯体203下端与第一值班路芯体202下端之间构成燃料旋流槽206;
[0042]值班路燃料管113下端同第二值班路芯体203流体地联通;
[0043]值班路燃料管113同第一值班路芯体202之间通过密封件207密封;
[0044]第二值班路芯体203侧壁上形成有燃料通孔208;
[0045]燃料依次经值班路燃料管113、第二值班路芯体203内腔、燃料通孔208进入燃料旋流槽206,在值班路雾化器106出口处形成空心锥型的雾化锥。
[0046]较佳的,所述值班路雾化器壳体201中部的侧壁形成有辅助通孔210;
[0047]所述值班路雾化器壳体201同所述值班路燃料管113之间腔体作为辅助雾化空气通道209;
[0048]所述辅助雾化空气通道209,与内侧壁102的内腔通过值班路雾化器壳体201中部侧壁上的辅助通孔210流体地联通,同时与外部空气供给槽116流体地联通。
[0049]较佳的,在第一值班路芯体202同值班路雾化器壳体201的轴向接触面之间安置第二调整件211;
[0050]所述第二调整件211,用于调整第一值班路芯体202相对值班路雾化器壳体201的轴向位置。
[0051]较佳的,所述主路雾化器105包括主路雾化器壳体301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喷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侧壁(101)、内侧壁(102)、背板(103)、安装座(104)、主路雾化器(105)及值班路雾化器(106);所述内侧壁(102),分为同轴连接为一体的圆管状内上冠部体(120)及内下中心体(109);所述外侧壁(101),分为同轴连接为一体的圆管状外上冠部体(130)及外下中心体(140);所述外侧壁(101)的内径大于内下中心体(109)的外径;所述外侧壁(101)同轴套设固定在内下中心体(109)外,上端抵靠在内上冠部体(120)下端;外侧壁(101)外下中心体(140)和内侧壁(102)内下中心体(109)一起构成环形流道(112);外侧壁(101)外上冠部体(130)同内侧壁(102)内下中心体(109)之间设置有旋流叶片(107);旋流叶片(107)之间形成连通外部空气的径向流道;所述背板(103)为圆环状,其内外缘之间沿周向均匀布置有至少2个主路雾化器(105);所述背板(103)同轴扣合固定在所述内侧壁(102)上端,各主路雾化器(105)出口连通到旋流叶片(107)之间形成的径向流道;值班路雾化器(106)上端可拆卸地装配到所述安装座(104)的中心处;值班路燃料管(113)下部套设在值班路雾化器(106)内,并且同值班路雾化器(106)流体地联通;所述安装座(104)同轴扣合固定在所述背板(103)上,值班路雾化器(106)下端探入到所述内侧壁(102)的内下中心体(1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102)内上冠部体(120)管壁设置有内通气孔(110);内上冠部体(120)的内径为内下中心体(109)的内径的1.5~2.5倍;外上冠部体(130)的内径为外下中心体(140)的内径的1.5~2.0倍;内上冠部体(120)的外径等于外上冠部体(130)的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喷嘴,其特征在于,内下中心体(109)下部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导流管(111);值班路雾化器(106)的下端部外径小于导流管(111)上部的内径,其他部分的外径大于导流管(111)上部的内径;值班路雾化器(106)的下端出口探入到导流管(111)上部内;导流管(111)和安装座(104)共同限制值班路雾化器(106)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喷嘴,其特征在于,值班路雾化器(106)出口到导流管(111)出口的轴向距离L4与导流管(111)内径L3之比介于0.9到1.5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喷嘴,其特征在于,安装座(104)后部中心处设置有后盖板(115);安装座(104)和后盖板(115)之间形成外部空气供给槽(1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油喷嘴,其特征在于,值班路燃料管(113)穿过后盖板(115)中心,通过法兰(114)与后盖板(115)可拆卸地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喷嘴,其特征在于,安装座(104)中还设置有环形燃料槽(117);环形燃料槽(117)与主路雾化器(105)流体地联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油喷嘴,其特征在于,主路雾化器(105)与背板(103)可拆卸地设置,且只能从背板(103)上侧拆装;所述安装座(104)下侧面对应各主路雾化器(105)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环形燃料槽(11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赟杨松霖汪京高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和兰透平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