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液搅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080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玻璃液搅拌器,可解决高温玻璃生产过程中搅拌器局部过热导致的机械强度下降问题。玻璃液搅拌器,主杆分别与左横杆和右横杆连接,左横杆与左竖杆连接,右横杆与右竖杆连接,主杆、左横杆、右横杆、左竖杆和右竖杆均由内管和外管构成,在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器支撑内管,在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使内管与外管构成冷却介质的单循环冷却回路的隔离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搅拌器内部冷却介质的行进路线为单循环冷却回路,冷却介质持续将热量带走从而控制搅拌器的温度,解决了搅拌器内部冷却介质流动时因流量分配不均匀导致的搅拌器局部发热的问题。导致的搅拌器局部发热的问题。导致的搅拌器局部发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液搅拌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温玻璃生产过程中用于玻璃液均化的搅拌器。

技术介绍

[0002]高温玻璃生产过程通常是指由于玻璃配方组成特殊,使得在生产过程中玻璃液熔化、澄清、均化三种工艺中有一种或多种工艺的最高温度达到或超过1500℃,在高温玻璃的生产工艺中,均化工艺具有消除玻璃液中的不均匀成分、提高玻璃产品的光学性能的作用,对生产优质玻璃产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该类玻璃生产中,由于工艺温度达到1500℃以上且搅拌器尺寸相对较大,因此对生产设备的耐温性、稳定性提出了极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常规结构设计及材质的搅拌器往往会由于材料高温蠕变而使高温下搅拌器力学强度急剧降低,该现象也会导致搅拌器使用寿命大幅降低;同时由于搅拌器力学强度下降,搅拌器高温下变形量会增大甚至难以维持原有设计形状,致使搅拌器的均化效率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0003]为了改善玻璃液均化工艺过程中搅拌器的机械强度并延长搅拌器使用寿命,搅拌器浸入玻璃液中的桨叶部分构成单回路时,如类似“口”字形结构,可采用单循环回路来冷却搅拌器,CN205990332U公开了一种新型搅拌耙,在该结构中冷却介质通过管道形成循环达到对搅拌耙的冷却,该冷却方式与US4047918A所采用的技术方式类似,搅拌器外形构成一个冷却回路。而在搅拌器浸入玻璃液中的桨叶构成非单回路时,在US2982522A中提供了一种搅拌器的双回路冷却方式,但冷却介质通过搅拌器左右桨叶后很难保证两侧冷却介质流量一致。在实际应用中,采用该方式冷却搅拌器时很难设计出左右桨叶的沿程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相等的支路循环结构,一旦出现阻力损失差异,将导致左右桨叶内冷却介质流量分配不均匀的问题,搅拌器内部容易快速局部过热而导致设备机械强度大幅下降,甚至损毁搅拌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玻璃液搅拌器,可解决高温玻璃生产过程中搅拌器局部过热导致的机械强度下降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玻璃液搅拌器,包括主杆、左横杆、右横杆、左竖杆和右竖杆,所述主杆分别与左横杆和右横杆连接,所述左横杆与左竖杆连接,所述右横杆与右竖杆连接,所述主杆、左横杆、右横杆、左竖杆和右竖杆均由内管和外管构成,在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器支撑内管,在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使内管与外管构成冷却介质的单循环冷却回路的隔离器。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主杆的内管与左横杆、左竖杆的外管通过隔离器连通,所述主杆的外管与右横杆、右竖杆的外管连通,所述左横杆、左竖杆的内管与右横杆、右竖杆的内管连通;或所述主杆的内管与左横杆、左竖杆的内管连通,所述主杆的外管与右横杆、右竖杆的外管连通;所述左横杆、左竖杆的外管与右横杆、右竖杆的内管通过隔离器连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所有构成主杆、左横杆、右横杆、左竖杆及右竖杆的内管和外管的横截面形状采用多边形、椭圆形或圆形;所述外管的内壁面为粗糙表面,且粗糙纹路深度低于5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和外管为圆形横截面时,所述左横杆、右横杆、左竖杆和右竖杆的外管内径D为0-300mm,内管内径d为0-200mm;优选外管内径D为30-200mm,优选内管内径d为10-100mm;最优选外管内径D为 50-150mm,最优选内管内径d为20-70mm;所述主杆的外管内径D为上述左横杆、右横杆、左竖杆及右竖杆的外管内径D的1-1.5倍,所述主杆的内管内径d与左横杆、右横杆、左竖杆及右竖杆的内管内径d的尺寸范围相同。
[0009]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器位于主杆与左横杆或右横杆相连的位置附近。
[0010]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器包括上内管孔、下内管孔、导流面和隔离面,所述上内管孔和下内管孔用于内管穿过或与内管连接,实现内管与外管的连接或隔离;所述隔离面与外管的内壁面连接,且所述隔离面的形状与连接处的外管的内壁面形状匹配,使冷却介质从上内管孔和下内管孔处流过。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面的上导流面与下导流面为两个平行平面,优选导流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锐角夹角为30-60
°
;或导流面的形状为凹曲面或凸曲面;所述导流面上设置直径为1-5mm的排气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器包括支撑器主体和支撑器支架,所述支撑器主体中间设置有支撑器内腔,所述支撑器内腔的壁面与内管的外壁面连接,所述支撑器内腔的壁面与内管的外壁面形状匹配,所述支撑器支架是设置在支撑器主体表面并向外延伸的多个分支,且多个支撑器支架的外端部与外管的内壁面相连,实现内管的位置固定。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器的支撑器支架的数量为1-6个,优选为3-4个;或所述支撑器的支撑器支架为3个,相互之间成120
°
夹角,在左横杆、右横杆上布置此支撑器时,优选将其中一个支撑器支架放置在外管的内壁底部;或所述支撑器的支撑器支架为4个,相互之间成90
°
夹角,在左横杆、右横杆中布置此支撑器时,优选支撑器支架与左横杆、右横杆中心线所在水平面保持45
°
夹角。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器的横截面面积不超出安装处冷却介质的横截面面积的30%,优选不超过20%;所述支撑器的厚度在20mm以内。
[0015]进一步的,在所述外管的外壁上包裹保温层和金属层。
[0016]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器上设置有用于内管穿过的单孔,所述主杆的内管与左横杆的内管之间通过过渡管连接,所述过渡管的管径小于左横杆、主杆和右横杆的内管的管径,所述过渡管设置在主杆和左横杆的内管内,所述隔离器设置在主杆与左横杆的转角处,且在所述过渡管与左横杆的内管的连接处与所述隔离器之间的内管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或所述主杆的内管与右横杆的内管之间通过过渡管连接,所述隔离器设置在主杆与右横杆的转角处,且在所述过渡管与右横杆的内管的连接处与隔离器之间的内管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搅拌器内部冷却介质的行进路线为单循环冷却回路,冷却介质持续将热量带走从而控制搅拌器的温度,解决了搅拌器内部冷却介质流动时因流量分配不均匀导致的搅拌器局部发热的问题;搅拌器整体温度得到控制,确保搅拌器能长期稳定地在所需高温环境下运行,降低了搅拌器在高温下机械强度失效的风险,进而对保持搅拌器形状,延长搅拌器使用寿命具有显著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的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隔离器的立体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支撑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的支撑器设置在外管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的搅拌器工作时的局部剖面图。
[0024]图7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的搅拌器工作时的局部剖面图。
[0025]图8是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玻璃液搅拌器,包括主杆(2)、左横杆(3)、右横杆(4)、左竖杆(5)和右竖杆(6),所述主杆(2)分别与左横杆(3)和右横杆(4)连接,所述左横杆(3)与左竖杆(5)连接,所述右横杆(4)与右竖杆(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2)、左横杆(3)、右横杆(4)、左竖杆(5)和右竖杆(6)均由内管(8)和外管(10)构成,在所述内管(8)与外管(10)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器(9)支撑内管(8),在所述内管(8)与外管(10)之间设置有使内管(8)与外管(10)构成冷却介质的单循环冷却回路的隔离器(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液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2)的内管(8)与左横杆(3)、左竖杆(5)的外管(10)通过隔离器(7)连通,所述主杆(2)的外管(10)与右横杆(4)、右竖杆(6)的外管(10)连通,所述左横杆(3)、左竖杆(5)的内管(8)与右横杆(4)、右竖杆(6)的内管(8)连通;或所述主杆(2)的内管(8)与左横杆(3)、左竖杆(5)的内管(8)连通,所述主杆(2)的外管(10)与右横杆(4)、右竖杆(6)的外管(10)连通;所述左横杆(3)、左竖杆(5)的外管(10)与右横杆(4)、右竖杆(6)的内管(8)通过隔离器(7)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液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8)和外管(10)的横截面形状采用多边形、椭圆形或圆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液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8)和外管(10)为圆形横截面时,所述左横杆(3)、右横杆(4)、左竖杆(5)和右竖杆(6)外管内径D为50-150mm,内管内径d为20-70mm;所述主杆(2)的外管内径D为上述左横杆(3)、右横杆(4)、左竖杆(5)及右竖杆(6)的外管内径D的1-1.5倍,所述主杆(2)的内管内径d与左横杆(3)、右横杆(4)、左竖杆(5)及右竖杆(6)的内管内径d的尺寸范围相同。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液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器(7)包括上内管孔(71)、下内管孔(72)、导流面(73)和隔离面(74),所述上内管孔(71)和下内管孔(72)用于内管(8)穿过或与内管(8)连接;所述隔离面(74)与外管(10)的内壁面连接,且所述隔离面(74)的形状与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筱丽郭富强周思宇易平陈伦权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光明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