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夹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92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施夹钳,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钳头、结扎夹和手柄组件,所述结扎夹安装于钳头内,所述手柄组件与所述钳头相连,用以带动所述钳头进行开合运动;所述钳头包括上钳头和下钳头,所述上钳头与下钳头之间形成钳口,用于安装结扎夹,且所述上钳头与下钳头对所述结扎夹形成夹持连接;所述钳口内还设有结扎夹辅助回弹机构,其具体为一竖直安装于所述钳口内的弧形弹簧片,所述弹簧片上下两端的自然开合角度不大于所述结扎夹的最大自然开合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施夹钳可保证结扎夹在体内手术时的快速、准确开合,避免了因结扎夹回弹力不够导致医生需要进一步精细控制施夹钳而增长手术时间、加大手术疲劳度的情况,且使用舒适度高。且使用舒适度高。且使用舒适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夹钳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为一种在外科手术中、特别是腹腔镜手术中用于配合结扎夹使用的施夹钳。

技术介绍

[0002]在外科手术中,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它具有切口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迎,也成为现代外科手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手术过程中,常常需要对血管或者其它管状组织,如胆管等实施结扎操作。结扎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而施夹钳则是施用结扎夹的必备工具——在腹腔镜手术中,先用施夹钳卡住结扎夹,再将施夹钳经内窥镜导管或直接经手术切口伸入到需要实施结扎操作的手术部位,再通过施夹钳来操控结扎夹,使结扎夹对管状组织进行结扎封闭。
[0003]众所周知,在手术过程中,时间是分秒必争的,目前的医疗器械都是以节省医生手术时间、降低医生疲劳度为目标。而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施夹钳进入患者体内手术部位时,需要扣动施夹钳活动扳机至半行程使得钳口呈半合拢状态,目的是使钳口外径小于外管壳直径,达到手术部位后,医生需要稍微松开施夹钳活动扳机,使钳口张开,处于钳口位置的结扎夹由其回弹力随之张开,以使结扎夹对准准备结扎的管状组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结扎夹回弹力不够,不能回弹到适宜的张口角度,从而无法对管状组织进行夹持结扎,导致医生需要进一步精细控制施夹钳活动扳机的扳动方向和力度来调整结扎夹到适宜的张口角度,加长了手术时间,也加大了医生的手术疲劳度。
[0004]同时,医生在使用施夹钳结扎血管等管状组织时,当调整好结扎角度后,将通过握紧施夹钳的活动手柄,扣动活动扳机,使手柄和活动扳机闭合到适当位置,从而使结扎夹完成结扎闭合。在扣动活动扳机的过程中,活动手柄顶紧于医生呈半握拳状的手掌内侧,即手掌内侧为活动扳机扣动提供受力点。现有的施夹钳,其活动手柄往往为细条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是由于细条状的手柄与手掌内侧的接触面较小而导致手柄易在手掌内侧发生位移,即造成在施夹的过程中医生对施夹钳的捏握不稳定,影响施夹的准确性;二是细条状的手柄对手掌的压力较为集中,医生在长时间操作施夹钳时,手掌内侧肌肉易因集中压力产生疲劳、压痛,不利于提高医生手术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夹钳,通过合理有效的结扎夹辅助回弹机构和手柄组件设计,增强施夹钳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同时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施夹钳,包括钳头、结扎夹和手柄组件,所述结扎夹安装于钳头内,所述手柄组件与所述钳头相连,用以带动所述钳头进行开合运动;所述钳头包括上钳头和下钳头,所述上钳头与下钳头之间形成钳口,用于安装结扎夹,且所述上钳头与下钳头对所述结扎夹形成夹持连接;所述钳口内还设有结扎夹辅助回弹机构。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结扎夹辅助回弹机构为一竖直安装于所述钳口内的弧形弹簧片,所述弹簧片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固定连接于所述上钳头内侧与下钳头内侧;所述弹簧片位于所述结扎夹之后,且所述结扎夹的柔性铰链部始终与所述弹簧片的中间部位相抵接;
[0009]所述弹簧片上下两端的自然开合角度不大于所述结扎夹的自然开合角度。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片上下两端的自然开合角度为55
°
~60
°
,所述结扎夹的自然开合角度为60
°
~65
°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片上下两端的自然开合角度与所述结扎夹的自然开合角度一致。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活动扳机、固定手柄、钳杆和转动控制机构,所述活动扳机与固定手柄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控制机构设置于钳杆上靠近活动扳机的一端;所述固定手柄的外侧设置有手柄托垫。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柄托垫整体呈弧形片,与所述固定手柄外侧弧形曲线相固定贴合;所述手柄托垫四角处还设有内凹曲线。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扳机内侧及手柄托垫外侧,均涂覆有抑菌防滑硅胶层。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结扎夹呈V字形,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夹臂、第二夹臂的柔性铰链,所述第一夹臂的端部设有锁钩,所述第二夹臂的端部设有锁体,所述锁钩与锁体对应,且所述锁体能够卡接固定于所述锁钩内。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内侧设有互相匹配的防滑齿。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滑齿为立体凹凸防滑齿,可防止结扎夹向任何方向滑动。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0019]所述上钳头内侧前端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夹臂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一定位块;所述下钳头内侧前端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夹臂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块;所述钳头通过第一定位孔卡夹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孔卡夹第二定位块对所述结扎夹形成夹持固定。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1]1、本技术的施夹钳设置了结扎夹辅助回弹机构,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医生首先将结扎夹安装于钳头内,然后通过操控手柄组件,即轻压扣动施夹钳的活动扳机至半行程使得钳口呈半合拢状态,将施夹钳推入患者体内手术部位后,再松开施夹钳活动扳机,解除钳头受到的来自手柄组件的压力,此时,钳口内的弧形弹簧片回弹到自然状态,即在无压力状态下自然开合角度回弹到最大值,在此过程中,若结扎夹的柔性铰链正常工作,则结扎夹也将主动回弹到最大开合角度,若结扎夹的柔性铰链出现故障,即自身回弹力度不够,则其将在结扎夹辅助回弹机构
---
弧形弹簧片的带动下进行被迫回弹,最终回弹到最大开合角度,便于结扎夹对管状组织进行夹持结扎。由此可见,本技术可保证结扎夹在体内手术时的快速、准确开合,避免了因结扎夹回弹力不够导致医生需要进一步精细控制施夹钳而增长手术时间、加大手术疲劳度的情况。
[0022]2、结扎夹在使用过程中,结扎夹的柔性铰链部始终与所述弹簧片的中间部位相抵接。施夹阶段,结扎夹的柔性铰链部给予弹簧片一个作用力,有利于弹簧片克服初始的弹力,在施加钳的施加力下更容易产生形变。同时,弹簧片也给予结扎夹一个反作用力,提供了一个类似于支点的作用,利于稳定结扎夹的柔性铰链部,在结扎夹的闭合过程中,柔性铰链部随着弹簧片的中间部位逐渐后移,给予了医生在手术过程手感回馈,便于掌握力度;最后,手术完成后在解除结扎夹的过程中,弹簧片给予了结扎夹柔性铰链部一个推力,可辅助性地快速解除结扎夹,使施加钳复位。
[0023]3、本技术的施夹钳在固定手柄处设置了手柄托垫,保证了使用时医生对施夹钳捏握的温度性,也提高了医生使用时的舒适度。
[0024]4、本技术的结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夹钳,其特征在于,包括钳头、结扎夹和手柄组件,所述结扎夹安装于钳头内,所述手柄组件与所述钳头相连,用以带动所述钳头进行开合运动;所述钳头包括上钳头和下钳头,所述上钳头与下钳头之间形成钳口,用于安装结扎夹,且所述上钳头与下钳头对所述结扎夹形成夹持连接;所述钳口内还设有结扎夹辅助回弹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扎夹辅助回弹机构为一竖直安装于所述钳口内的弧形弹簧片,所述弹簧片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固定连接于所述上钳头内侧与下钳头内侧;所述弹簧片位于所述结扎夹之后,且所述结扎夹的柔性铰链部始终与所述弹簧片的中间部位相抵接;所述弹簧片上下两端的自然开合角度不大于所述结扎夹的自然开合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片上下两端的自然开合角度为55
°
~60
°
,所述结扎夹的自然开合角度为60
°
~6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活动扳机、固定手柄、钳杆和转动控制机构,所述活动扳机与固定手柄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控制机构设置于钳杆上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国玉曹侠王大川王鹏汪龙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