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底压力预测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2423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底压力预测的装置,包括底壳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底壳的上端与顶壳的下端相连接,且底壳的外壁上端包裹有密封圈,所述顶壳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轴贯穿顶壳和第一隔板与丝杆的顶端相连接,且第一隔板设置在顶壳的内部上端,所述丝杆贯穿套管的底部与第二隔板中间相连接,且套管固定在第一隔板的底部中间,同时第二隔板设置在底壳的内部上端,所述套管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延伸管,且延伸管的顶端分别贯穿第一隔板左右两侧上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泄压阀相连接。该井底压力预测的装置整体结构呈类圆柱结构,通过充气的橡胶圈经过挤压便于提高装置与气井之间的气密性,进而提高检测精度。进而提高检测精度。进而提高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底压力预测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燃气井相关
,具体为一种井底压力预测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燃气井又称气井,气井是为了开采天然气进而从地面钻到气层的井,而井底压力又称流压,是气井生产时井底测得的压力,井底压力是气井开采时的一项关键指标,井底的天然气就是靠井底压力举升到地面,因此井底压力是气井自喷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而在进行压力测试的时候需要配合使用到井底压力预测装置。
[0003]而目前使用的井底压力预测装置通常侧面呈光滑结构,因此当装置设置在气井内部时,装置与气井之间的气密性较差,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部分天然气通过装置与气井内壁之间的排出,因此导致测量结果不够精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底压力预测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井底压力预测装置通常侧面呈光滑结构,因此当装置设置在气井内部时,装置与气井之间的气密性较差,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部分天然气通过装置与气井内壁之间的排出,因此导致测量结果不够精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底压力预测的装置,包括底壳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底壳的上端与顶壳的下端相连接,且底壳的外壁上端包裹有密封圈,所述顶壳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贯穿顶壳和第一隔板与丝杆的顶端相连接,且第一隔板设置在顶壳的内部上端,所述丝杆贯穿套管的底部与第二隔板中间相连接,且套管固定在第一隔板的底部中间,同时第二隔板设置在底壳的内部上端,所述套管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延伸管,且延伸管的顶端分别贯穿第一隔板左右两侧上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泄压阀相连接,同时泄压阀分别设置在顶壳顶部的左右两端,所述延伸管的底部分别与第二连接管的顶端相连接,且第二连接管的下端分别贯穿第二隔板与泄压口相连接,同时泄压口分别设置在底壳左右两侧下端,所述压力检测装置设置在底壳的底部中间。
[0006]优选的,所述底壳的底部呈圆锥形结构,且底壳的顶端与顶壳的底部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密封圈呈环形的中空结构,且密封圈的中轴线与底壳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同时底壳的中轴线与顶壳的中轴线和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
[0008]优选的,所述丝杆、第二隔板和底壳组成升降结构,且丝杆的直径小于套管的内壁直径。
[0009]优选的,所述延伸管的初始长度小于套管的长度,且延伸管呈波纹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的中轴线与底壳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且底壳的底部呈内弧形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技术,设置有底壳、顶壳、密封圈、电机、丝杆和第二隔板,底壳、顶壳配合密封圈组成一个类圆柱体结构,当装置整体处于气井内部时,通过电机带动丝杆进行转动,进而配合第二隔板向上拉动底壳,随着底壳向上移动开始挤压密封圈,密封圈为密封的充气胶圈,通过挤压密封圈使得密封圈的直径开始增加,使得密封圈的侧面紧贴在气井的内壁,提高装置与气井内壁之间的气密性。
[0013]2、该技术,设置有延伸管、第一连接管、泄压阀、第二连接管和泄压口,当气井内的压力超过阈值时,气体会通过泄压口和第二连接管进入到延伸管和内最后通过泄压阀排出,提高了整体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竖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底壳;2、顶壳;3、密封圈;4、电机;5、电机轴;6、第一隔板;7、丝杆;8、套管;9、第二隔板;10、延伸管;11、第一连接管;12、泄压阀;13、第二连接管;14、泄压口;15、压力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井底压力预测的装置,包括底壳1和压力检测装置15,底壳1的上端与顶壳2的下端相连接,且底壳1的外壁上端包裹有密封圈3,顶壳2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电机4,且电机4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电机轴5,电机轴5贯穿顶壳2和第一隔板6与丝杆7的顶端相连接,且第一隔板6设置在顶壳2的内部上端,丝杆7贯穿套管8的底部与第二隔板9中间相连接,且套管8固定在第一隔板6的底部中间,同时第二隔板9设置在底壳1的内部上端,套管8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延伸管10,且延伸管10的顶端分别贯穿第一隔板6左右两侧上端通过第一连接管11与泄压阀12相连接,同时泄压阀12分别设置在顶壳2顶部的左右两端,延伸管10的底部分别与第二连接管13的顶端相连接,且第二连接管13的下端分别贯穿第二隔板9与泄压口14相连接,同时泄压口14分别设置在底壳1左右两侧下端,压力检测装置15设置在底壳1的底部中间。
[0021]底壳1的底部呈圆锥形结构,且底壳1的顶端与顶壳2的底部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通过圆锥形结构可以有效避免气井的内壁堵塞泄压口14,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0022]密封圈3呈环形的中空结构,且密封圈3的中轴线与底壳1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同时底壳1的中轴线与顶壳2的中轴线和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密封圈3为密闭的胶圈结构,便于通过密封圈3自身的形变贴合在气井的内壁,提高装置与气井之间的气密性。
[0023]丝杆7、第二隔板9和底壳1组成升降结构,且丝杆7的直径小于套管8的内壁直径,通过套管8确保丝杆7不会对延伸管10造成损伤,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0024]延伸管10的初始长度小于套管8的长度,且延伸管10呈波纹结构,通过波纹结构的延伸管10便于第一连接管11的上下移动同步进行伸缩,提高了实用性。
[0025]压力检测装置15的中轴线与底壳1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且底壳1的底部呈内弧形结构,通过压力检测装置15便于对气井内的气压进行检测,提高了实用性。
[0026]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井底压力预测的装置前,首先将装置通过悬吊装置放到气井内的合适位置,随后接通外部电源,启动电机4,通过电机轴5带动丝杆7开始转动,通过丝杆7的转动带动第二隔板9和底壳1开始向上移动,通过底壳1配合顶壳2对密封圈3进行挤压,此时密封圈3的直径逐渐增加,直到密封圈3的侧面紧贴在气井的内壁即可,随后启动压力检测装置15,通过压力检测装置15对井底的气压进行检测即可,当境内的压力超过阈值时,多余的气体会分别穿过泄压口14进入到第二连接管13内,随后依次穿过延伸管10和第一连接管11通过泄压阀12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底压力预测的装置,包括底壳(1)和压力检测装置(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的上端与顶壳(2)的下端相连接,且底壳(1)的外壁上端包裹有密封圈(3),所述顶壳(2)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电机(4),且电机(4)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电机轴(5),所述电机轴(5)贯穿顶壳(2)和第一隔板(6)与丝杆(7)的顶端相连接,且第一隔板(6)设置在顶壳(2)的内部上端,所述丝杆(7)贯穿套管(8)的底部与第二隔板(9)中间相连接,且套管(8)固定在第一隔板(6)的底部中间,同时第二隔板(9)设置在底壳(1)的内部上端,所述套管(8)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延伸管(10),且延伸管(10)的顶端分别贯穿第一隔板(6)左右两侧上端通过第一连接管(11)与泄压阀(12)相连接,同时泄压阀(12)分别设置在顶壳(2)顶部的左右两端,所述延伸管(10)的底部分别与第二连接管(13)的顶端相连接,且第二连接管(13)的下端分别贯穿第二隔板(9)与泄压口(14)相连接,同时泄压口(14)分别设置在底壳(1)左右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钢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