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循环利用炉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286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循环利用炉膛,包括膛体和吸热组件;膛体的一侧设置有燃料泵,膛体的内部设置有燃烧床;燃料泵的输出端设置有燃料管;膛体的顶部设置有引风机,引风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导气管;膛体的一侧设置有送风机,送风机的输入端伸入膛体内部并连接至燃烧床;吸热组件的内部为空腔,空腔内设置有换热室,换热室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多个导热片;空腔内充满用于换热的水;吸热组件上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的输入端位于吸热组件外部;进气管的输出端连接至送风机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冷空气进行预热,被加热后的气体直接输送入膛体的内部,减少了膛体的热量损失,同时热量能够循环利用,节约了燃料,更加环保。更加环保。更加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循环利用炉膛


[0001]本技术涉及燃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热循环利用炉膛。

技术介绍

[0002]炉膛是由炉墙包围起来供燃料燃烧的立体空间。炉膛的作用是保证燃料尽可能地燃尽,并使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冷却到对流受热面安全工作允许的温度。为此,炉膛应有足够的容积,并能够布置下足够多的受热面。此外,炉膛应有合理的形状和尺寸,以便于和燃烧器配合,组织炉内空气动力场,使火焰不贴壁、不冲墙、充满度高,壁面热负荷均匀。一般的锅炉,燃烧时有送风机向炉膛内输送空气,还有引风机将燃烧后的废气向外引走,因为炉外的冷空气经燃烧后体积会增大,为了防止炉膛承受向外的压力发生爆炸,规定引风机的引风量要比送风机的送风量大,让炉膛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力。此外一般的炉膛燃烧后的热气直接排放,热量大量浪费,不够环保。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热循环利用炉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技术目的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热循环利用炉膛,具有对冷空气进行预热,被加热后的气体直接输送入膛体的内部,减少了膛体的热量损失,同时热量能够循环利用,节约了燃料,更加环保的特点。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循环利用炉膛,包括膛体和吸热组件;
[0008]膛体的一侧设置有燃料泵,膛体的内部设置有燃烧床;燃料泵与燃料源连接;燃料泵的输出端设置有燃料管,燃料管伸入膛体内部并连接至燃烧床;膛体的顶部设置有引风机,引风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导气管,导气管穿过膛体的内壁中穿过并延伸至吸热组件的内部;膛体的一侧设置有送风机,送风机的输入端伸入膛体内部并连接至燃烧床;
[0009]吸热组件的内部为空腔,空腔内设置有换热室,换热室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多个导热片;导热片一半插入换热室内,另一半位于空腔内;换热室两侧的导热片交错设置;导气管连接至换热室的底部,换热室的顶部设置有废气管;空腔内充满用于换热的水;吸热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位于出水管的下方,进水管与冷水源连接;
[0010]吸热组件上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的输入端位于吸热组件外部,进气管的中部呈“几”字型设置在空腔内;进气管的输出端连接至送风机的输入端。
[0011]优选的,膛体和吸热组件的连接部设置有换热板。
[0012]优选的,膛体和吸热组件的壳体内均设置有隔热层。
[0013]优选的,吸热组件的外壳上设置有温度显示器,吸热组件的内部设置有检测水温的温度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与温度显示器信号连接。
[0014]优选的,换热室的壳体与导热片材质相同。
[0015]优选的,废气管上串联设置有抽气机。
[0016]优选的,进气管上设置有多个朝向管体内部的凹陷部。
[001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8]1、本技术对冷空气进行预热,被加热后的气体直接输送入膛体的内部,减少了膛体的热量损失,同时热量能够循环利用,节约了燃料,更加环保。
[0019]2、本技术中膛体和吸热组件的连接部设置有换热板,膛体燃烧时,部分热量能够通过换热板直接朝向吸热组件传递热量。
[0020]3、本技术中吸热组件的外壳上设置有温度显示器,吸热组件的内部设置有检测水温的温度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与温度显示器信号连接。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吸热组件空腔内水体的温度,并可直接通过温度显示器显示出来。
[0021]4、进气管上设置有多个朝向管体内部的凹陷部,凹陷部能够增大进气管与水的接触面积,同时凹陷部对气体流动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使得气体在进气管内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冷空气的预热。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中吸热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中膛体与吸热组件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膛体;2、燃烧床;3、燃料泵;4、燃料管;5、引风机;6、送风机;7、吸热组件;8、进气管;9、温度显示器;10、出水管;11、进水管;12、废气管;13、抽气机;14、换热板;15、换热室;16、导热片;17、导气管;18、隔热层;19、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8]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热循环利用炉膛,包括膛体1和吸热组件7;
[0029]膛体1的一侧设置有燃料泵3,膛体1的内部设置有燃烧床2;燃料泵3与燃料源连接;燃料泵3的输出端设置有燃料管4,燃料管4伸入膛体1内部并连接至燃烧床2;膛体1的顶部设置有引风机5,引风机5的输出端设置有导气管17,导气管17穿过膛体1的内壁中穿过并延伸至吸热组件7的内部;膛体1的一侧设置有送风机6,送风机6的输入端伸入膛体1内部并连接至燃烧床2;
[0030]吸热组件7的内部为空腔,空腔内设置有换热室15,换热室15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多个导热片16;导热片16一半插入换热室15内,另一半位于空腔内;换热室15两侧的导热片16交错设置;导气管17连接至换热室15的底部,换热室15的顶部设置有废气管12;空腔内充满用于换热的水;吸热组件7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11和出水管10,进水管11位于出水管10的下
方,进水管11与冷水源连接;
[0031]吸热组件7上设置有进气管8,进气管8的输入端位于吸热组件7外部,进气管8的中部呈“几”字型设置在空腔内;进气管8的输出端连接至送风机6的输入端。
[003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膛体1和吸热组件7的连接部设置有换热板14。
[0033]需要说明的是,膛体1燃烧时,部分热量能够通过换热板14直接朝向吸热组件7传递热量。
[003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膛体1和吸热组件7的壳体内均设置有隔热层18。
[0035]需要说明的是,隔热层18能够减少热量向外散失,有利于节约燃料,保持膛体1温度维持稳定。
[0036]在本实施例中,吸热组件7的外壳上设置有温度显示器9,吸热组件7的内部设置有检测水温的温度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与温度显示器9信号连接。
[0037]需要说明的是,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吸热组件7空腔内水体的温度,并可直接通过温度显示器9显示出来。
[0038]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室15的壳体与导热片16材质相同。
[0039]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室15导热效果好,能够快速的与水进行换热。
[00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循环利用炉膛,其特征在于,包括膛体(1)和吸热组件(7);膛体(1)的一侧设置有燃料泵(3),膛体(1)的内部设置有燃烧床(2);燃料泵(3)与燃料源连接;燃料泵(3)的输出端设置有燃料管(4),燃料管(4)伸入膛体(1)内部并连接至燃烧床(2);膛体(1)的顶部设置有引风机(5),引风机(5)的输出端设置有导气管(17),导气管(17)穿过膛体(1)的内壁中穿过并延伸至吸热组件(7)的内部;膛体(1)的一侧设置有送风机(6),送风机(6)的输入端伸入膛体(1)内部并连接至燃烧床(2);吸热组件(7)的内部为空腔,空腔内设置有换热室(15),换热室(15)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多个导热片(16);导热片(16)一半插入换热室(15)内,另一半位于空腔内;换热室(15)两侧的导热片(16)交错设置;导气管(17)连接至换热室(15)的底部,换热室(15)的顶部设置有废气管(12);空腔内充满用于换热的水;吸热组件(7)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11)和出水管(10),进水管(11)位于出水管(10)的下方,进水管(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睿厨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