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可调节角度提示灯的智能人行交通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13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人行横道信号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带有可调节角度提示灯的智能人行交通灯,包括灯杆、设置灯杆上的人行横道信号灯以及可调节角度提示灯,可调节角度提示灯包括外壳、外部灯罩、调节块、灯板组件、灯芯后盖、固定抱箍,调节块安装在外部灯罩内部,灯芯后盖安装在调节块上,并通过固定抱箍固定在外部灯罩固定孔上;灯板组件安装在灯芯后盖内;灯板组件包括安装板、散热板、LED灯板、红绿LED灯,灯板组件通过安装板固定在灯芯后盖固定孔上,安装板上设有LED灯板,LED灯板上设有红绿LED灯,红绿LED灯的前方设有面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提醒低头玩手机的人们,保证他们可以按照可调节角度提示灯的提示安全过马路,提高使用可靠性。提高使用可靠性。提高使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可调节角度提示灯的智能人行交通灯


[0001]本技术涉及人行横道信号灯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有可调节角度提示灯的智能人行交通灯。

技术介绍

[0002]智能人行横道信号灯是一种指挥行人过马路,确保安全以及保障交通顺畅的信号灯。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加强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综合运输系统。
[0003]但目前的人行横道信号灯大多只有正对着信号灯方向才能看到,造成人眼可视角度的局限性。现今低头玩手机听音乐的人越来越多,在过马路的时候十分的危险,因此现有的人行横道信号灯不能很好的提醒此类人群过马路,造成人行横道信号灯的使用可靠性较低。现有一些智能人行横道信号灯,大多是对路口人流量和车流量的管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为提高人行横道信号灯的可靠性,市面上也出现一些通过发光灯柱和发光斑马线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由于成本太高或操作过于麻烦,对于大多路口依旧很难实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可调节角度提示灯的智能人行交通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行横道信号灯不能很好的提醒低头玩手机、听音乐的行人安全过马路,造成人行横道信号灯的使用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0005]作为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带有可调节角度提示灯的智能人行交通灯,包括灯杆,所述灯杆的顶端设置有人行横道信号灯,所述人行横道信号灯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装置和电源,所述人行横道信号灯的下端设置有可调节角度提示灯;
[0006]其中,所述可调节角度提示灯包括外壳和提示灯灯芯组件,所述外壳与所述人行横道信号灯连接,所述提示灯灯芯组件包括外部灯罩、调节块、灯板组件、灯芯后盖以及固定抱箍,所述外部灯罩上设有外部灯罩固定孔,所述外部灯罩与所述外壳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块安装在所述外部灯罩内部,所述灯芯后盖安装在所述调节块上,并通过所述固定抱箍固定在所述外部灯罩固定孔上;所述灯板组件安装在所述灯芯后盖内;
[0007]所述灯板组件包括安装板、散热板、LED灯板、红绿LED灯以及面罩,所述灯芯后盖上设有灯芯后盖固定孔,所述灯板组件通过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灯芯后盖固定孔上,所述散热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后侧,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LED灯板,所述LED灯板上设置有红绿LED灯,所述红绿LED灯的前方设有面罩,所述面罩安装在所述灯芯后盖上;
[0008]所述灯芯后盖上设置有出线孔,所述可调节角度提示灯的连接线穿出所述出线孔与所述人行横道信号灯内部的控制装置及电源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和所述人行横道信号灯通过螺栓与螺母配合进行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外部灯罩的一端通过销钉与所述外壳的一端铰接,所述外部灯罩的另一端通过蝶形螺母与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和LED灯板的材料均为铝。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通过上下折边形成安装板倾斜角。
[00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抱箍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外部灯罩上。
[0014]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可调节角度提示灯的智能人行交通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人行横道信号灯上设有可调节角度提示灯,该可调节角度提示灯直接安装在原有的人行横道信号灯的下方,可调节角度提示灯向下的投光方向可通过调节块的安装方向进行控制,可调节角度提示灯可根据路口的情况随着人行横道信号灯的方向来调节投光方向,使得不同路口投光方向总是朝向行人等待区域,可有效提醒低头玩手机、听音乐的行人安全过马路,提高人行横道信号灯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5]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图1为本技术带有可调节角度提示灯的智能人行交通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可调节角度提示灯的安装爆炸图。
[0018]图3为图2中A处提示灯灯芯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灯板组件的安装爆炸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灯杆;2—人行横道信号灯;3—可调节角度提示灯;4—螺栓;5—螺母;6—外壳;7—销钉;8—蝶形螺母;9—外部灯罩;10—调节块;11—外部灯罩固定孔;12—灯板组件;13—灯芯后盖;14—固定抱箍;15—出线孔;16—安装板;17—散热板;18—安装板倾斜角;19—灯芯后盖固定孔;20—LED灯板;21—红绿LED灯;22—面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带有可调节角度提示灯的智能人行交通灯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带有可调节角度提示灯的智能人行交通灯,如图1-4所示,包括灯杆1,所述灯杆1的顶端设置有人行横道信号灯2,所述人行横道信号灯2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装置和电源,所述人行横道信号灯2的下端设置有可调节角度提示灯3;其中,所述可调节角度提示灯3包括外壳6和提示灯灯芯组件,所述外壳6与所述人行横道信号灯2连接,所述提示灯灯芯组件包括外部灯罩9、调节块10、灯板组件12、灯芯后盖13以及固定抱箍14,所述外部灯罩9上设有外部灯罩固定孔11,所述外部灯罩9与所述外壳6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块10安装在所述外部灯罩9内部,所述灯芯后盖13安装在所述调节块10上,并通过所述固定抱箍14固定在所述外部灯罩固定孔11上;所述灯板组件12安装在所述灯芯后盖13
内;所述灯板组件12包括安装板16、散热板17、LED灯板20、红绿LED灯21以及面罩22,所述灯芯后盖13上设有灯芯后盖固定孔19,所述灯板组件12通过所述安装板16固定在所述灯芯后盖固定孔19上,所述散热板17固定在所述安装板16的后侧,所述安装板16上设置有LED灯板20,所述LED灯板20上设置有若干红绿LED灯21,所述红绿LED灯21的前方设有面罩22,所述面罩22安装在所述灯芯后盖13上;所述灯芯后盖13上设置有出线孔15,所述可调节角度提示灯3的连接线穿出所述出线孔15与所述人行横道信号灯2内部的控制装置及电源连接。
[0023]优选地,所述外壳6和所述人行横道信号灯2通过螺栓4与螺母5配合进行连接,提高了人行横道信号灯的可靠性,同时在操作上更加的便捷。
[0024]优选地,所述外部灯罩9的一端通过销钉7与所述外壳6的一端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可调节角度提示灯的智能人行交通灯,包括灯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杆(1)的顶端设置有人行横道信号灯(2),所述人行横道信号灯(2)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装置和电源,所述人行横道信号灯(2)的下端设置有可调节角度提示灯(3);其中,所述可调节角度提示灯(3)包括外壳(6)和提示灯灯芯组件,所述外壳(6)与所述人行横道信号灯(2)连接,所述提示灯灯芯组件包括外部灯罩(9)、调节块(10)、灯板组件(12)、灯芯后盖(13)以及固定抱箍(14),所述外部灯罩(9)上设有外部灯罩固定孔(11),所述外部灯罩(9)与所述外壳(6)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块(10)安装在所述外部灯罩(9)内部,所述灯芯后盖(13)安装在所述调节块(10)上,并通过所述固定抱箍(14)固定在所述外部灯罩固定孔(11)上;所述灯板组件(12)安装在所述灯芯后盖(13)内;所述灯板组件(12)包括安装板(16)、散热板(17)、LED灯板(20)、红绿LED灯(21)以及面罩(22),所述灯芯后盖(13)上设有灯芯后盖固定孔(19),所述灯板组件(12)通过所述安装板(16)固定在所述灯芯后盖固定孔(19)上,所述散热板(17)固定在所述安装板(16)的后侧,所述安装板(16)上设置有LED灯板(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啦吴黎平汪友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安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