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骑行胸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1987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自行车骑行胸撑,所述胸撑包括一对卡箍、X架、撑板和软垫;通过在传统自行车车架的横梁上设置一个“X”形可升降可倾斜调节角度的胸撑,在骑行过程中撑托住人体胸部,减轻臀部和双臂对体重的负担,同时降低身躯减少风阻,达到舒适和提速的效果,使骑行更加轻松愉悦;本胸撑在调节设置后还可以放置行李包,增加长途骑行携带行李的数量和体积,骑行者可以俯卧在行李包上,同样起到撑托住人体的胸部的作用;体现创新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骑行胸撑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配件领域,尤其是一种自行车骑行胸撑。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主要依靠双手和臀部支撑全部体重,长时间骑行臀部和手臂都会产生酸痛感,影响骑行体验。
[0003]传统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是胸部的风阻,所以很多自行车骑手都会身体向前倾以减小风阻,但这样就会将体重转到手臂手腕部,时间久了产生酸痛,影响对车龙头的把控,存在安全隐患。这是现实操作中客观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科学设计一种自行车骑行胸撑,通过在传统自行车车架的横梁上设置一个“X”形可升降可倾斜调节角度的胸撑,在骑行过程中撑托住人体胸部,减轻臀部和双臂对体重的负担,同时降低身躯减少风阻,达到舒适和提速的效果,使骑行更加轻松愉悦;本胸撑在调节设置后还可以放置行李包,增加长途骑行携带行李的数量和体积,骑行者可以俯卧在行李包上,同样起到撑托住人体的胸部的作用。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行车骑行胸撑,所述胸撑包括一对卡箍、X架、撑板和软垫;一对所述卡箍的结构和配件完全相同,每个所述卡箍包括卡件、保护胶和锁紧快拆;所述卡件整体呈“H”形,在上部两壁对应设置一对直线穿透孔,在下端两壁对应设置一对直线缺口;所述保护胶整体呈马鞍形,一侧开口的翻沿高于另一侧开口的翻沿,在下端两壁对应设置一对直线缺口,与所述卡件下端两壁对应设置的所述一对直线缺口对应;所述锁紧快拆为现有自行车配件;所述卡件套在所述保护胶的外面,所述锁紧快拆分别嵌入所述卡件的所述一对直线缺口和所述保护胶的所述一对直线缺口,组成所述卡箍;所述X架包括一根水平杆、一根内斜杆、一根外斜杆;所述水平杆整体横截面呈“匚”字形,在两侧面对应固定设置一对第一定位卡槽;所述内斜杆整体横截面呈“匚”字形,在两侧面对应固定设置一对第二定位卡槽;所述外斜杆整体横截面呈“匚”字形,在两侧面对应固定设置一对第三定位卡槽,所述外斜杆的中间面中部设置镂空孔,供所述内斜杆穿过在里面活动;所述水平杆的所述第一定位卡槽左端套住所述外斜杆的上端固定设置的一对第一圆孔,通过第一调节快拆穿过活动轴接;所述水平杆的所述第一定位卡槽右端套住所述内斜杆的上端固定设置的一对第二圆孔,通过第二调节快拆穿过活动轴接;所述内斜杆中部穿过所述外斜杆中部的所述镂空孔,通过第三调节快拆穿过活动轴接;所述内斜杆的下端固定设置的一对第三圆孔插设于一个所述卡件的上端内,通过销铆穿过所述一对直线穿透孔活动轴接;所述外斜杆的下端固定设置一对第四圆孔插设于另一个所述卡件的上端内,通过所述销铆穿过所述一对直线穿透孔活动轴接;组成一个完整的X架;所述撑板设置为一块镂空平板,与所述水平杆的中间面固定连接;
所述撑板上活动加设一个所述软垫或行李包;一对所述卡箍、一个所述X架、一块所述撑板和一个所述软垫组成一个完整的所述胸撑。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自行车骑行胸撑,所述胸撑包括一对卡箍、X架、撑板和软垫;通过在传统自行车车架的横梁上设置一个“X”形可升降可倾斜调节角度的胸撑,在骑行过程中撑托住人体胸部,减轻臀部和双臂对体重的负担,同时降低身躯减少风阻,达到舒适和提速的效果,使骑行更加轻松愉悦;本胸撑在调节设置后还可以放置行李包,增加长途骑行携带行李的数量和体积,骑行者可以俯卧在行李包上,同样起到撑托住人体的胸部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胸撑与自行车车架安装整体效果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胸撑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胸撑左视透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内斜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外斜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卡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胶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仅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09]具体实施例: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一种自行车骑行胸撑,所述胸撑1包括一对卡箍、X架、撑板15和软垫16;一对所述卡箍的结构和配件完全相同,每个所述卡箍包括卡件7、保护胶6和锁紧快拆8;所述卡件7整体呈“H”形,在上部两壁对应设置一对直线穿透孔5a,在下端两壁对应设置一对直线缺口7a;所述保护胶6整体呈马鞍形,一侧开口的翻沿高于另一侧开口的翻沿,在下端两壁对应设置一对直线缺口6a,与所述卡件7下端两壁对应设置的所述一对直线缺口7a对应;所述锁紧快拆8为现有自行车配件;所述卡件7套在所述保护胶6的外面,所述锁紧快拆8分别嵌入所述卡件7的所述一对直线缺口7a和所述保护胶6的所述一对直线缺口6a,组成所述卡箍;所述卡箍通过所述锁紧快拆8套设固定于自行车车架的横梁上,并在自行车车架横梁上移动设置;所述X架包括一根水平杆12、一根内斜杆9、一根外斜杆3;所述水平杆12整体横截面呈“匚”字形,在两侧面对应固定设置一对第一定位卡槽13;所述内斜杆9整体横截面呈“匚”字形,在两侧面对应固定设置一对第二定位卡槽10;所述外斜杆3整体横截面呈“匚”字形,在两侧面对应固定设置一对第三定位卡槽4,所述外斜杆3的中间面中部设置镂空孔17,供所
述内斜杆9穿过在里面活动;所述水平杆12的所述第一定位卡槽13左端套住所述外斜杆3的上端固定设置的一对第一圆孔2a,通过第一调节快拆2穿过活动轴接;所述水平杆12的所述第一定位卡槽13右端套住所述内斜杆9的上端固定设置的一对第二圆孔14a,通过第二调节快拆14穿过活动轴接;所述内斜杆9中部穿过所述外斜杆3中部的所述镂空孔17,通过第三调节快拆11穿过活动轴接;所述内斜杆9的下端固定设置的一对第三圆孔9a插设于一个所述卡件7的上端内,通过销铆5穿过所述一对直线穿透孔5a活动轴接;所述外斜杆3的下端固定设置一对第四圆孔3a插设于另一个所述卡件的上端内,通过销铆5穿过所述一对直线穿透孔5a活动轴接;组成一个完整的X架;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调节快拆2、所述第二调节快拆14、所述第三调节快拆11可以活动调整所述X架升降和倾斜,达到舒适、安全的状态;所述撑板15设置为一块镂空平板,与所述水平杆12的中间面固定连接;所述撑板15上活动加设一个所述软垫16或行李包;一对所述卡箍、一个所述X架、一块所述撑板15和一个所述软垫16组成一个完整的所述胸撑1。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自行车骑行胸撑,所述胸撑包括一对卡箍、X架、撑板和软垫;通过在传统自行车车架的横梁上设置一个“X”形可升降可倾斜调节角度的胸撑,在骑行过程中撑托住人体胸部,减轻臀部和双臂对体重的负担,同时降低身躯减少风阻,达到舒适和提速的效果,使骑行更加轻松愉悦;本胸撑在调节设置后还可以放置行李包,增加长途骑行携带行李的数量和体积,骑行者可以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骑行胸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胸撑包括一对卡箍、X架、撑板和软垫;一对所述卡箍的结构和配件完全相同,每个所述卡箍包括卡件、保护胶和锁紧快拆;所述卡件整体呈“H”形,在上部两壁对应设置一对直线穿透孔,在下端两壁对应设置一对直线缺口;所述保护胶整体呈马鞍形,一侧开口的翻沿高于另一侧开口的翻沿,在下端两壁对应设置一对直线缺口,与所述卡件下端两壁对应设置的所述一对直线缺口对应;所述锁紧快拆为现有自行车配件;所述卡件套在所述保护胶的外面,所述锁紧快拆分别嵌入所述卡件的所述一对直线缺口和所述保护胶的所述一对直线缺口,组成所述卡箍;所述X架包括一根水平杆、一根内斜杆、一根外斜杆;所述水平杆整体横截面呈“匚”字形,在两侧面对应固定设置一对第一定位卡槽;所述内斜杆整体横截面呈“匚”字形,在两侧面对应固定设置一对第二定位卡槽;所述外斜杆整体横截面呈“匚”字形,在两侧面对应固定设置一对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维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高新区若水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