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茶叶破碎的茶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195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制作工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减少茶叶破碎的茶叶制作工艺;本减少茶叶破碎的茶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采青;S2:晒青;S3:凉青;S4:杀青;S5:捻揉;S6:焙干;S7:精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生做和熟做结合的杀青法,不仅可避免因复火造成的断碎,有利于保持茶叶锋苗完好和减少碎末,使热化学作用向有利于成品色、香、味的方向发展,避免因多次用火而造成火功过熟,香气散失,滋味淡涩等弊病,而且能提高筛分效率和增加本身茶的数量,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切轧,在风选机进行风选时,将风选的风力控制在合理范围里,使得茶叶可以自然沉降,有效降低了茶叶在风选机内壁摩擦从而导致碎茶增加的状况。碎茶增加的状况。碎茶增加的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茶叶破碎的茶叶制作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制作工艺
,具体为一种减少茶叶破碎的茶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茶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茶按制作工序分为绿茶、白茶、红茶等六大类。茶叶可作饮品,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茶叶呈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花白色,花瓣阔卵形;萼片阔卵形至圆形;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0003]茶在采摘后需要加工以制成能够冲泡的茶叶,茶叶在精制加工过程不避免的会有碎茶的产生,从而导致了茶叶产量的降低,茶叶中碎茶的产生一般为以下原因造成:1、加工工艺不合理:为了加快效率多次切茶导致了碎茶的增加;2、加工技术不合理:毛茶干燥过多,或单一的生做熟做制作工艺都容易导致碎茶的产生;3、加工设备不合理:风选机、输送机以及干燥机等加工机器选择的不合理也导致了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摩擦的增加从而产生碎茶;因此,针对目前的状况,现需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少茶叶破碎的茶叶制作工艺,有效的解决了茶在采摘后需要加工以制成能够冲泡的茶叶,茶叶在精制加工过程不避免的会有碎茶的产生,从而导致了茶叶产量的降低,茶叶中碎茶的产生一般为以下原因造成:1、加工工艺不合理:为了加快效率多次切茶导致了碎茶的增加;2、加工技术不合理:毛茶干燥过多,或单一的生做熟做制作工艺都容易导致碎茶的产生;3、加工设备不合理:风选机、输送机以及干燥机等加工机器选择的不合理也导致了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摩擦的增加从而产生碎茶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少茶叶破碎的茶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采青:采摘茶叶时采取顶部嫩叶,且采取一芯一叶与一芯两叶的结合采法,将采摘后的茶叶嫩叶放入纯净山泉水中浸泡2-3h,捞出后沥干备用;
[0007]S2:晒青:将步骤S1中浸泡沥干后的茶叶嫩叶放置在网筛中,并放置在温度35-45℃的室内6-8h,其间每隔45-50min对茶叶嫩叶进行一次翻动,使得茶叶嫩叶的水分均匀从每个部位散发出来,且使得茶叶嫩叶含水量为68%-75%;
[0008]S3:凉青:将步骤S2中经过晒青的含水量为68%-75%的茶叶嫩叶放置在温度22-25℃的室内4-10h,使得茶叶嫩叶的面份与空气充分接触,直至茶叶嫩叶变成绿色、金黄色或绿色和金黄色的混合色;
[0009]S4:杀青:将步骤S3中经过凉青的茶叶嫩叶分成两组,一组进行生做,即直接进入抖筛,经过头筛后将其放入滚筒式炒青机进行炒青,炒青温度控制在50-60℃,炒青时间为20-30min,重复操作2-3次,接着将经过生做的茶叶嫩叶静置1-1.5h,直至茶叶嫩叶含水量
为6%-7%;另一组进行熟做,即直接放入滚筒式炒青机进行炒青,炒青温度控制在50-60℃,炒青时间为40-55min,且在炒青后将茶叶嫩叶放入车色机进行滚条车色,将经过炒青车色后的茶叶嫩叶放入抖筛,筛选后静置1-1.2h,直至茶叶嫩叶含水量为6%-7%;
[0010]S5:捻揉:将经过生做和熟做的两组茶叶嫩叶放入混合机进行混合,将混合后的茶叶嫩叶放入捻揉机中进行捻揉,捻揉转速设置为50-80r/min,捻揉时间为30-45min;
[0011]S6:焙干:将步骤S5中经过捻揉的茶叶嫩叶放入红外线茶叶提香烘干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55-65℃,干燥时间为15-25min,此时得到初制茶;
[0012]S7:精制:

:将初制茶放入筛选机中进行筛选,以对粗细进行区分;
[0013]②
:剪切:将经过粗细筛选后的初制茶分别放入滚切机进行滚切,以使得粗细一致;
[0014]③
:挑梗:将经过剪切的初制茶放入茶叶挑梗机中,对多余的茶梗进行去除;
[0015]④
:风选:将经过挑梗的初制茶放入风选机对碎末和细片进行分离,风选机中风力设置为14-16m/s,下茶口时风力设置为2-3m/s,以此得到精制茶。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抖筛选择三面型电磁振动长抖筛,且抖筛的振动幅度设置为40-50mm/s,所述滚筒式炒青机型号为6CWC90B型全自动滚筒式炒青机。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进行生做的茶叶嫩叶在2-3次的抖筛-炒青过程中,后一次的炒青时间比前一次的少10-15min,所述车色机型号为6CCSP-120型自动车色机。
[0018]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混合机为自转型滚筒混合机,且混合机转速设置为15-20r/min,捻揉机型号为25B型茶叶捻揉机。
[0019]优选的,所述步骤S7中,滚切机为6CGQ-2178型茶叶滚切机,茶叶挑梗机为82型阶梯式茶叶挑梗机,风选机为80型卧式风选机。
[0020]优选的,所述步骤S1-S7中,茶叶输送均采用振动槽输送和行车输送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专利技术,采用了生做和熟做结合的杀青法,不仅可避免因复火造成的断碎,有利于保持茶叶锋苗完好和减少碎末,在制品基本完成取料定级后再最后加温,能够根据级别、路别等不同灵活掌握火功,一次用火,使热化学作用向有利于成品色、香、味的方向发展,避免因多次用火而造成火功过熟,香气散失,滋味淡涩等弊病,而且能提高筛分效率和增加本身茶的数量,可减少上切量,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切轧;
[0022]2、该专利技术,在风选机进行风选时,将风选的风力控制在合理范围里,使得茶叶可以自然沉降,有效降低了茶叶在风选机内壁摩擦从而导致碎茶增加的状况,且滚切机在进行滚切时也可有效降低碎茶率,从设备上减少了碎茶的产生;
[0023]3、该专利技术,可根据加工需要的要求,控制凉青时间,当需要保留原香时,则当茶叶嫩叶变成绿色即停止凉青;当需要花香时,则当茶叶嫩叶变成金黄色即停止凉青;当需要原香和花香结合时,则当茶叶嫩叶变成绿色和金黄色的混合色时即停止凉青,使得制作出来的精制茶口感更加丰富,回香无穷。
附图说明
[002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
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减少茶叶破碎的茶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9]S1:采青:采摘茶叶时采取顶部嫩叶,且采取一芯一叶与一芯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茶叶破碎的茶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青:采摘茶叶时采取顶部嫩叶,且采取一芯一叶与一芯两叶的结合采法,将采摘后的茶叶嫩叶放入纯净山泉水中浸泡2-3h,捞出后沥干备用;S2:晒青:将步骤S1中浸泡沥干后的茶叶嫩叶放置在网筛中,并放置在温度35-45℃的室内6-8h,其间每隔45-50min对茶叶嫩叶进行一次翻动,使得茶叶嫩叶的水分均匀从每个部位散发出来,且使得茶叶嫩叶含水量为68%-75%;S3:凉青:将步骤S2中经过晒青的含水量为68%-75%的茶叶嫩叶放置在温度22-25℃的室内4-10h,使得茶叶嫩叶的面份与空气充分接触,直至茶叶嫩叶变成绿色、金黄色或绿色和金黄色的混合色;S4:杀青:将步骤S3中经过凉青的茶叶嫩叶分成两组,一组进行生做,即直接进入抖筛,经过头筛后将其放入滚筒式炒青机进行炒青,炒青温度控制在50-60℃,炒青时间为20-30min,重复操作2-3次,接着将经过生做的茶叶嫩叶静置1-1.5h,直至茶叶嫩叶含水量为6%-7%;另一组进行熟做,即直接放入滚筒式炒青机进行炒青,炒青温度控制在50-60℃,炒青时间为40-55min,且在炒青后将茶叶嫩叶放入车色机进行滚条车色,将经过炒青车色后的茶叶嫩叶放入抖筛,筛选后静置1-1.2h,直至茶叶嫩叶含水量为6%-7%;S5:捻揉:将经过生做和熟做的两组茶叶嫩叶放入混合机进行混合,将混合后的茶叶嫩叶放入捻揉机中进行捻揉,捻揉转速设置为50-80r/min,捻揉时间为30-45min;S6:焙干:将步骤S5中经过捻揉的茶叶嫩叶放入红外线茶叶提香烘干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55-65℃,干燥时间为15-25min,此时得到初制茶;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玉萍田军
申请(专利权)人:永顺县九官坪紫荆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