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内部变截面钢混组合结构简支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194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8
一种内部变截面钢混组合结构简支梁,涉及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部变截面钢混组合结构简支梁


[0001]本技术涉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部变截面钢混组合结构简支梁。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钢混组合结构简支梁截面多采用等截面构型,按照跨中处的最大抗弯要求布置。而简支梁的受弯特性为弯矩从跨中向两端递减,从而导致材料的抗拉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材料利用率低。另一方面,传统的钢混组合结构简支梁中钢与混凝土连接界面较小,在界面上剪力较大,容易产生相对滑移与掀起,因此需要布置较为复杂的剪力连接件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一种内部变截面钢混组合结构简支梁,根据简支梁的受弯特性,在腹板A和腹板B的相对面分别设置弧形板A和弧形板B,并将弧形板A和弧形板B固接在一起,使得简支梁梁体刚度的变化趋势与弯矩变化趋势一致,同时增大了混凝土块和钢骨架的接触面积,减小了连接界面的滑移。
[0004]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内部变截面钢混组合结构简支梁,包括混凝土块和钢骨架,钢骨架包括底板、腹板A和腹板B,腹板A和腹板B在底板的顶面间隔平行设置,在位于腹板A和腹板B相对面中部的腹板A上设有弧形板A,在位于腹板A和腹板B相对面中部的腹板B上设有弧形板B,弧形板B的顶面和弧形板A的底面固接,在位于弧形板A上方的腹板A侧壁上间隔设有多个栓钉支杆A,在位于弧形板B上方的腹板B侧壁上间隔设有多个栓钉支杆B,在腹板A和腹板B的顶端分别设有向腹板A和腹板B相背方向延伸的上翼缘板A和上翼缘板B,在上翼缘板A的顶部间隔设有多个栓钉连接件A,在上翼缘板B的顶部间隔设有多个栓钉连接件B,混凝土块包括混凝土板,在混凝土板底面的中部设有条状混凝土,在条状混凝土的底部设有弧形混凝土条,混凝土板覆于上翼缘板A和上翼缘板B的顶部且包覆栓钉连接件A和栓钉连接件B,条状混凝土伸入腹板A、腹板B和弧形板A围成的通槽内且包覆栓钉支杆A和栓钉支杆B,弧形混凝土条的底面和弧形板A的顶面固接。
[0006]所述的内部变截面钢混组合结构简支梁,在栓钉连接件A和栓钉连接件B之间设有连杆。
[0007]所述的内部变截面钢混组合结构简支梁,所述腹板A为平板或者波纹钢腹板,所述腹板B为平板或者波纹钢腹板。
[0008]所述的内部变截面钢混组合结构简支梁,所述栓钉支杆A和腹板A为焊接或者螺纹连接,所述栓钉支杆B和腹板B为焊接或者螺纹连接。
[0009]所述的内部变截面钢混组合结构简支梁,所述栓钉连接件A和上翼缘板A为焊接或者螺纹连接,所述栓钉连接件B和上翼缘板B为焊接或者螺纹连接。
[0010]所述的内部变截面钢混组合结构简支梁,所述混凝土块的材质为水泥混凝土。
[00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所述的内部变截面钢混组合结构简支梁,根据简支梁的受弯特性,在腹板A和腹板B的相对面分别设置弧形板A和弧形板B,并将弧形板A和弧形板B固接在一起,使得简支梁梁体刚度的变化趋势与弯矩变化趋势一致,同时增大了混凝土块和钢骨架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混凝土块和钢骨架连接界面的滑移,提高了钢混连接界面的安全性;同时避免了将混凝土块布置在受拉区,防止了混凝土的开裂,此外,钢骨架及其附属构造可以在工厂预制,并作为施工时的支撑,施工方便;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施工快捷、易于操作、实用性强、节能降耗,有很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钢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上翼缘板A;2、腹板A;3、条状混凝土;4、弧形板A;5、栓钉连接件A;6、弧形板B;7、弧形混凝土条;8、混凝土板;9、栓钉支杆A;10、底板;11、栓钉连接件B;12、混凝土块;13、腹板B;14、连杆;15、上翼缘板B;16、栓钉支杆B;17、通槽;18、钢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技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
[0019]结合附图1~4所述的内部变截面钢混组合结构简支梁,包括混凝土块12和钢骨架18,钢骨架18包括底板10、腹板A2和腹板B13,腹板A2和腹板B13在底板10的顶面间隔平行设置,所述腹板A2为平板或者波纹钢腹板,所述腹板B13为平板或者波纹钢腹板,在位于腹板A2和腹板B13相对面中部的腹板A2上设有弧形板A4,在位于腹板A2和腹板B13相对面中部的腹板B13上设有弧形板B6,弧形板B6的顶面和弧形板A4的底面固接,在位于弧形板A4上方的腹板A2侧壁上间隔设有多个栓钉支杆A9,在位于弧形板B6上方的腹板B13侧壁上间隔设有多个栓钉支杆B16,所述栓钉支杆A9和腹板A2为焊接或者螺纹连接,所述栓钉支杆B16和腹板B13为焊接或者螺纹连接,在腹板A2和腹板B13的顶端分别设有向腹板A2和腹板B13相背方向延伸的上翼缘板A1和上翼缘板B15,在上翼缘板A1的顶部间隔设有多个栓钉连接件A5,在上翼缘板B15的顶部间隔设有多个栓钉连接件B11,所述栓钉连接件A5和上翼缘板A1为焊接或者螺纹连接,所述栓钉连接件B11和上翼缘板B15为焊接或者螺纹连接,在栓钉连接件A5和栓钉连接件B11之间设有连杆14,混凝土块12包括混凝土板8,所述混凝土块12的材质为水泥混凝土,在混凝土板8底面的中部设有条状混凝土3,在条状混凝土3的底部设有弧形混凝土条7,混凝土板8覆于上翼缘板A1和上翼缘板B15的顶部且包覆栓钉连接件A5和栓钉连接件B11,条状混凝土3伸入腹板A2、腹板B13和弧形板A4围成的通槽17内且包覆栓钉支杆A9和栓钉支杆B16,弧形混凝土条7的底面和弧形板A4的顶面固接。
[0020]实施本技术所述的内部变截面钢混组合结构简支梁,使用时,先预制钢骨架
18,将弧形板A4焊接在腹板A2中部,将弧形板B6焊接在腹板B13中部,将腹板A2和腹板B13分别间隔竖直焊接在底板10顶面,再将弧形板B6的顶面和弧形板A4的底面焊接在一起,在腹板A2上部间隔焊接或螺接多个栓钉支杆A9,在腹板B13上部间隔焊接或螺接多个栓钉支杆B16,在上翼缘板A1的顶部间隔焊接或螺接多个栓钉连接件A5,在上翼缘板B15的顶部间隔焊接或螺接多个栓钉连接件B11,在栓钉连接件A5和栓钉连接件B11之间焊接或绑扎连杆14,钢骨架18预制完成后,将钢骨架18运至施工现场并吊装到位,再在通槽17内及上翼缘板A1、上翼缘板B15顶部浇铸混凝土并成型,待混凝土干固后形成混凝土块12,混凝土块12和钢骨架18结合后形成本技术。
[0021]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部变截面钢混组合结构简支梁,其特征是:包括混凝土块(12)和钢骨架(18),钢骨架(18)包括底板(10)、腹板A(2)和腹板B(13),腹板A(2)和腹板B(13)在底板(10)的顶面间隔平行设置,在位于腹板A(2)和腹板B(13)相对面中部的腹板A(2)上设有弧形板A(4),在位于腹板A(2)和腹板B(13)相对面中部的腹板B(13)上设有弧形板B(6),弧形板B(6)的顶面和弧形板A(4)的底面固接,在位于弧形板A(4)上方的腹板A(2)侧壁上间隔设有多个栓钉支杆A(9),在位于弧形板B(6)上方的腹板B(13)侧壁上间隔设有多个栓钉支杆B(16),在腹板A(2)和腹板B(13)的顶端分别设有向腹板A(2)和腹板B(13)相背方向延伸的上翼缘板A(1)和上翼缘板B(15),在上翼缘板A(1)的顶部间隔设有多个栓钉连接件A(5),在上翼缘板B(15)的顶部间隔设有多个栓钉连接件B(11),混凝土块(12)包括混凝土板(8),在混凝土板(8)底面的中部设有条状混凝土(3),在条状混凝土(3)的底部设有弧形混凝土条(7),混凝土板(8)覆于上翼缘板A(1)和上翼缘板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格郭向荣万水夏绍见张璐璠王素灵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