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清除铅渣的板栅浇铸下铅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193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8
一种可清除铅渣的板栅浇铸下铅工装,包括承载铅液的下铅工装主体,下铅工装主体内置有与其连接固定的加热管,加热管在中转铅液时浸没于铅液内,下铅工装主体内横亘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向下铅工装主体底部延伸但与下铅工装主体底部存在间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有效地杜绝了铅液浇筑时铅渣进入模具的可能,保证了板栅浇筑成型的速率和质量,并通过设有的吹气装置有效清除浇铅口多余铅渣和飞边毛刺,进一步地提高板栅浇铸速度和质量,浇铸速度已由现有技术下的14—17片/min提升至17—20片/min。技术下的14—17片/min提升至17—20片/min。技术下的14—17片/min提升至17—20片/m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清除铅渣的板栅浇铸下铅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板栅浇铸下铅工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清除铅渣的板栅浇铸下铅工装,在浇筑轻量化板栅时清除铅渣,提升板栅浇铸的浇筑速率。

技术介绍

[0002]在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第一道工序便是重力浇铸,其主要目的是把合金融化,而后需要使用下铅工装,根据铅液的使用量,将铅锅内的铅液抽取至该下铅工装中进行中转。所述下铅工装保证铅液温度在进入模具之前达到工艺的要求温度。
[0003]现有技术下的下铅工装制约了板栅浇铸速率,铅液中含有铅渣和杂质,铅渣和杂质直接影响了浇铸板栅的成型效果,对于电动车电池的板栅浇铸而言,行业的普遍浇筑成型速度为14~17片/min,由于板栅的轻量化发展趋势,板栅的浇铸成型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因此减少铅液的铅渣、杂质的含量,是提高铅液进入模具的流动性进而提升浇筑成型速率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清除铅渣的板栅浇铸下铅工装来解决,接下来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阐述。
[0005]一种可清除铅渣的板栅浇铸下铅工装,包括承载铅液的下铅工装主体,下铅工装主体内置有与其连接固定的加热管,加热管在中转铅液时浸没于铅液内,下铅工装主体内横亘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向下铅工装主体底部延伸但与下铅工装主体底部存在间隔。
[0006]作为优选地,加热管与下铅工装主体的连接处设于下铅工装主体的顶部一侧,下铅工装主体顶部开设有螺栓孔,加热管通过螺栓紧固在螺栓孔上,将螺栓孔开设在下铅工装主体顶部;避免了在其他部位设置而成为承载铅液的薄弱处。
[0007]作为优选地,挡板将下铅工装主体的容纳铅液的空间分隔为相互连通的加热腔和泄液腔,泄液腔一侧的下铅工装主体上开设有浇铅口,浇铅口与下铅工装主体顶部形成浇铅口上沿;在浇筑时,下铅工装主体在机械翻转机构的作用下倾斜,铅液由浇铅口排出,与此同时,所述的浇铅口上沿的在垂直向的投影将覆盖模具,进而有效地挡住铅渣,防止进入模具的模腔而影响生产。
[0008]作为优选地,每个浇铅口的下方设置有吹气管道,所述吹气管道上设有正对浇铅口的吹气孔,吹气管道通过电磁阀连接气泵;在每一次铅液浇入模具后的瞬间,电磁阀开启,来自气泵的气流由吹气孔吹向浇铅口,有效解决了浇铅口下方产生多余的铅皮毛刺的工艺难题,保证了铅液浇筑成型的质量。
[0009]作为优选地,所述挡板向下铅工装主体底部延伸但与下铅工装主体底部存在间隔,间隔处设置有连接挡板和下铅工装主体的滤网;保证在初始灌装铅液时,铅渣和杂质无法进入泄液腔。
[0010]还提供了一种可清除铅渣的板栅浇铸下铅工装,包括承载铅液的下铅工装主体,
下铅工装主体内置有与其连接固定的加热管,加热管在中转铅液时浸没于铅液内,下铅工装主体内横亘连接有挡板,所述的挡板向下铅工装主体底部延伸至下铅工装主体的底部,并且所述的挡板的下部设置有连通槽。
[0011]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有效地杜绝了铅液浇筑时铅渣进入模具的可能,保证了板栅浇筑成型的速率和质量,并通过设有的吹气装置有效清除浇铅口多余铅渣和飞边毛刺,进一步地提高板栅浇铸速度和质量。
附图说明
[0012]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本技术的结构侧视图;
[0014]图3: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
[0015]图4:本技术在工作状态下装有铅液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下铅工装主体1、浇铅口2、加热管3、挡板4、铅液5、铅渣和杂质层6、浇铅口上沿7、锁紧螺孔8、吹气管道9、吹气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接下来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来做详细地阐述。
[0018]一种可清除铅渣的板栅浇铸下铅工装,包括承载铅液的下铅工装主体1,下铅工装主体1内置有与其连接固定的加热管3,加热管3在中转铅液时浸没于铅液内,加热管3 在通电后发热,对铅液进行加热升温,达到浇筑工艺需要的温度;下铅工装主体1内横亘连接有挡板4,所述挡板4向下铅工装主体1底部延伸但与下铅工装主体1底部存在间隔,将下铅工装主体1的容纳铅液的空间分隔为相互连通的加热腔1a和泄液腔1b。
[0019]铅液向加热腔1a灌入,由铅作为重金属而铅渣和杂质的密度小于铅液的物理性质可知,铅液中的铅渣杂质将会马上漂浮在加热腔1a的液面表面,形成铅渣和杂质层6;再由连通器原理可知,加热腔1a和泄液腔1b维持等高的液面,铅渣和杂质层6被挡板4阻隔将无法进入泄液腔1b。在浇筑时,下铅工装主体1在机械翻转机构的作用下倾斜,铅液将由泄液腔1b排出,向板栅模具内浇筑铅液。
[0020]浇筑工艺温度受严格控制,所述的加热管3与温度控制器连接并受其控制,加热管3被温度控制器控制以保证铅液的温度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做过多阐述。加热管3与下铅工装主体1的连接处设于下铅工装主体1的顶部一侧,下铅工装主体1顶部开设有螺栓孔8,加热管3通过螺栓紧固在螺栓孔8上,将螺栓孔8开设在下铅工装主体1顶部,避免了在其他部位设置而成为承载铅液的薄弱处。
[0021]值得注意的是,在浇筑成型过程中,铅锅中的铅液将不间断地的被抽取至下铅工装主体1的加热腔1a内,根据下铅工装主体1内部的温度分布以及流体力学原理,该挡板4 可有效提升下铅工装主体1内部铅液的均匀性,提高下铅的稳定性,有效保证了每次下铅量的一致性。
[0022]在浇筑过程中,铅液由泄液腔1b排出,若由顶部的敞开面排出铅液,铅液漫过下铅工装主体1向模具浇筑铅液,由于在浇铸时生产现场周围的铅渣存在掉入模具的风险,基于此,本技术泄液腔1b一侧的下铅工装主体1上开设有浇铅口2,浇铅口2与下铅工装主体
1顶部形成浇铅口上沿7,在浇筑时,下铅工装主体1在机械翻转机构的作用下倾斜,铅液由浇铅口2排出,与此同时,所述的浇铅口上沿7的在垂直向的投影将覆盖模具,进而有效地挡住铅渣,防止进入模具的模腔而影响生产。
[0023]较佳地,泄液腔1b上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边缘连接在挡板4、浇铅口上沿7、工装主体1上,覆盖泄液腔1b,在不影响浇铅口2的铅液流出的前提下,所述的封盖在垂直向的投影将覆盖模具,进而有效地挡住铅渣,防止进入模具的模腔而影响生产,同时也防止生产现场周围的铅渣落入泄液腔1b,保证了铅液浇筑成型的质量。
[0024]铅液由浇铅口2翻转浇入模具模腔后,下铅工装主体1的浇铅口2下方会产生诸多的铅皮毛刺,不及时清除将对下铅效果产生影响,为解决此问题,本技术在每个浇铅口2的下方设置有吹气管道9,所述吹气管道9上设有正对浇铅口2的吹气孔10,吹气管道9通过电磁阀连接气泵,在每一次铅液浇入模具后的瞬间,电磁阀开启,来自气泵的气流由吹气孔10吹向浇铅口2,有效解决了浇铅口2下方产生多余的铅皮毛刺的工艺难题,保证了铅液浇筑成型的质量。
[0025]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挡板4向下铅工装主体1底部延伸至下铅工装主体1 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清除铅渣的板栅浇铸下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铅液的下铅工装主体(1),下铅工装主体(1)内置有与其连接固定的加热管(3),加热管(3)在中转铅液时浸没于铅液内,下铅工装主体(1)内横亘连接有挡板(4),所述挡板(4)向下铅工装主体(1)底部延伸且与下铅工装主体(1)底部存在间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清除铅渣的板栅浇铸下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3)与下铅工装主体(1)的连接处设于下铅工装主体(1)的顶部一侧,下铅工装主体(1)顶部开设有螺栓孔(8),加热管(3)通过螺栓紧固在螺栓孔(8)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清除铅渣的板栅浇铸下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将下铅工装主体(1)的容纳铅液的空间分隔为相互连通的加热腔(1a)和泄液腔(1b),泄液腔(1b)一侧的下铅工装主体(1)上开设有浇铅口(2),浇铅口(2)与下铅工装主体(1)顶部形成浇铅口上沿(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清除铅渣的板栅浇铸下铅工装,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