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板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1877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液冷板及电池模组,液冷板上形成有用于冷却电池模组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包括进液段、至少两条中部冷却段、至少两条端部冷却段、和排液段。中部冷却段呈回字形盘绕流道结构,进液段分别与各中部冷却段的进液端串接连通,各中部冷却段沿液冷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于液冷板的中部区域;各中部冷却段的出液端分别连通有一条端部冷却段,沿液冷板的长度方向,至少一条端部冷却段分布于液冷板的一端,剩余的端部冷却段分布于液冷板的另一端;排液段分别与各端部冷却段的出液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液冷板能有效冷却电池模组的中部位置,降低电池模组的中间和两端的温差,使电池模组的不同位置的冷却均匀合理。冷却均匀合理。冷却均匀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驱动源,其性能或寿命受温度影响较大。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动力电池的散热处理。其中,液冷板是热管理部件的关键。
[0003]如图1所示,目前常见的液冷板200的冷却设计方案为:电池模组100沿液冷板200的长度方向布置在液冷板200上,液冷板200的冷却流道201的结构设计为U字形,沿液冷板200的长度方向,冷却流道201内的冷却液能够由液冷板200的一端流到另一端,进而实现对电池模组100的冷却。其问题在于:1、对于单个电池模组100而言,电池模组100的中间位置为热量最高且散热能力最差的位置,现有的液冷板200的冷却液多从电池模组100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且流动距离越长冷却液温度越高,吸热降温能力越低,导致电池模组100的中间位置无法得到较好的散热处理;2、随着液冷板200内冷却流道201的延伸,冷却流道201内的冷却液沿流动方向因不断吸热而导致温度逐渐升高,进而导致冷却液对电池模组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所述液冷板上形成有用于冷却电池模组的冷却流道(5),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5)包括;进液段(51);至少两条中部冷却段(52),分别呈回字形盘绕流道结构,所述进液段(51)分别与各所述中部冷却段(52)的进液端串接连通,以用于向各所述中部冷却段(52)导入冷却液,且各所述中部冷却段(52)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于所述液冷板的中部区域;至少两条端部冷却段(53),各所述中部冷却段(52)的出液端处分别连通有一条所述端部冷却段(53),且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至少一条所述端部冷却段(53)分布于所述液冷板的一端,剩余的所述端部冷却段(53)分布于所述液冷板的另一端;排液段(54),分别与各所述端部冷却段(53)的出液端串接连通,以用于排出冷却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冷却段(53)呈蛇形流道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段(51)呈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流道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段(54)呈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流道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所述进液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波顾妍妍阎明瀚江吉兵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