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术的多功能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183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术的多功能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其包括由吸水性弹性材料制成的主固定带和两个副固定带,主固定带由外层和内层组成,外层和内层两端密封固定在一起,二者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置有梭形气囊;梭形气囊内部经由两个膜片分割形成居中的中央通道与位于上下两侧的第一、第二侧通道,中央通道两端通过压力活瓣与第一、第二侧通道相连接,梭形气囊一端连接有位于主固定带外部的三通接口,另一端连接有位于主固定带外部的四通接口;主固定带两端部与两副固定带的一端之间均设有第一连接机构,两个副固定带的另一端均设有与气管套管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增强颈部气体流通,保持颈部皮肤持续干燥清爽,便于颈部伤口换药。便于颈部伤口换药。便于颈部伤口换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术的多功能气管套管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术的多功能气管套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管切开手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常见急救手术,主要目的是解除因分泌物潴留或者肿瘤等因素导致的呼吸困难,建立人工气道,即切开颈段气管,放入气管套管,用以快速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常见手术。气管切开手术的应用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和条件,但只有在气管套管固定到位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0003]目前,气管套管的固定方法有以下三种:1、将一根纱带绕过患者颈部,以一指松紧为宜,在气管套管两侧打死结,这种方法固定效果较好,但系带不透气且没有弹性,病人舒适度不高,被各种分泌物污染后变硬会摩擦皮肤,导致皮肤红肿甚至溃烂;护理人员更换系带过程繁琐,需要两人配合完成,更换过程容易导致患者呛咳,系带松紧度不易调控,增大脱管风险;2、利用橡胶管代替纱布,价格低廉,能减少患者不适,但内部材质添加的助剂易从内部向表面转移,刺激皮肤产生白色分泌物,引起炎症反应;3、棉布系带固定法,利用棉布穿过系带,增大了系带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但棉布吸水性较差,污染更换频率较大,容易卷边变形,棉布材质不透气,患者舒适度不高,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调节、佩戴舒适的用于气管切开术的多功能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其能够快速摘取,增强颈部气体流通,保持颈部皮肤持续干燥清爽,便于颈部伤口换药。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术的多功能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其包括由吸水性弹性材料制成的主固定带和两个副固定带,所述主固定带由外层和内层组成,外层远离患者皮肤,内层靠近患者皮肤,外层和内层两端密封固定在一起,二者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置有梭形气囊;所述梭形气囊内部经由两个膜片分割形成居中的中央通道与位于上下两侧的第一、第二侧通道,中央通道的体积大于第一、第二侧通道的体积,中央通道两端通过压力活瓣与第一、第二侧通道相连接,梭形气囊一端连接有位于主固定带外部的三通接口,另一端连接有位于主固定带外部的四通接口;所述主固定带两端部与两个副固定带的一端之间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两个副固定带的另一端均设有与气管套管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依次设置在副固定带内侧面上的魔术贴母面、三折叠式医用固定贴膜和魔术贴子面。
[0006]进一步地,上述的主固定带的内层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通气孔,内层内侧面设置有一层医用海绵垫。
[0007]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主固定带的内层外侧面与颈部对应位置设置有按摩部,按摩部包括由吸水性弹性材料制成的外护套,外护套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均匀铺设有多个按摩球,按摩球能够在压力作用下在外护套内活动。
[0008]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主固定带上的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个按扣母扣,固定设置在副固定带上的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并与所述按扣母扣配合的若干个按扣子扣。
[0009]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在主固定带上开设的扣眼,在副固定带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个纽扣。
[0010]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主固定带、副固定带上的半圆形锁扣,两半圆形锁扣相互铰接形成固定锁扣。
[0011]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在主固定带外侧设置的卡块,在副固定带的表面贯穿有若干个尺寸与卡块相配合的卡扣槽。
[0012]进一步地,上述的副固定带内侧面还设有多个橡胶凸起。
[0013]进一步地,上述的梭形气囊一端与三通接口的第一端口连接,三通接口的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分别连接排液管、排气管;梭形气囊另一端与四通接口的第一端口连接,四通接口的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分别连接通液管、通气管,第四端口用于连接有输液器或吸氧连接管。
[0014]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梭形气囊为聚氨酯弹性体、尼龙、嵌段聚醚酰胺树脂、聚烯烃或者聚酯气囊。
[0015]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越性:该用于气管切开术的多功能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新颖,使用方便,操作性强,功能完善,利用副固定带与气管套管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能够随时根据患者颈围调节副固定带松紧度,方便快捷,固定牢固且便于更换;三折叠式医用固定贴膜在患者颈部创面换药时,能够将气管套管固定于颈部皮肤上,方便换药且防止脱管;利用梭形气囊两端分别经三通接口连接的排液管、排气管、以及经四通接口连接的通液管、通气管,能够达到持续冲洗引流或通气,避免了常规气管套管固定装置的不透气性,增强了颈部气体流通,保持颈部皮肤持续干燥清爽;用于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套管的固定,尤其适用于颈部汗液分泌较多、间断性或持续性体温高、颈部有伤口的患者,不仅减少气管套管意外脱管的发生率,而且降低了颈部皮肤或创面损伤及感染的风险,同时还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用效果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气管切开术的多功能气管套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主固定带内的梭形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副固定带的第二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通气孔;2-主固定带;3-第一连接机构;4-四通接口;5-副固定带;6-气管套管;7-第二连接结构;8-三通接口;9-梭形气囊;10-膜片;11-第一侧通道;12-中央通道;13-压力活瓣;14-第二侧通道;15-按扣子扣;16-魔术贴母面;17-三折叠式医用固定贴膜;18-魔术贴子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如图1~3所示,该用于气管切开术的多功能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其包括由柔软吸水性弹性材料制成的主固定带2和两个副固定带5,所述主固定带由外层和内层组成,外层远离患者皮肤,内层靠近患者皮肤,外层和内层两端密封固定在一起,二者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置有梭形气囊9;所述梭形气囊内部经由两个膜片10分割形成居中的中央通道12与位于上下两侧的第一侧通道11、第二侧通道14,中央通道的体积大于第一、第二侧通道的体积,中央通道两端通过压力活瓣13与第一侧通道、第二侧通道相连接,梭形气囊两端分别连接有位于主固定带外部的三通接口8、四通接口4,梭形气囊内的中央通道12一端与三通接口的第一端口连接,三通接口的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分别连接排液管、排气管;梭形气囊内的中央通道另一端与四通接口的第一端口连接,四通接口的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分别连接通液管、通气管,第四端口用于连接有输液器或吸氧连接管;所述主固定带2两端部与两个副固定带5的一端之间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3,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主固定带上的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个按扣母扣,固定设置在副固定带5上的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并与所述按扣母扣配合的若干个按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术的多功能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其包括由吸水性弹性材料制成的主固定带和两个副固定带,所述主固定带由外层和内层组成,外层远离患者皮肤,内层靠近患者皮肤,外层和内层两端密封固定在一起,二者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置有梭形气囊;所述梭形气囊内部经由两个膜片分割形成居中的中央通道与位于上下两侧的第一、第二侧通道,中央通道的体积大于第一、第二侧通道的体积,中央通道两端通过压力活瓣与第一、第二侧通道相连接,梭形气囊一端连接有位于主固定带外部的三通接口,另一端连接有位于主固定带外部的四通接口;所述主固定带两端部与两个副固定带的一端之间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两个副固定带的另一端均设有与气管套管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依次设置在副固定带内侧面上的魔术贴母面、三折叠式医用固定贴膜和魔术贴子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管切开术的多功能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其主固定带的内层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通气孔,内层内侧面设置有一层医用海绵垫。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气管切开术的多功能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其主固定带的内层外侧面与颈部对应位置设置有按摩部,按摩部包括由吸水性弹性材料制成的外护套,外护套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均匀铺设有多个按摩球,按摩球能够在压力作用下在外护套内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管切开术的多功能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其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固定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瑞娟吕聪聪李变红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