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筛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177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筛选装置。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筛选装置包括:污泥筛选装置主体、气体输送装置、气体输送控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气体输送控制端设定空气流量以调整旋流离心力,并设置不同孔径滤网,从而实现不同粒径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筛选;采用旋流离心力对颗粒污泥进行筛选,能够利用水流剪切力紧密已形成的颗粒污泥,有利于大颗粒污泥的生长与形成;并且较搅拌器形成的离心力筛选方式,减小了过大剪切力对颗粒污泥的损伤;此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操作使用方便、运行及维护成本低、能耗相对较低,能够实现不同粒径颗粒污泥的筛选,为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富集培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污泥的快速富集培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污泥的快速富集培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筛选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筛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厌氧氨氧化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脱氮工艺,无需曝气,可在缺氧条件下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将氨氧化为氮气,且剩余污泥量少,有助于减少脱氮过程中碳源的投加和能源的浪费。随着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培育工艺因其沉降性能良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去除负荷较高、微生物能够高效持留及菌种便于运输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推广。但在目前工艺的污泥培养过程中,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反应器内不同粒径的颗粒污泥完全混合,无法实现小颗粒污泥的筛除与淘洗,使大颗粒厌氧氨氧化污泥的工程应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培养工艺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装置,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操作使用方便、运行及维护成本低、能耗相对较低等优点,能够实现不同粒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筛选,为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富集培养及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工艺的推广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筛选装置,该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筛选装置包括:
[0005]污泥筛选装置主体、气体输送装置、气体输送控制端;
[0006]所述污泥筛选装置主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主体区域、斜坡泥斗区域和储泥渠区域,主体区域、斜坡泥斗区域和储泥渠区域相互连通;
[0007]所述污泥筛选装置主体自前端至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级滤网、第二级滤网、第三级滤网,将污泥筛选装置主体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分别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其中,第一级滤网的孔径>第二级滤网的孔径>第三级滤网的孔径;
[0008]所述污泥筛选装置主体的前端固定有挡板;
[0009]所述气体输送装置包括多个进气头和进气管,多个进气头设置于污泥筛选装置主体的内侧壁,进气头连接所述进气管并引出污泥筛选装置主体外,所述进气管通过电动阀门与气体输送控制端连接,气体输送控制端向电动阀门输送电信号,控制气体输送装置向污泥筛选装置主体内定向输送空气,并控制空气的输送量;
[0010]所述主体区域靠近前端的侧壁处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用于向主体区域定向输送含有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泥水混合物;所述进水管使得进水的水流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5
°-
65
°

[0011]所述储泥渠区域连接有多个出泥管,其中,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各自均至少设置一个出泥管;
[0012]所述主体区域的末端设置有出水管。
[0013]优选地,所述储泥渠区域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坡度装置,使得所述污泥筛选装置主体由前端向末端倾斜。
[00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坡度装置的坡度为0.4-0.8。
[0015]优选地,所述含有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泥水混合物中,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粒径为0-6mm,且不包括0。
[0016]优选地,
[0017]第一级滤网的孔径为2.5-3.5mm;
[0018]第二级滤网的孔径为0.8-1.2mm;
[0019]第三级滤网的孔径为0.2-0.6mm。
[0020]优选地,所述污泥筛选装置主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比为4-6:1:1-1.5。
[0021]优选地,所述斜坡泥斗区域的倾斜坡度为0.1-0.5。
[0022]优选地,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设置于污泥筛选装置主体的有效水深的1/3~1/2处。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4]利用气体输送控制端设定空气流量以调整旋流离心力,并设置不同孔径滤网,从而实现不同粒径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筛选;
[0025]采用旋流离心力对颗粒污泥进行筛选,能够利用水流剪切力紧密的颗粒污泥,有利于大颗粒污泥的生长与形成;并且较搅拌器形成的离心力筛选方式,减小了过大剪切力对颗粒污泥的损伤;
[0026]此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操作使用方便、运行及维护成本低、能耗相对较低等优点,能够实现不同粒径颗粒污泥的筛选,为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富集培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0027]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8]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0029]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筛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筛选装置的一个第一级滤网的截面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主体区域、2-斜坡泥斗区域、3-储泥渠区域、4-进水管、5-进气头、6-出泥管、7-挡板、8-进气管、9-电动阀门、10-出水管、11-气体输送控制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技术的
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4]本技术提供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筛选装置,该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筛选装置包括:
[0035]污泥筛选装置主体、气体输送装置、气体输送控制端;
[0036]污泥筛选装置主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主体区域、斜坡泥斗区域和储泥渠区域,主体区域、斜坡泥斗区域和储泥渠区域相互连通;
[0037]污泥筛选装置主体自前端至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级滤网、第二级滤网、第三级滤网,将污泥筛选装置主体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分别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其中,第一级滤网的孔径>第二级滤网的孔径>第三级滤网的孔径;
[0038]污泥筛选装置主体的前端固定有挡板;
[0039]气体输送装置包括多个进气头和进气管,多个进气头设置于污泥筛选装置主体的内侧壁,进气头连接进气管并引出污泥筛选装置主体外,进气管通过电动阀门与气体输送控制端连接,气体输送控制端向电动阀门输送电信号,控制气体输送装置向污泥筛选装置主体内定向输送空气,并控制空气的输送量;
[0040]主体区域靠近前端的侧壁处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用于向主体区域定向输送含有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泥水混合物;进水管使得进水的水流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5
°-
65
°

[0041]储泥渠区域连接有多个出泥管,其中,第一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筛选装置包括:污泥筛选装置主体、气体输送装置、气体输送控制端(11);所述污泥筛选装置主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主体区域(1)、斜坡泥斗区域(2)和储泥渠区域(3),主体区域(1)、斜坡泥斗区域(2)和储泥渠区域(3)相互连通;所述污泥筛选装置主体自前端至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级滤网、第二级滤网、第三级滤网,将污泥筛选装置主体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分别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其中,第一级滤网的孔径>第二级滤网的孔径>第三级滤网的孔径;所述污泥筛选装置主体的前端固定有挡板(7);所述气体输送装置包括多个进气头(5)和进气管(8),多个进气头(5)设置于污泥筛选装置主体的内侧壁,进气头(5)连接所述进气管(8)并引出污泥筛选装置主体外,所述进气管(8)通过电动阀门(9)与气体输送控制端(11)连接,气体输送控制端(11)向电动阀门(9)输送电信号,控制气体输送装置向污泥筛选装置主体内定向输送空气,并控制空气的输送量;所述主体区域(1)靠近前端的侧壁处设置有进水管(4),进水管(4)用于向主体区域(1)定向输送含有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泥水混合物;所述进水管(4)使得进水的水流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5
°-
65
°
;所述储泥渠区域(3)连接有多个出泥管(6),其中,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晓宇张树军赵丹张沙黄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