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玉华专利>正文

一种病虫害治理用药物投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174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病虫害治理投放药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病虫害治理用药物投放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用方式较为繁琐效率较低和不方便下次寻找装置进行二次投药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病虫害治理用药物投放装置,包括药筒,所述药筒内壁的顶部开设有边沿,且边沿的顶部搭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下盖板往药筒内投放颗粒药物和水,通过提手重复下压搅拌压杆可以将药物在药筒内充分溶解于水中,通过翻门板可调整混合药液灌溉的速度,有效的提高了投放药物的工作效率,通过扦插管可快速将药筒扦插固定在地面之上,减少寻找药筒的时间,快速完成投放药物的工作。药物的工作。药物的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病虫害治理用药物投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病虫害治理投放药物
,具体为一种病虫害治理用药物投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树木也日益受到更多的关注,在实际工作中,园林树木病虫害会影响园林树木的生长、繁殖,还会降低园林树木本身的观察价值并且造成一定的损失,通常药物投放采用农药埋施法,于树木根部的土壤层,进行挖坑和打孔,将呋喃丹颗粒、氧化乐果等强内吸性颗粒剂施入,由根部吸收后向地上部分的树枝、树干、树叶等输送,经害虫取食中毒死亡。
[0003]现有专利(公告号:CN209950016U)公开了一种树木病虫害防治用药物投放器,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仍需通过人工挖坑埋入投放器,还需返回对内部海绵晒干防止发霉,使用步骤较为繁琐且效率较低;2、该装置埋入土内,地上没有标记位置,容易被落叶浮土覆盖遮住,不利于下次迅速找出装置投放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病虫害治理用药物投放装置,解决了使用方式较为繁琐效率较低和不方便下次寻找装置进行二次投药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病虫害治理用药物投放装置,包括药筒所述药筒内壁的顶部开设有边沿,且边沿的顶部搭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手,所述盖板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压杆,且搅拌压杆下半端的顶面开设有贯穿至底面的一组圆孔,所述药筒内壁的底面开设有贯穿至其底面的通孔,且通孔内壁的一侧开设有贯穿至药筒外壁的通槽,所述通槽内穿插有转动销,所述转动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翻门板,且翻门板套接在通孔内,所述药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扦插管,且扦插管的顶端与通孔7贯通连接,所述扦插管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三个漏水孔,所述药筒外壁的一侧固定嵌套有视窗。
[000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盖板底面的边缘处开设有卡环,且卡环的外壁与边沿的内壁卡合。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搅拌压杆由圆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圆盘组成,且圆盘的外径与边沿的内径相等。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圆孔呈三层放射状结构开设在搅拌压杆的底部,且圆孔的数量为三十个。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翻门板的外周嵌套有橡胶圈,且翻门板外壁的一侧与转动销的一端之间垂直设置。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扦插管为从上到下内径依次减小的管状结构,所述六个漏水孔均向下倾斜开设在扦插管的外周。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病虫害治理用药物投放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取下盖板往药筒内投放颗粒药物和水,通过提手重复下压搅拌压杆可以将药物在药筒内充分溶解于水中,通过翻门板可调整混合药液灌溉的速度,有效的提高了投放药物的工作效率。
[0016](2)、通过扦插管可快速将药筒扦插固定在地面之上,减少寻找药筒的时间,快速完成投放药物的工作,且扦插的方式便于回收装置再利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剖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图。
[0020]图中:1、药筒;2、边沿;3、盖板;4、提手;5、搅拌压杆;6、圆孔;7、通孔;8、通槽;9、翻门板;10、转动销;11、扦插管;12、漏水孔;13、视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病虫害治理用药物投放装置,包括药筒1,药筒1内壁的顶部开设有边沿2,且边沿2的顶部搭接有盖板3,盖板3底面的边缘处开设有卡环,且卡环的外壁与边沿2的内壁卡合,盖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手4,固定连接的提手4避免了过多的四角容易卡灰,不利于后期回收在利用的清洁,盖板3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压杆5,搅拌压杆5由圆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圆盘组成,且圆盘的外径与边沿2的内径相等,且搅拌压杆5下半端的顶面开设有贯穿至底面的一组圆孔6,圆孔6呈三层放射状结构开设在搅拌压杆5的底部,且圆孔6的数量为三十个,圆孔6的直径大于一般投放颗粒药剂的粒径,避免药物卡在圆孔6,有效提高颗粒药剂与水的混合效率,药筒1内壁的底面开设有贯穿至其底面的通孔7,且通孔7内壁的一侧开设有贯穿至药筒1外壁的通槽8,通槽8内穿插有转动销10,转动销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翻门板9,且翻门板9套接在通孔7内,翻门板9的外周嵌套有橡胶圈,且翻门板9外壁的一侧与转动销10的一端之间垂直设置,翻门板9的侧截面为圆型结构,翻门板9的外径小于通孔7的内径,翻门板9与橡胶圈水平设置在通孔7内时呈密封状态,药筒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扦插管11,且扦插管11的顶端与通孔7贯通连接,扦插管11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三个漏水孔12,扦插管11为从上到下内径依次减小的管状结构,六个漏水孔12均向下倾斜开设在扦插管11的外周,漏水孔12可在药物流速过快时,加速药物向土层四周渗透的速度,药筒1外壁的一侧固定嵌套有视窗13,视窗13的材质为亚克力,可方便操作人员观察药液的流速和容量,便于做出调整。本技术取下盖板3往药筒1
内投放颗粒药物和水,通过提手4重复下压搅拌压杆5可以将药物在药筒1内充分溶解于水中,通过翻门板9可调整混合药液灌溉的速度,有效的提高了投放药物的工作效率,通过扦插管11可快速将药筒1扦插固定在地面之上,减少寻找药筒1的时间,快速完成投放药物的工作,且扦插的方式便于回收装置再利用。
[0023]工作原理:将扦插管11插入土中,打开盖板3,向药筒1内投放水和颗粒药剂,抽拉提手4,使搅拌压杆5在药筒1内上下位移,颗粒药剂和水通过快速反复流过圆孔6,使颗粒药剂充分溶解于水中,闭合盖板3,旋转转动销10,使翻门板9与通孔7之间出现空隙,药液随空隙缓慢流入扦插管11内,通过扦插管11的底端和漏水孔12快速流入土中。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虫害治理用药物投放装置,包括药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筒(1)内壁的顶部开设有边沿(2),且边沿(2)的顶部搭接有盖板(3),所述盖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手(4),所述盖板(3)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压杆(5),且搅拌压杆(5)下半端的顶面开设有贯穿至底面的一组圆孔(6),所述药筒(1)内壁的底面开设有贯穿至其底面的通孔(7),且通孔(7)内壁的一侧开设有贯穿至药筒(1)外壁的通槽(8),所述通槽(8)内穿插有转动销(10),所述转动销(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翻门板(9),且翻门板(9)套接在通孔(7)内,所述药筒(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扦插管(11),且扦插管(11)的顶端与通孔(7)贯通连接,所述扦插管(11)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三个漏水孔(12),所述药筒(1)外壁的一侧固定嵌套有视窗(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虫害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潘玉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