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白蚁危害地埋设施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044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解决白蚁危害地埋设施的装置,包括壳体、出药腔、连接管、过渡腔、进药管、操作腔和横板,两个横板之间在远离操作腔的一侧通过竖板一连接,所述竖板一上横向插接有移动杆一,所述移动杆一上在靠近操作腔的一端设有配合进药管使用的盖子,所述盖子包括与移动杆一横向连接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竖向设有滑动板,所述密封板上在与竖板一相邻的一侧横向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接在移动杆一上,所述横板的上端部设有滑轨,所述滑动板的底部位于滑轨中,所述操作腔上设有出液控制装置,所述壳体前侧在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出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使用效果好、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白蚁危害地埋设施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埋设施
,具体是指一种解决白蚁危害地埋设施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埋设施主要包括光纤、电缆等,这些地埋设施由于材质被白蚁喜食,长时间埋在地下会被白蚁啃食,造成地埋设施严重损坏,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止地埋设施被白蚁啃食,经常会将驱赶白蚁的药物埋在地埋设施附近,但是因为地下非常潮湿,这些药物往往较短时间就会失效,不便于长期驱赶白蚁,使用效果不好,因此需要能够解决白蚁危害地埋设施的装置。现有技术中的解决白蚁危害地埋设施的装置在使用时,不仅使用效果不好,不能长期对白蚁进行驱赶,而且操作复杂,浪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同时浪费了大量资源,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操作简单的一种解决白蚁危害地埋设施的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解决白蚁危害地埋设施的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出药腔,所述出药腔的顶面中间竖向设有与其相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上端部之间通过过渡腔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上端部延伸至过渡腔内部,所述过渡腔的外部顶面上从左至右依次竖向设有与其相通的进药管和操作腔,所述进药管的前后两侧在靠近上端部的位置均设有横板,两个横板之间在远离操作腔的一侧通过竖板一连接,所述竖板一上横向插接有移动杆一,所述移动杆一上在靠近操作腔的一端设有配合进药管使用的盖子,所述盖子包括与移动杆一横向连接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竖向设有滑动板,所述密封板上在与竖板一相邻的一侧横向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接在移动杆一上,所述横板的上端部设有滑轨,所述滑动板的底部位于滑轨中,所述移动杆一的另一端设有把手,两个横板之间的另一侧通过竖板二连接,所述操作腔上设有配合连接管使用的出液控制装置,所述壳体前侧在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与出药腔相通的出药管。
[000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一种解决白蚁危害地埋设施的装置将壳体和过渡腔埋在地埋设施的周围,进药管位于地面之上,这样可通过进药管将药物传送至需要的部位,不用每次防治都要开挖泥土保护层,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便于使用;进药管和出液控制装置的配合,不仅可将稀释后的药物暂时储存在过渡腔中,而且可以控制过渡腔的出料速度,从而保证药物持续浸入需要保护的地埋设施位置,大大延长药物防控效果,提高了使用效果;盖子和出液控制装置都是需要手动控制的,不需要任何电力设备,不仅便于随时随地的使用,而且节省了大量资源,更加节能环保,提高了使用效果。
[0006]作为改进,所述出液控制装置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的挡料板一和挡料板二,所
述挡料板一和挡料板二横向插接在连接管中靠近上端部的位置,所述挡料板一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两侧的出水孔,所述挡料板一的另一侧竖向设有限位板一,所述挡料板二的另一侧横向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与相邻连接管上的限位板一连接,所述操作腔的顶面上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中竖向插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底部延伸至过渡腔中且与其中一个连接管上的挡料板二连接,所述操作腔的顶面上在远离竖板二的一侧设有竖板三,所述竖板三上横向插接有移动杆二,所述移动杆二的一端与导向杆连接,这样不仅便于控制连接管的开关状态,而且便于控制连接管的出料速度,提高了使用效果。
[0007]作为改进,所述移动杆二上在与导向杆相对的一端竖向设有限位板二,这样可以防止移动杆二与竖板三分离。
[0008]作为改进,所述把手上在与竖板一相邻的一侧设有橡胶垫一,这样可以减轻把手与竖板一之间的冲撞力,不仅提高了稳定性,而且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0009]作为改进,所述竖板二上在与盖子相邻的一侧设有橡胶垫二,这样可以减轻盖子与竖板二之间的冲撞力,不仅提高了稳定性,而且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一种解决白蚁危害地埋设施的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一种解决白蚁危害地埋设施的装置A的放大图。
[0012]图3是本技术一种解决白蚁危害地埋设施的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技术一种解决白蚁危害地埋设施的装置盖子的右视图。
[0014]图5是本技术一种解决白蚁危害地埋设施的装置横板的俯视图。
[0015]如图所示:1、壳体,2、出药腔,3、出液控制装置,4、进药管,5、横板,6、滑轨,7、滑动板,8、橡胶垫一,9、把手,10、移动杆一,11、弹簧,12、密封板,13、盖子,14、橡胶垫二,15、移动杆二,16、竖板三,17、限位板二,18、矩形通孔,19、竖板二,20、导向杆,21、操作腔,22、连接板,23、过渡腔,24、连接管,25、挡料板二,26、出水孔,27、限位板一,28、挡料板一,29、竖板一,30、出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一种解决白蚁危害地埋设施的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出药腔2,所述出药腔2的顶面中间竖向设有与其相通的连接管24,所述连接管24的上端部之间通过过渡腔23连接,所述连接管24的上端部延伸至过渡腔23内部,所述过渡腔23的外部顶面上从左至右依次竖向设有与其相通的进药管4和操作腔21,所述进药管4的前后两侧在靠近上端部的位置均设有横板5,两个横板5之间在远离操作腔21的一侧通过竖板一29连接,所述竖板一29上横向插接有移动杆一10,所述移动杆一10上在靠近操作腔21的一端设有配合进药管4使用的盖子13,所述盖子13包括与移动杆一10横向连接的密封板12,所述密封板12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竖向设有滑动板7,所述密封板12上在与竖板一29相邻的一侧横向设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套接在移动杆一10上,所述横板5的上端部设有滑轨6,所述滑动板7的底部位于滑轨6中,所述移动杆一10的另一端设有把手9,两个横板5之间的另一侧通过竖板二19连接,所述操作腔21上设有配合连接管24使用的出液控制装置3,所述壳
体1前侧在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与出药腔2相通的出药管30。
[0018]所述出液控制装置3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的挡料板一28和挡料板二25,所述挡料板一28和挡料板二25横向插接在连接管24中靠近上端部的位置,所述挡料板一28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两侧的出水孔26,所述挡料板一28的另一侧竖向设有限位板一27,所述挡料板二25的另一侧横向设有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22的另一侧与相邻连接管24上的限位板一27连接,所述操作腔21的顶面上设有矩形通孔18,所述矩形通孔18中竖向插接有导向杆20,所述导向杆20的底部延伸至过渡腔23中且与其中一个连接管24上的挡料板二25连接,所述操作腔21的顶面上在远离竖板二19的一侧设有竖板三16,所述竖板三16上横向插接有移动杆二15,所述移动杆二15的一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白蚁危害地埋设施的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出药腔(2),所述出药腔(2)的顶面中间竖向设有与其相通的连接管(24),所述连接管(24)的上端部之间通过过渡腔(23)连接,所述连接管(24)的上端部延伸至过渡腔(23)内部,所述过渡腔(23)的外部顶面上从左至右依次竖向设有与其相通的进药管(4)和操作腔(21),所述进药管(4)的前后两侧在靠近上端部的位置均设有横板(5),两个横板(5)之间在远离操作腔(21)的一侧通过竖板一(29)连接,所述竖板一(29)上横向插接有移动杆一(10),所述移动杆一(10)上在靠近操作腔(21)的一端设有配合进药管(4)使用的盖子(13),所述盖子(13)包括与移动杆一(10)横向连接的密封板(12),所述密封板(12)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竖向设有滑动板(7),所述密封板(12)上在与竖板一(29)相邻的一侧横向设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套接在移动杆一(10)上,所述横板(5)的上端部设有滑轨(6),所述滑动板(7)的底部位于滑轨(6)中,所述移动杆一(10)的另一端设有把手(9),两个横板(5)之间的另一侧通过竖板二(19)连接,所述操作腔(21)上设有配合连接管(24)使用的出液控制装置(3),所述壳体(1)前侧在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与出药腔(2)相通的出药管(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白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望林旭田陈学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通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