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启云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溜煤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156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溜煤眼,主要包括斗状仓体和长方体仓体,斗状仓体和长方体仓体无缝连接。在长方体仓体的后壁上固定安装有二层平台,斗状仓体四个壁的下部都安装有捣煤件,捣煤件包括前固定件、连接轴及后固定件;连接轴穿过仓体的壁厚并在两端分别固连前固定件、后固定件。本新型溜煤眼,能够缓冲高空砸下来的煤和煤块,提高了溜煤眼的使用寿命,且大大减少了溜煤眼的维护;与以往的溜煤眼相比,具有设计科学,维护量小、节约维修时间、节约人力成本等优点,不会产生歘煤事故,有效解决了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溜煤眼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溜煤眼,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溜煤眼。

技术介绍

[0002]箕斗倒煤,指的是在煤的运输过程中,拉煤传送带传送来的煤流从箕斗的溜煤板顺势而下;然而,在此过程中,煤和煤块会不断打磨溜煤眼的四个壁,由于溜煤眼的四个壁通常由混凝土和钢轨组成,长期的磨擦会导致四个壁被磨出个洞,进而钢轨裸露出来、并掉落下来;由于钢轨很重,掉下来会造成很大的破坏,例如把它下方的给煤机穿坏,或是把下一级的拉煤传送带扎穿,甚至给煤机司机的安全造成威胁,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的做法是:在溜煤眼的侧面焊接一块钢板,以堵上窟窿,但由于出煤量大,这块钢板仍经常被磨破,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停产检修,极其麻烦。同时,现有的溜煤眼还存在着煤泥难以处理,如果溜煤眼内有积水,很容易把煤澎住,堵住出煤口,处理不好就造成歘煤事故,使用十分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溜煤眼。
[000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溜煤眼,包括斗状仓体,斗状仓体的顶端固连有与其无缝连接的长方体仓体,长方体仓体具有后壁;
[0005]后壁上安装有二层平台,二层平台位于斗状仓体的顶端开口处的上方;所述斗状仓体的四个壁上安装有捣煤件,捣煤件包括前固定件、连接轴及后固定件;
[0006]连接轴穿过斗状仓体的四个壁并在两端分别固连前固定件、后固定件,前固定件、连接轴及后固定件内共同开设有捣煤孔,且前固定件、连接轴及后固定件均与仓体的四个壁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前固定件、后固定件上开设有相对齐的固定孔。
[0008]进一步地,二层平台的宽度大于煤流的宽度。
[0009]进一步地,捣煤孔内封堵有橡胶塞或木塞。
[0010]进一步地,二层平台呈L型、倒L型或Z字型。
[001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溜煤眼,设计有二层平台,缓冲高空砸下来的煤和煤块,提高了溜煤眼的使用寿命,且大大减少了溜煤眼的维护;与以往的溜煤眼相比,具有设计科学,维护量小、节约维修时间、节约人力成本等优点;不耽误生产、不用经常更换钢板,即可得到明显的经济效益,并且,设计有捣煤件,及时排水、排煤,不会产生歘煤事故,有效解决了安全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捣煤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传统的溜溜煤眼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二层平台呈L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二层平台呈倒L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二层平台呈Z字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斗状仓体;2、长方体形仓体;3、后壁;4、二层平台;5、捣煤件;6、捣煤孔;51、前固定板;52、连接轴;53、后固定板;54、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一种新型溜煤眼,如图1所示,包括斗状仓体1,斗状仓体1和长方体仓体2连接为一体的结构。长方体仓体2具有后壁3,在长方体仓体2的后壁3上固定安装有二层平台,二层平台位于斗状仓体1的顶端开口处的上方,其可以固定在斗状仓体1和长方体仓体2的连接处,也可以固定在长方体仓体2的最上面或固定在长方体仓体2的后壁3的中央位置处,安装形式十分多样。
[0021]对于本新型所公开的溜煤眼,在图3所示的传统的溜煤眼基础上,增设有二层平台4和捣煤件5;
[0022]其中,二层平台4可设计成图4所示的L型,或设计成图5所示的倒L型,或图6所示的Z字型,由二层平台4对准拉煤传送带传送来的煤流,由二层平台4通过竖直端固定到后壁3上,水平端为平面,且水平端的宽度稍大于煤流的宽度,能够有效的接住高空砸下来的煤和煤块,并使高空砸下来的煤和煤块得到缓冲;并且,为使堆积在二层平台4上的煤在煤流的撞击下仍能继续下落,应使二层平台4的宽度小于斗状仓体1顶端开口的宽度。
[0023]捣煤件5则安装在斗状仓体1四个壁的下半部,捣煤件5上开设有捣煤孔6,平时捣煤孔6是由橡胶塞或木塞封堵的,当溜煤眼里有积水和煤泥沉淀时,则将捣煤孔6打开,抽水和电动捣煤装置通过捣煤孔6对溜煤眼里的积水和煤泥沉淀进行处理,避免煤澎住而造成歘煤事故。捣煤件5的具体结构特征如图2所示,捣煤件5包括前固定件51、连接轴52及后固定件53;连接轴52穿过斗状仓体1的壁厚并在两端分别固连前固定件51、后固定件53,前固定件51、连接轴52及后固定件53内共同开设有捣煤孔6,且前固定件51、连接轴52及后固定件53均与斗状仓体1的壁固定连接,采用混凝土将其固定在一起即可。并且,为以进一步提高捣煤件5的固定稳定性,在前固定件51、后固定件53上开设有相对齐的固定孔54,通过固定栓等穿过斗状溜煤眼壁进而将对齐的固定孔固连,从而将捣煤件5牢靠的固定住。
[0024]对于本技术所公开的新型溜煤眼,设计有二层平台,对准拉煤传送带传送来的煤流,一方面以缓冲高空砸下来的煤和煤块,使之动能迅速减少,另一方面,接住高空砸下来的煤和煤块,二层平台上堆满了煤,落下来的煤和煤块砸在平台上的煤上,这样就不会对其它的结构产生磨损和砸伤,并且,由于煤流的冲击力和重力,使二层平台上被撞击的煤和煤块受到挤压,进而从二层平台上滑落下去,由此实现了“以煤挡煤、以煤磨煤、自然溢出、缓慢落下”的目的,达到了久治的效果。同时,对于本技术所公开的新型溜煤眼,在溜煤眼的下半部分设置捣煤件,捣煤件上开设有捣煤孔,这个捣煤孔平时通过橡胶塞或木塞封堵,当有积水和煤泥沉淀在溜煤眼里时,将捣煤孔打开,先利用抽水装置进行抽水,再利用电动捣煤装置捣煤泥,由此避免了溜煤眼因积水所造成的歘煤事故,并且,相比于传统
的炮炸煤泥操作来说,这样可以减少震动对溜煤眼壁所造成的损坏,还可以防止水和煤泥同时泄下,避免对人员造成安全威胁。
[0025]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溜煤眼,包括斗状仓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斗状仓体(1)的顶端固连有与其无缝连接的长方体仓体(2),长方体仓体(2)具有后壁(3);所述后壁(3)上安装有二层平台(4),二层平台(4)位于斗状仓体(1)的顶端开口处的上方;所述斗状仓体(1)的四个壁上安装有捣煤件(5),捣煤件(5)包括前固定件(51)、连接轴(52)及后固定件(53);所述连接轴(52)穿过斗状仓体(1)的四个壁并在两端分别固连前固定件(51)、后固定件(53),所述前固定件(51)、连接轴(52)及后固定件(53)内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启云郝斌
申请(专利权)人:吴启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