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涨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147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1
一种新型涨紧装置,包括固定架和电机,固定架侧边设有电机和涨紧装置,穿过内筒并与其相互滑动连接,涨瓦组合体外侧表面嵌有圈型弹簧,外侧表面与内侧表面之间设有定位环,涨轴组合体两端都设有端部圆台,固定架侧设有旋转连接把手,把手端部设有按钮,把手内侧设有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内容涉及到一种可以维持纱筒稳定涨紧的技术结构,让纱筒的固定状态更加牢固可靠,本装置在装置涨紧状态可以实现纱筒涨紧力持久稳定,并在之后可以自由轻松取下纱筒,简单实用。单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涨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特别是一种新型涨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并纱机以及络筒机采用的纱筒涨紧技术原理为纱筒两端使用端部夹紧支架固定,通过端部锥度顶头的正压力及摩檫力固定住纱筒,使纱筒与卷绕电机轴保持旋转一致性,而一般的纱筒夹紧结构,都是通过弹簧伸缩的拉或压应力实现纱筒夹紧的,弹簧力过小容易造成纱筒掉落、纱筒打滑等现象;弹簧力过大容易造成纱筒端头磨损甚至开裂;且常规的纱筒夹紧机构的顶头材质都是采用金属合金或其他硬质塑料,当纱筒一直处于高速旋转、长时间频繁使用时,容易造成纱筒内壁唇口疲劳磨损,特别是边缘磨损掉落细小的金属或塑料颗粒污染了生产中的纱线,造成品质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涨紧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涨紧装置,包括固定架和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侧边设有电机和涨紧装置,所述涨紧装置包括纱筒、内筒及涨紧轴组件,所述内筒设于纱筒内侧表面,其内部为中空结构,两端为对称锥度圆台结构,涨轴穿过内筒并与其相互滑动连接,所述内筒外侧表面嵌有圈型弹簧,所述涨轴外侧表面与内筒内侧表面之间设有定位环,所述涨轴端部设有端部锥度圆台,所述内筒外侧表面,与所述端部锥度圆台相对的一边设有尾部锥度圆台,所述涨轴外侧,位于尾部锥度圆台之间套有压缩弹簧,所述固定架侧边,位于尾部锥度圆台正下方旋转连接设有把手,所述把手端部设有按钮,所述把手内侧表面,位于按钮正下方设有弹簧。
[0005]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外侧表面嵌有2-4根内筒弹簧。
[0006]进一步的,涨轴外侧,位于尾部圆台之间套有1-10根涨轴弹簧。
[0007]进一步的,所述涨轴外侧,位于尾部圆台之间套有涨轴弹簧的数量小于内筒外侧表面嵌有内筒弹簧的数量。
[0008]进一步的,所述涨轴外侧表面与内筒内侧表面之间设有2-3片定位环。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
技术实现思路
涉及到一种可以维持纱筒稳定涨紧的技术结构,让纱筒的固定状态更加牢固可靠,本装置在装置锁紧状态可以实现纱筒涨紧力持久稳定,并在消除锁紧后可以自由轻松取下纱筒,简单实用;利用此种新型稳定的纱筒涨紧装置可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涨紧力的可靠性以及整个过程操作的便捷性;在实际的纱筒卷制过程中,纱筒的规格、材质都会因为使用场合及功能的不一样而差异化,一般纱线染色前实用的松筒、络筒的纱筒都是镂空的,有的甚至采用整体镂空的弹性钢丝纱筒,普通端部夹紧的涨紧装置是不适用的,本案的新型结构可以完全解决这一问题;成品/半成品纱线的卷制品质是衡量一道工序,甚至一个纱线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生产过程中,纱筒与端部顶头摩擦产生的碎末或带颜色的粉尘会夹杂到纱线中,这是很多追求高质量生产
企业及下游客户不能容忍的,普通两端夹紧的结构形式是很难避免类似问题,但本案的新型结构完全可以解决这一难题,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控制了因机器功能不匹配而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源头。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原理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部分零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固定架1、电机2、涨紧装置3、内筒4、涨轴5、把手6、纱筒31、圈型弹簧41、定位环42、端部锥度圆台51、尾部锥度圆台52、压缩弹簧53、按钮61、弹簧62。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涨紧装置,包括固定架1和电机2,所述固定架1侧边设有电机2和涨紧装置3,所述涨紧装置3包括纱筒31和内筒4,所述内筒4设于纱筒31内侧表面,内筒4由涨瓦组成,其内部为中空结构,两端为对称锥度圆台结构,涨轴5穿过内筒4并与其相互滑动连接,所述内筒4外侧表面嵌有圈型弹簧41,所述涨轴5外侧表面与内筒4内侧表面之间设有定位环42,所述涨轴5端部设有端部锥度圆台51,所述内筒4外侧表面,与所述端部圆台51相对的一边设有尾部锥度圆台52,所述涨轴5外侧,位于尾部锥度圆台52之间套有压缩弹簧53,所述固定架1侧边,位于尾部圆台52正下方旋转连接设有把手6,所述把手6端部设有按钮61,所述把手6内侧表面,位于按钮61正下方设有弹簧62。
[0017]进一步的,所述内筒4外侧表面嵌有2-4根圈型弹簧41。
[0018]进一步的,涨轴5外侧,位于尾部圆台52之间套有1-10根压缩弹簧53。
[0019]进一步的,所述涨轴5外侧,位于尾部圆台52之间套有压缩弹簧53的数量小于内筒4外侧表面嵌有圈型弹簧41的数量。
[0020]进一步的,所述涨轴5外侧表面与内筒4内侧表面之间设有2-3片定位环42。
[0021]如图1-4所示:
[0022]A.当需要使用本申请进行涨紧(涨紧纱筒)作业时,用手握住把手6按住按钮61接触对把手6整体的固定控制,然后将把手从左向右旋转,使把手6顶部脱离尾部锥度圆台52后侧方的限位台阶,位于涨轴5外侧,位于尾部圆台52之间套有压缩弹簧53,当把手6顶部脱离尾部圆台52后侧方的限位台阶时,受压缩弹簧53的回弹力影响会通过尾部圆台52推动涨轴5在内筒4内做位移运动,而在受压缩弹簧53的回弹力的影响下,由于内筒4外侧表面嵌有圈型弹簧41,当压缩弹簧53的挤压力释放,弹簧处于受力状态时(即压缩弹簧53受到内筒4传递给锥度圆台52一端锥面的挤压力),由于圈型弹簧41挤压内筒4径向收缩;收缩的最终状态是内筒4两端内侧的锥度面贴紧于首尾锥度圆台51、52的锥面,之后松开按钮61,弹簧62使按钮61回弹限位,此时纱筒31被牢牢涨紧在内筒4的外壁上,内筒4及其他组件达到一个相互锁紧的稳定状态;
[0023]B.当需要使用本申请进行解除涨紧(释放纱筒)作业时,首先,按住按钮61并从右向左旋转,使把手6顶部接触尾部锥度圆台52后侧方的限位台阶,带动尾部锥度圆台52整体和涨轴5向后做位移运动,在拉动尾部锥度圆台52的过程中,压缩弹簧53受压力影响进行收缩,而此时圈型弹簧41向外扩张释放回弹力,使得涨轴5整体能够完全复位,涨轴5端部设有的端部锥度圆台51同样与内筒4端部的锥度圆台结构相互配合做出限位,之后松开按钮61,弹簧62使按钮61回弹限位,内筒4除受到圈型弹簧41的束缚力之外,两端不均不受力,此时纱筒31可以轻松装入内筒4以及从内筒4取下。另外,所述涨轴5外侧表面与内筒4内侧表面之间设有定位环42,能够对内筒4进行限位,防止涨轴5空转造成内筒4挣脱外侧圈型弹簧41的束缚解体甩出,对操作者造成人身伤害。
[0024]以上实施例在相互不对立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进一步实施。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涨紧装置,包括固定架(1)和电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侧边设有电机(2)和涨紧装置(3),所述涨紧装置(3)包括纱筒(31)和内筒(4),所述内筒(4)设于纱筒(31)内侧表面,由片状涨瓦组成,其内部为中空结构;,涨轴(5)穿过内筒(4)并与其相互滑动连接,所述内筒(4)外侧表面套有圈型弹簧(41),所述内筒(4)内侧表面之间设有定位环(42),所述涨轴(5)端部设有端部锥度圆台(51),所述内筒(4)外侧表面,与所述端部锥度圆台(51)相对的一边设有尾部锥度圆台(52),所述涨轴(5)外侧,位于尾部锥度圆台(52)之间套有压缩弹簧(53),所述固定架(1)侧边,位于尾部锥度圆台(52)正下方设有旋转连接把手(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伟姚卫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英迈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