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气举装置和管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140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井下气举装置和管柱,该井下气举装置包括送放芯轴、送放芯轴、可选择性设置在所述送放芯轴的下端的中心筒、套设在所述送放芯轴的外侧的第一卡挂件、套设在所述中心筒的外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卡挂件的下端的坐封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中心筒的下端的单向流组件,其中,所述单向流组件使得流体能从下到上方向流动,该该井下气举装置采用半气举的方式进行,具有井底回压低、井筒内积液不会被气举压力压回地层的优点,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下气举装置和管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井井下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井下气举装置和管柱。

技术介绍

[0002]在油气井生产后期,可以由地面注入高压气体到井中,利用气体的能量逐渐举升井筒中的液体,使井恢复生产能力。这种方式被称为气举排水采气技术。
[0003]现有技术中,常常利用光油管采气管柱进行气举,这种气举方式被称为开式气举。该种气举方式往往存在将井筒积液压回到地层中的可能,导致气举效率降低,影响气井稳产。
[0004]由此,专利技术一种具有更高效率的气举装置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的部分或者全部,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井下气举装置和管柱。该井下气举装置构造为后置式,即将能与其配合的第二卡挂件先下入到井筒内,在后续需要排水采气时,才下入与提前下入的第二卡挂件配合的该井下气举装置,便可以实现气举。而第二卡挂件为筒状,并不影响管柱内通径和后期作业。另外,该井下气举装置采用半气举的方式进行,具有井底回压低、井筒内积液不会被气举压力压回地层的优点,效率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井下气举装置,包括:
[0007]送放芯轴,
[0008]可选择性设置在所述送放芯轴的下端的中心筒,
[0009]套设在所述送放芯轴的外侧的第一卡挂件,
[0010]套设在所述中心筒的外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卡挂件的下端的坐封组件,
[0011]设置在所述中心筒的下端的单向流组件,其中,所述单向流组件使得流体能从下到上方向流动。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流组件具有:
[0013]开口端与所述中心筒固定连接的桶状的单向流主体,在所述单向流主体的底壁上设置有连通孔,
[0014]设置在所述单向流主体的内腔中的用于盖合所述连通孔的堵盖,
[0015]穿过所述单向流主体的底壁的与所述堵盖固定连接的限位杆
[0016]设置在所述单向流主体的外侧的用于与所述限位杆固定的限位块。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的具有在从下到上方向上内径逐渐增加的扩口段,在所述堵盖上设置楔形的与所述扩口段配合的插入部。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坐封组件具有:
[0019]外筒,所述外筒套设在所述中心筒的外侧且上端延伸到所述第一卡挂件的内腔中并与其固定连接,
[0020]胶筒,所述胶筒套设在所述外筒的外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卡挂件的下端,所述胶筒包括相对于所述外筒固定的固定端,以及沿着轴向而从所述固定端延伸出去的自由端,其中,在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自由端之间,所述胶筒与所述外筒间隔开而形成空闲空间;以及
[0021]插入体,所述插入体的下端固定套设在所述中心筒的外壁上且上端延伸到所述空闲空间内,在所述中心筒带动插入体上移过程中插入体推动所述胶筒径向运动。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胶筒的朝向所述空闲空间的一侧间隔式设置多个伞骨状的金属接触件,在所述插入体插入到所述空闲空间内时,所述金属接触件与所述插入体的外表面相接合。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外筒与所述胶筒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
[0024]或/和在所述外筒与所述中心筒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
[0025]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中心筒的外壁上设置卡簧,并在所述外筒的内壁上间隔式设置有多个能与所述卡簧配合的卡簧槽。
[002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放芯轴与所述中心筒通过剪切销连接,
[0027]和/或在所述外套的内壁上设置用于防止所述中心筒上移的限位环。
[002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挂件具有第一卡挂件本体、由所述第一卡挂件本体轴向向上延伸的周向间隔的弹性爪和突出式设置在所述弹性爪的外周壁上的第一卡挂部,在所述第一卡挂件本体的内壁上嵌设有棘齿座。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管柱,包括一个或多个筒状的第二卡挂件,并且至少有一个第二卡挂件能与上述的井下气举装置的第一卡挂件配合。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井下气举装置的下端设置有单向流组件,则具有井底回压低,井筒内积液不会被气举压力压回地层等优点,气举效率高效果好同时,而且,该井下气举装置为后置式,也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将能与其配合的第二卡挂件先下入到井筒内,在需要排水采气时,才下入该井下气举装置。而先下入的第二卡挂件为筒状,并不影响管柱内通径和后期气井作业。还有,该井下气举装置通过卡挂连接而与先下入的管柱配合,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31]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
[0032]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井下气举装置的下入状态示意图;
[0033]图2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井下气举装置的胶筒坐封状态示意图;
[0034]图3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井下气举装置的打捞状态示意图;
[0035]图4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胶筒的部分剖面图;
[0036]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38]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井下气举装置100。如图1所示,该气举装置100包括送放芯轴1、中心筒2、单向流组件3、第一卡挂件4和坐封组件。其中,送放芯轴1呈柱状,用于将气举装置100下入到指定位置后被提出。中心筒2设置在送放芯轴11的下端,主要起支撑以及
过流作用。并且,中心筒2可以选择性地与送放芯轴1相连接,以使得在将气举装置100送放到位并完成封隔后,可以断开送放芯轴1与中心筒2的连接,而将送放芯轴1提出井筒。第一卡挂件4套设在送放芯轴1的外壁上,用于与管柱(图中只是画出了管柱的第二卡挂件200部分)的第二卡挂件200配合,从而实现卡接以限定井下气举装置100的位置。坐封组件设置中心筒2的外侧,并位于第一卡挂件4的下端,用于封堵井下气举装置100与管柱之间的环空。单流组件3设置在中心筒2的下端,使得流体能从下到上方向流动,以实现半闭式气举。
[0039]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管柱。如图1所示,管柱包括第二卡挂件200。该第二卡挂件200为筒状结构,并在其内壁上构造有第二卡挂部201。在施工过程中,第二卡挂件200跟随管柱先被下入到井筒中。根据施工需要,可以在管柱上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第二卡挂件200,以在采油气过程中,下入例如井下气举装置100类似的工具与第二卡挂件200实现卡接配合。这种方式还能保证在不同时期下入不同的工具以与井下的合适位置的第二卡挂件200匹配。该方式还能保证在同一时期下入多个不同或相同的工具以与位于不同位置的第二卡挂件200匹配。
[0040]在施工过程中,将筒状的第二卡挂件200设置在管柱上,并随着管柱被先下入到井筒内。在压裂施工完成后,根据油气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送放芯轴,可选择性设置在所述送放芯轴的下端的中心筒,套设在所述送放芯轴的外侧的第一卡挂件,套设在所述中心筒的外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卡挂件的下端的坐封组件,设置在所述中心筒的下端的单向流组件,其中,所述单向流组件使得流体能从下到上方向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流组件具有:开口端与所述中心筒固定连接的桶状的单向流主体,在所述单向流主体的底壁上设置有连通孔,设置在所述单向流主体的内腔中的用于盖合所述连通孔的堵盖,穿过所述单向流主体的底壁的与所述堵盖固定连接的限位杆设置在所述单向流主体的外侧的用于与所述限位杆固定的限位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的具有在从下到上方向上内径逐渐增加的扩口段,在所述堵盖上设置楔形的与所述扩口段配合的插入部。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井下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封组件具有:外筒,所述外筒套设在所述中心筒的外侧且上端延伸到所述第一卡挂件的内腔中并与其固定连接,胶筒,所述胶筒套设在所述外筒的外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卡挂件的下端,所述胶筒包括相对于所述外筒固定的固定端,以及沿着轴向而从所述固定端延伸出去的自由端,其中,在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自由端之间,所述胶筒与所述外筒间隔开而形成空闲空间;以及插入体,所述插入体的下端固定套设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映奇杜洋邹东来付先惠曾兴平许剑赵哲军滕汶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