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098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圆筒体、进水管、出水管、曝气池和升流反应池,曝气池、升流反应池中分别设置曝气单元、布水管,曝气池经回流管与升流反应池相通,升流反应池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堰、集水槽,出水堰与集水槽相连通;集水槽经曝气池进水管与曝气池相连通;曝气池的两侧设置有上、下挡板,挡板与圆筒体之间形成沉淀区,出水管与沉淀区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设备,利用圆筒体的内部空腔无死角的特点,避免了污泥堆积;曝气实现了污水在曝气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更具体的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由升流式反应池与曝气池之间的压力差与液位差形成污水的自循环,在曝气池内单独曝气提供的溶解氧循环到整个反应池内,并在曝气池内通过挡板单设沉淀区,对反应池内污水深度处理,达到较高水质要求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环境中包含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高浓度有机废水不但使水体失去使用价值,更严重影响水体附近人民的正常生活,同时在水体和土壤中不断积累、储存而危害环境,常用的处理有机废水的工艺包含A2/O工艺、SBR工艺、好氧颗粒污泥工艺、MBR工艺等,其中好氧颗粒污泥工艺中,好氧颗粒污泥是一种微生物多样性高的一类微生物聚集体,它具有沉淀性能良好、不易发生污泥膨胀、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其内部集不同性质的微生物于一体,由外到内包含好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当处理高浓度有机氨氮废水时,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0003]目前国内外对好氧颗粒污泥工艺已经展开的全面的研究,但在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与使用方面仍存在问题,在反复的运行中好氧颗粒污泥容易解体,且大多数设备存在死角导致污泥堆积,时间久了污泥发黑上浮,增大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以及处理污水的难度。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圆筒式污水处理设备不易产生污泥堆积死角,由升流式反应池与曝气池之间的压力差与液位差形成污水的自循环,沉淀性能较差的污泥从沉淀区内的出水口排出,该污水处理设备得以更高效的利用以及培养好氧颗粒污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0006]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圆筒体、进水管、出水管、曝气池和升流反应池,圆筒体横向放置,圆筒体中设置有横向布置的隔板,隔板将圆筒体的内部空腔分割为曝气池和升流反应池;曝气池、升流反应池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曝气单元、布水管,布水管上开设有布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经回流管与升流反应池相通,回流管的上端与曝气池的上部相通,下端与布水管相连通,进水管与回流管的上部相连通;升流反应池的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出水堰,升流反应池靠近曝气池一端的上部设置有集水槽,出水堰的端部与集水槽相连通;集水槽经曝气池进水管与曝气池相连通,曝气池进水管的上端与进水槽相连通,下端与曝气池的下部相连通;所述曝气池的两侧由上至下分别设置有上挡板和下挡板,上挡板和下挡板与圆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沉淀区,上挡板的上沿与圆筒体的内部相接触,下挡板的下沿与圆筒体的内壁不接触,以便在沉淀
的污泥滑落到曝气池的底部;上挡板与下挡板之间形成便于污水进入沉淀区的小回流通道,出水管与沉淀区的上部相连通,升流反应池中培养有颗粒污泥。
[0007]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所述布水孔以朝下的形式开设于布水管的下表面上,布水孔的朝下出水将升流反应池底部的污泥冲散,防止污泥淤积。
[0008]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所述回流管的上端开设有与其相连通的回流槽,回流槽的上沿为锯齿状。
[0009]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所述曝气池和升流反应池上方的圆筒体上分别开设有对其内部状况进行观察的第一检查口和第二检查口。
[0010]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所述出水堰的上沿为实现均匀进水的锯齿状。
[0011]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a).曝气和自循环,在曝气单元的曝气作用下对曝气池中的污水进行充氧,同时曝气使得曝气池底部污水密度减小而水压降低,以及曝气池的液面上升,在水压差的作用下迫使集水槽中的污水经曝气池进水管流入,在液位差的作用下使得曝气池上部的污水经回流管流入升流反应池,曝气不仅实现了对污水的曝气充氧,还实现了污水在曝气池-升流反应池-出水堰-集水槽之间的循环流动,无需外界动力源;b).进水和布水,待处理污水经进水管进入回流管,并在回流管中与回水混合后流入布水管,然后经布水管上朝下的布水孔流出,实现了待污水在升流反应池底部的均匀布水,同时朝下出水还可将底部的污泥冲散,防止污泥淤积;c).硝化和反硝化反应,经布水管上的布水孔流出的污水,在升流反应池中均匀上升的过程中,在升流反应池的下部,好氧颗粒污泥或者沉淀性能好的污泥中微生物利用进水中氨氮和溶解氧进行硝化反应,将污水中氨氮转化为硝态氮;随着污水的上升和溶解氧的不断消耗,污水进入升流反应池上部的缺氧、厌氧区域,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利用进水管污水提供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反应,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去除;同时,好氧颗粒污泥内部由于溶解氧传质阻力的存在,由外到内分为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在好氧区进行对氨氮的硝化作用,在缺氧区进行有机物的降解以及硝态氮的反硝化作用;在厌氧反应区对有机物进一步的去除,在好氧颗粒污泥内部实现对氨氮的同步硝化反硝化;d).集水和出水,升流反应池上部的污水流入出水堰,并由出水堰流入至集水槽中,再经曝气池进水管由集水槽流入到曝气池中;曝气池中的污水在曝气单元的曝气作用下,少量污水经下回流通道流入沉淀区,污水在沉淀区中无外界扰动环境下发生自然沉降,沉降后的污泥落入曝气池的底部经曝气后再次参与循环,沉淀区中上部沉淀后的污水经出水管排出;污水在曝气池与升流反应池之间进行十几至几十次的循环处理后,实现对污水中氨氮和有机物的有效去除,使出水达到排放标准。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圆筒体中的隔板将其内部空腔分割为曝气池和升流反应池,由于圆筒体横向水平放置,利用了圆
筒体的内部空腔无死角的特点,使得所形成的曝气池和升流反应池中不会产生污泥堆积死角,避免了长时间堆积所造成的污泥发黑上浮,有利于培养出对污水处理效果良好的(好氧)颗粒污泥,为污水脱氮处理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0013]在曝气池中曝气单元的曝气作用下,不仅实现了对污水的充氧,而且还使得曝气池中液面上升和底部水压降低,在液位差的作用下使得曝气池上部的污水经回流管流入升流反应池中,在水压差的作用下又促使升流反应池中的污水经曝气池进水管进入曝气池,这样,曝气单元的曝气实现了污水在曝气池-升流反应池之间的循环流动,无需外界动力源,降低了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
[0014]进一步地,通过在曝气池的两侧设置上、下挡板,使得上、下挡板与圆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沉淀区,曝气池中的污水随曝气上升的过程中,少量污水经上、下挡板之间的小回流通道进入沉淀区,由于上下挡板的作用,污水会在无外界水流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自然沉降,沉降后的污泥落入曝气池的底部重新参与循环,沉淀区的上部污水则经出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圆筒体(1)、进水管(5)、出水管(6)、曝气池(3)和升流反应池(4),圆筒体横向放置,圆筒体中设置有横向布置的隔板(2),隔板将圆筒体的内部空腔分割为曝气池和升流反应池;曝气池、升流反应池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曝气单元(7)、布水管(9),布水管上开设有布水孔(20);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经回流管(8)与升流反应池相通,回流管的上端与曝气池的上部相通,下端与布水管相连通,进水管与回流管的上部相连通;升流反应池的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出水堰(10),升流反应池靠近曝气池一端的上部设置有集水槽(11),出水堰的端部与集水槽相连通;集水槽经曝气池进水管(12)与曝气池相连通,曝气池进水管的上端与进水槽相连通,下端与曝气池的下部相连通;所述曝气池的两侧由上至下分别设置有上挡板(14)和下挡板(15),上挡板和下挡板与圆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沉淀区(19),上挡板的上沿与圆筒体的内部相接触,下挡板的下沿与圆筒体的内壁不接触,以便在沉淀的污泥滑落到曝气池的底部;上挡板与下挡板之间形成便于污水进入沉淀区的小回流通道(16),出水管与沉淀区的上部相连通,升流反应池中培养有颗粒污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孔(20)以朝下的形式开设于布水管(9)的下表面上,布水孔的朝下出水将升流反应池底部的污泥冲散,防止污泥淤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8)的上端开设有与其相连通的回流槽(13),回流槽的上沿为锯齿状。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3)和升流反应池(4)上方的圆筒体(1)上分别开设有对其内部状况进行观察的第一检查口(17)和第二检查口(18)。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堰(10)的上沿为实现均匀进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伟康李博施棋刘丽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山自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