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有机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022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鸡粪3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有机肥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肥生产
,具体为一种生物有机肥。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70 年代以后,因化肥具有便于贮运、施用简单、见效快的优点,加上畜禽养殖特点的演变和务农劳动力的转移,特别是畜禽粪含水量大、恶臭、带来处理、运输、施用的不方便,更加剧了畜禽粪直接还田的难度,致使在广大农村肥料施用由畜禽肥为主转变为化肥占主导地位。这不仅使土壤板结,土质逐年下降,而且也使畜禽粪由宝变为废弃物,失去了应用的出路,使其从“利”变成了“害”,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大量使用也对水质、土壤和环境等带来了潜在威胁。农产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产品有毒残留成份越来越高,农产品品质逐步下降,市场竞争力也随之减弱。大众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后,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这与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降低形成尖锐的矛盾。
[0003]据农业部官方数据,我国有机肥每年需求量为5000多万吨,其中类似驱虫、抑菌、改土、促根等功能性有机肥的需求量更是达到了30-40%,特别是在果树、香蕉、甘蔗、番茄、瓜果蔬菜、大棚蔬菜、棉花、小麦、水稻等各种作物的需求量将近2000万吨。目前,畜禽粪使用技术已经有较大进步,多采用微生物发酵剂进行发酵除臭处理,提高了运输便利性,降低了环境污染。但是,目前生物菌剂对肥料处理技术较为粗糙,一般是直接将生物菌剂与畜禽粪混合,然后渥堆发酵,其处理周期较长,一般要超过30天才能较好去除臭味和有害物质,这在较大程度上限值了畜禽粪的推广应用。
[0004]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有机肥,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搭配合理,能够更好的去除畜禽粪中的有害成分,并且采用了更为精细化的发酵处理方法,大大缩短了肥料处理周期。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的生物有机肥,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鸡粪300-500份、谷壳100-5300份、微生物菌剂A 2-5份;复合微生物菌剂B1-3份;所述的微生物菌剂A由以下菌剂混合而成:酵母菌、嗜热侧孢霉、细黄链霉菌;所述的微生物菌剂B为地衣芽孢菌。
[0007]所述的微生物菌剂A中各成分用量比为:酵母菌:嗜热侧孢霉:细黄链霉菌=1-2:1:1-2。
[0008]所用的各个菌种的每克含量为:酵母菌20亿/克,嗜热侧孢霉20亿/克,细黄链霉菌20亿/克,地衣芽孢菌20亿/克。
[0009]所述的生物有机肥,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在地面上挖出肥料沟,沟深度为30-80cm,肥料沟区域上设有遮阳棚,所述的遮阳棚的覆盖整个肥料沟区域;B、将全部的鸡粪、谷壳混合,加入70%量的微生物菌剂A,混合均匀后,铺设在肥料沟内,进行2-3天的第一次发酵;其间,每隔半天为微耕机翻动一次;C、然后使用微耕机进行深耕翻动,翻动的同时,将剩余30%量的微生物菌剂A以水稀释后,均匀喷洒,使得微生物菌剂A与肥料沟内的肥料混合均匀,进行第二次发酵2-4天,其间,每天用微耕机深耕翻动一次;D、第二次发酵完成后,使用微耕机进行深耕翻动,同时加入用水稀释后的微生物菌剂B,均匀喷洒,使得微生物菌剂B与肥料沟内的肥料混合均匀,在肥料沟上整体覆盖上塑料膜,无氧发酵2-3天,即得。
[0010]所述的步骤B中,将鸡粪、谷壳、微生物菌剂A混合铺设与肥料沟内时,控制混合物的量,使其上沿不超出肥料沟的沟面。
[0011]所述的肥料沟的宽度为1-1.5米,每条肥料沟之间间距40—80cm,作为人工作业通道。
[0012]所述的遮阳棚的高度为3-6米。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将发酵菌剂分为两组,微生物菌剂A可以有效去除病原微生物、虫卵、杂草种子,并且去除鸡粪臭味,减少了环境污染。微生物菌剂B在覆盖塑料薄膜后,形成低氧环境发酵,地衣芽孢菌在此环境下,能够更好发挥其夺氧作用机制,进一步抑制肥料中的致病菌,从而提升了肥料质量,进一步避免其对农作物的不良影响。
[0014]本专利技术利用开设地沟的形式进行发酵,一方面,能够有利于肥料发酵温度提升,加快发酵速度,另一方面,为微耕机的应用打下来良好的基础,应用微耕机翻动,翻动速度更快,更均匀,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且也能够提升发酵处理时间,更好的保持了农家肥的营养成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6]实施例1鸡粪300kg、谷壳100kg、微生物菌剂A 2kg;复合微生物菌剂B 1kg;所述的微生物菌剂A由以下菌剂混合而成:酵母菌、嗜热侧孢霉、细黄链霉菌;所述的微生物菌剂A中各成分用量比为:酵母菌:嗜热侧孢霉:细黄链霉菌=1:1:1。
[0017]所述的微生物菌剂B为地衣芽孢菌。
[0018]所用的各个菌种的每克含量为:酵母菌20亿/克,嗜热侧孢霉20亿/克,细黄链霉菌20亿/克,地衣芽孢菌20亿/克。
[0019]所述的生物有机肥,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在地面上挖出肥料沟,沟深度为30cm,肥料沟区域上设有遮阳棚,所述的遮阳棚的覆盖整个肥料沟区域;B、将全部的鸡粪、谷壳混合,加入70%量的微生物菌剂A,混合均匀后,铺设在肥料沟内,进行2天的第一次发酵;其间,每隔半天为微耕机翻动一次;
C、然后使用微耕机进行深耕翻动,翻动的同时,将剩余30%量的微生物菌剂A以水稀释后,均匀喷洒,使得微生物菌剂A与肥料沟内的肥料混合均匀,进行第二次发酵2天,其间,每天用微耕机深耕翻动一次;D、第二次发酵完成后,使用微耕机进行深耕翻动,同时加入用水稀释后的微生物菌剂B,均匀喷洒,使得微生物菌剂B与肥料沟内的肥料混合均匀,在肥料沟上整体覆盖上塑料膜,无氧发酵2天,达到合格并无臭标准。
[0020]所述的步骤B中,将鸡粪、谷壳、微生物菌剂A混合铺设与肥料沟内时,控制混合物的量,使其上沿不超出肥料沟的沟面。
[0021]所述的肥料沟的宽度为1米,每条肥料沟之间间距40cm,作为人工作业通道。
[0022]所述的遮阳棚的高度为3米。
[0023]实施例2鸡粪500kg、谷壳300kg、微生物菌剂A 5kg;复合微生物菌剂B 3kg;所述的微生物菌剂A由以下菌剂混合而成:酵母菌、嗜热侧孢霉、细黄链霉菌;所述的微生物菌剂A中各成分用量比为:酵母菌:嗜热侧孢霉:细黄链霉菌=2:1:2。
[0024]所述的微生物菌剂B为地衣芽孢菌。
[0025]所用的各个菌种的每克含量为:酵母菌20亿/克,嗜热侧孢霉20亿/克,细黄链霉菌20亿/克,地衣芽孢菌20亿/克。
[0026]所述的生物有机肥,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在地面上挖出肥料沟,沟深度为80cm,肥料沟区域上设有遮阳棚,所述的遮阳棚的覆盖整个肥料沟区域;B、将全部的鸡粪、谷壳混合,加入70%量的微生物菌剂A,混合均匀后,铺设在肥料沟内,进行3天的第一次发酵;其间,每隔半天为微耕机翻动一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鸡粪300-500份、谷壳100-300份、微生物菌剂A2-5份;复合微生物菌剂B1-3份;所述的微生物菌剂A由以下菌剂混合而成:酵母菌、嗜热侧孢霉、细黄链霉菌;所述的微生物菌剂B为地衣芽孢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菌剂A中各成分用量比为:酵母菌:嗜热侧孢霉:细黄链霉菌=1-2:1: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各个菌种的每克含量为:酵母菌20亿/克,嗜热侧孢霉20亿/克,细黄链霉菌20亿/克,地衣芽孢菌20亿/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在地面上挖出肥料沟,沟深度为30-80cm,肥料沟区域上设有遮阳棚,所述的遮阳棚的覆盖整个肥料沟区域;B、将全部的鸡粪、谷壳混合,加入70%量的微生物菌剂A,混合均匀后,铺设在肥料沟内,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濠玮孔庆洲丘寿勇丘宗明陈东丘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晋有有机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