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衬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992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衬墙结构,内衬墙结构贴设于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的顶部设有围檩,围檩的宽度大于地下连续墙的宽度,围檩靠近基坑内侧的一侧部分凸伸于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内衬墙结构包括:沿着围檩靠近基坑内侧的一侧和地下连续墙靠近基坑内侧的一侧铺设的第一防水层;以及固设于基坑内侧且与围檩和地下连续墙连为一体的内衬墙,部分包裹围檩,第一防水层对围檩和内衬墙之间以及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之间起到防水防渗的作用,避免了围檩、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间的渗水问题。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间的渗水问题。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间的渗水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衬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指一种内衬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中,围檩通常设置在地下连续墙之上,地下连续墙的一侧为基坑外侧,另一侧为基坑内侧,在围檩的宽度大于地下连续墙的宽度的情况下,在基坑外侧处地下连续墙的侧部和围檩的侧部相平齐且固设有导墙,在基坑内侧处地下连续墙的侧部和围檩的侧部施工内衬墙,在基坑内侧处围檩部分伸出于地下连续墙,容易在地下连续墙顶和围檩之间形成渗水路径,导致围檩、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间的渗水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内衬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容易产生围檩、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间的渗水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衬墙结构,内衬墙结构贴设于地下连续墙,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部设有围檩,所述围檩的宽度大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宽度,所述围檩靠近基坑内侧的一侧部分凸伸于所述地下连续墙,所述内衬墙结构包括:
[0005]沿着所述围檩靠近所述基坑内侧的一侧和所述地下连续墙靠近所述基坑内侧的一侧铺设的第一防水层;以及
[0006]固设于所述基坑内侧且与所述围檩和所述地下连续墙连为一体的内衬墙,部分包裹所述围檩。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围檩和地下连续墙靠近基坑内侧的一侧铺设第一防水层,内衬墙与围檩和地下连续墙连为一体并部分包裹围檩,该第一防水层位于围檩和内衬墙之间以及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之间,进而对围檩和内衬墙之间以及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之间起到防水防渗的作用,避免了围檩、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间的渗水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内衬墙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围檩顶面之上的第二防水层。
[0009]本专利技术内衬墙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沿着所述围檩的长度方向开设于所述围檩顶面的剪力槽以及放置于所述剪力槽内的止水条;
[0010]所述第一防水层覆盖所述剪力槽。
[0011]本专利技术内衬墙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围檩凸伸的部分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相交处的阴角防水结构,所述阴角防水结构上位于所述围檩和所述地下连续墙之间形成有一斜面。
[0012]本专利技术内衬墙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第三防水层和保温层;
[0013]所述内衬墙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内衬墙相平齐的顶板;
[0014]所述第三防水层铺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围檩之上,且于所述围檩的端部处弯折后铺设于内衬墙的侧部并部分铺设于所述围檩之上;
[0015]所述保温层沿着所述第三防水层的长度方向铺设于所述第三防水层之上。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内衬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内衬墙结构贴设于地下连续墙,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部设有围檩,所述围檩的宽度大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宽度,所述围檩靠近基坑内侧的一侧部分凸伸于所述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提供第一防水层,将所述第一防水层铺设于所述围檩靠近所述基坑内侧的一侧和所述地下连续墙靠近所述基坑内侧的一侧;以及
[0018]根据内衬墙的设置位置于所述基坑内侧施工所述内衬墙,使所述内衬墙与所述围檩和所述地下连续墙连为一体并部分包裹所述围檩。
[0019]本专利技术内衬墙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0020]提供防水涂料,将所述防水涂料涂布于所述围檩的顶面并形成第二防水层。
[0021]本专利技术内衬墙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0022]于所述围檩的顶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剪力槽;
[0023]提供止水条,将所述止水条放置于所述剪力槽内。
[0024]本专利技术内衬墙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0025]于所述围檩凸伸的部分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相交处涂抹防水砂浆并形成阴角防水结构,使所述阴角防水结构上位于所述围檩和所述地下连续墙之间形成一斜面。
[0026]本专利技术内衬墙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0027]于所述内衬墙的顶部施工顶板,使所述内衬墙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且相平齐;
[0028]提供第三防水层,将所述第三防水层铺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围檩之上,且于所述围檩的端部处弯折后铺设于内衬墙的侧部并部分铺设于所述围檩之上;
[0029]提供保温层,沿着所述第三防水层的长度方向于所述第三防水层之上铺设所述保温层。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由本专利技术内衬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2]图3为由本专利技术内衬墙结构的配筋图。
[0033]图中:围檩-1,剪力槽-11,止水条-12,地下连续墙-2,第一竖向钢筋-21,第二竖向钢筋-22,第三竖向钢筋-23,第一防水层-3,第一压条-31,第一紧固件-32,内衬墙-4,第二防水层-5,阴角防水结构-6,顶板-7,第三防水层-8,第二压条-81,第二紧固件-82,保温层-9。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衬墙结构的施工方法,通过在围檩和地下连续墙靠近基坑内侧的一侧铺设第一防水层,内衬墙与围檩和地下连续墙连为一体并部分包裹围檩,该第一防水层位于围檩和内衬墙之间以及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之间,进而对围檩和内衬墙之间以
及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之间起到防水防渗的作用,避免了围檩、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间的渗水问题。
[00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内衬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0037]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内衬墙结构,内衬墙结构贴设于地下连续墙2,地下连续墙2顶部设有围檩1,围檩1的宽度大于地下连续墙2的宽度,围檩1靠近基坑内侧的一侧部分凸伸于地下连续墙2,内衬墙结构包括:沿着围檩1靠近基坑内侧的一侧和地下连续墙2靠近基坑内侧的一侧铺设的第一防水层3以及固设于基坑内侧且与围檩1和地下连续墙2连为一体的内衬墙4,内衬墙4部分包裹围檩。
[0038]本实施例中该结构通过在围檩1和地下连续墙2靠近基坑内侧的一侧铺设第一防水层3,内衬墙4与围檩1和地下连续墙2连为一体并部分包裹围檩1,该第一防水层3位于围檩1和内衬墙4之间以及地下连续墙2和内衬墙4之间,进而对围檩1和内衬墙4之间以及地下连续墙2和内衬墙4之间起到防水防渗的作用,避免了围檩1、地下连续墙2和内衬墙4间的渗水问题。
[0039]参见图1和图2,较佳地,第一防水层3上分别位于围檩1和地下连续墙2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压条31,第一压条31通过粘合剂固定于围檩1和地下连续墙2上,并通过若干个第一紧固件32于第一防水层3上靠近第一压条31的位置穿过第一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衬墙结构,内衬墙结构贴设于地下连续墙,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部设有围檩,所述围檩的宽度大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宽度,所述围檩靠近基坑内侧的一侧部分凸伸于所述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墙结构包括:沿着所述围檩靠近所述基坑内侧的一侧和所述地下连续墙靠近所述基坑内侧的一侧铺设的第一防水层;以及固设于所述基坑内侧且与所述围檩和所述地下连续墙连为一体的内衬墙,部分包裹所述围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围檩顶面之上的第二防水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衬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着所述围檩的长度方向开设于所述围檩顶面的剪力槽以及放置于所述剪力槽内的止水条;所述第一防水层覆盖所述剪力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衬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围檩凸伸的部分与所述地下连续墙的相交处的阴角防水结构,所述阴角防水结构上位于所述围檩和所述地下连续墙之间形成有一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防水层和保温层;所述内衬墙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内衬墙相平齐的顶板;所述第三防水层铺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围檩之上,且于所述围檩的端部处弯折后铺设于内衬墙的侧部并部分铺设于所述围檩之上;所述保温层沿着所述第三防水层的长度方向铺设于所述第三防水层之上。6.一种内衬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内衬墙结构贴设于地下连续墙,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顶部设有围檩,所述围檩的宽度大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虎杜高帅刘建华戴迎晨梅健伟滕源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