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单元、应用该导电单元的接电装置、展示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961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导电单元、应用该导电单元的接电装置、展示系统,该导电单元的结构紧凑且小巧,采用模块化设计,与接电装置可进行快速连接,可以保证接电装置在无明线的情况下随插随用,使用极其方便。且正极接触端和负极接触端分别为正极弹片末端向上折弯形成、负极弹片末端向下折弯形成,具有足够的弹性,在导电连接的过程中导电更加稳定。正极接触端设有两个且间隔布置,负极接触端设有两个且均位于两个正极接触端之间,以使正极接触端和负极接触端在上下方向呈错开布置,可减小导电单元的整体厚度,更加小巧化。更加小巧化。更加小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单元、应用该导电单元的接电装置、展示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单元、应用该导电单元的接电装置、展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展示装置需要连接电源时,大多数通过固定于墙壁的插座和设备插头连接取电,或者通过移动插座与墙壁上的固定插座连接取电。这些连接方式均属于明线连接,不仅接线外露造成不够整洁雅观,还不易变更连接位置。
[0003]由于这些展示装置作为接电装置经常需要被移动,因此如何给这些展示装置提供可移动的电源供给则成为商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导电单元、应用该导电单元的接电装置、展示系统,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0005]导电单元,它包括本体、正极弹片、负极弹片、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所述正极弹片安装在本体内且正极弹片末端伸出本体顶端并向上弯折以形成正极接触端,所述负极弹片安装在本体内且负极弹片末端伸出本体底端并向下弯折以形成负极接触端;所述正极导线一端伸入本体内且与正极弹片相连接,所述负极导线一端伸入本体内且与负极弹片相连接;
[0006]且,正极接触端至少设有两个且间隔布置,负极接触端至少设有两个且均位于两个正极接触端之间,以使正极接触端和负极接触端在上下方向呈错开布置。
[0007]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正极弹片还包括正极头端部和正极连接片,正极连接片一侧与正极头端部相连,正极连接片另一侧的两端部分别与两个正极接触端相连,正极头端部与正极导线一端相铆接配合;所述本体顶面设有两个正极穿孔,两个正极接触端分别从两个正极穿孔伸出;
[0008]所述负极弹片还包括负极头端部和负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一侧与负极头端部相连,负极连接片另一侧的两端部分别与两个负极接触端相连,负极头端部与负极导线一端相铆接配合;所述本体底面设有两个负极穿孔,两个负极接触端分别从两个负极穿孔伸出。
[0009]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正极连接片长度大于负极连接片长度且正极连接片位于负极连接片或负极接触端上方。
[0010]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导电单元还包括绝缘隔离片,该绝缘隔离片夹置在正极连接片与负极连接片之间或者正极连接片与负极接触端之间。
[0011]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本体设有分别与两个正极穿孔相连通的两个正极容置腔和分别与两个负极穿孔相连通的两个负极容置腔,两个负极容置腔均位于两个正极容置腔之间且均并排布置,两个正极接触端分别穿过两个正极容置腔后从正极穿孔伸出,两个负极接触端分别穿过两个负极容置腔后从负极穿孔伸出。
[0012]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本体内设有第一正极定位柱和第一负极定位柱,所述正
极连接片设有第一正极定位孔,负极连接片设有第一负极定位孔,所述第一正极定位柱与第一正极定位孔相插接配合,第一负极定位柱与第一负极定位孔相插接配合。
[0013]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本体内设有第二正极定位柱和第二负极定位柱,所述正极头端部设有第二正极定位孔,所述负极头端部设有第二负极定位孔,所述第二正极定位柱与第二正极定位孔相插接配合,所述第二负极定位柱与第二负极定位孔相插接配合。
[001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0015]接电装置,其应用上述所述的导电单元,该接电装置包括载体、接电本体和挂片,所述接电本体安装在载体上,所述挂片固接在载体上且其设有挂钩和安装凹槽,所述导电单元与安装凹槽相装配且其正极导线、负极导线分别与接电本体的正极端、负极端相接触。
[0016]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载体包括展示层板、鞋托或者展示灯架;所述接电本体包括展示光源或驱动电机。
[001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三是:
[0018]展示系统,其应用上述所述的接电装置,该展示系统包括导电立柱和所述接电装置,导电立柱设有挂槽、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通过挂片之挂钩挂接在挂槽上以将接电装置与导电立柱相连接,且正极接触端和负极接触端分别与正极导电条、负极导电条相接触。
[0019]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0020]1.该导电单元的结构紧凑且小巧,采用模块化设计,与接电装置可进行快速连接,可以保证接电装置在无明线的情况下随插随用,使用极其方便。且正极接触端和负极接触端分别为正极弹片末端向上折弯形成、负极弹片末端向下折弯形成,具有足够的弹性,在导电连接的过程中导电更加稳定。
[0021]正极接触端至少设有两个且间隔布置,负极接触端至少设有两个且均位于两个正极接触端之间,以使正极接触端和负极接触端在上下方向呈错开布置,可减小导电单元的整体厚度,更加小巧化。
[0022]2.正极弹片包括正极头端部、正极连接片和两个所述的正极接触端,负极弹片包括负极头端部、负极连接片和两个所述的负极接触端,使得正极弹片和负极弹片的结构简单,厚度更薄,本体的尺寸可以设计的更加小巧。
[0023]3.正极连接片长度大于负极连接片长度且正极连接片位于负极连接片或负极接触端上方,两个负极接触端均位于两个正极接触端之间,可保证两个正极接触端和两个负极接触端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错开。
[0024]4.绝缘隔离片夹置在正极连接片与负极连接片之间或者正极连接片与负极接触端之间,可保证正极弹片与负极弹片之间不会接触,进而避免了短路的发生。
[0025]5.通过第一正极定位柱与第一正极定位孔相插接配合、以及第二正极定位柱与第二正极定位孔相插接配合,可使得正极弹片与本体之间相对固定,不会晃动;第一负极定位柱与第一负极定位孔相插接配合以及第二负极定位柱与第二负极定位孔相插接配合,可使得负极弹片与本体之间相对固定,不会晃动。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图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导电单元的整体示意图。
[0028]图2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导电单元的侧视示意图。
[0029]图3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导电单元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之一。
[0030]图4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导电单元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之二。
[0031]图5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接电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之一。
[0032]图6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接电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之二。
[0033]图7绘示了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接电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4]图8绘示了再一较佳实施例的接电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0035]图9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展示系统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6]图10绘示了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展示系统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0038]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导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本体、正极弹片、负极弹片、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所述正极弹片安装在本体内且正极弹片末端伸出本体顶端并向上弯折以形成正极接触端,所述负极弹片安装在本体内且负极弹片末端伸出本体底端并向下弯折以形成负极接触端;所述正极导线一端伸入本体内且与正极弹片相连接,所述负极导线一端伸入本体内且与负极弹片相连接;且,正极接触端至少设有两个且间隔布置,负极接触端至少设有两个且均位于两个正极接触端之间,以使正极接触端和负极接触端在上下方向呈错开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弹片还包括正极头端部和正极连接片,正极连接片一侧与正极头端部相连,正极连接片另一侧的两端部分别与两个正极接触端相连,正极头端部与正极导线一端相铆接配合;所述本体顶面设有两个正极穿孔,两个正极接触端分别从两个正极穿孔伸出;所述负极弹片还包括负极头端部和负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一侧与负极头端部相连,负极连接片另一侧的两端部分别与两个负极接触端相连,负极头端部与负极导线一端相铆接配合;所述本体底面设有两个负极穿孔,两个负极接触端分别从两个负极穿孔伸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连接片长度大于负极连接片长度且正极连接片位于负极连接片或负极接触端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单元还包括绝缘隔离片,该绝缘隔离片夹置在正极连接片与负极连接片之间或者正极连接片与负极接触端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分别与两个正极穿孔相连通的两个正极容置腔和分别与两个负极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泽尤宝川
申请(专利权)人:上特展示厦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