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流接触端子及高压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251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电流接触端子及高压连接器。大电流接触端子包括第一端子板和第二端子板,第一端子板具有并排布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包括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弹性片,第一弹性片均呈波浪状且形成至少两个波谷;第二端子板具有并排布置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接触部包括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弹性片,第二弹性片均呈波浪状且形成至少两个波峰,波峰分别与波谷位置对应且相互之间弹性抵接或形成间隙。大电流接触端子与公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产生的接触电阻较小,长时间传输中,产生的热量较少,过电流的能力增强,增强载流能力。增强载流能力。增强载流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电流接触端子及高压连接器


[0001]本技术属于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大电流接触端子及高压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工业领域(如新能源电动汽车),高压设备使用的端子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端子的大电流传输能力是重要环节。传统的高压连接器实现电连接的母端子,为弧形的弹片接触结构,在传输大电流时,弹片接触点与外部公端子接触产生接触电阻,在长时间传输大电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弹片的弹性逐渐降低,使弹片施加给公端子的压力减少,从而导致发热量不断增加,这样影响电气设备的电流传输,甚至造成设备失效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电流接触端子及高压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高压连接器的接触端子会因为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影响其电流传输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电流接触端子,包括:
[0005]第一端子板,具有并排布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弹性片,各所述第一弹性片均呈波浪状且形成至少两个波谷;
[0006]第二端子板,具有并排布置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包括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弹性片,各所述第二弹性片均呈波浪状且形成至少两个波峰,各所述波峰分别与各所述波谷位置对应且相互之间弹性抵接或形成间隙。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接触部还包括连接于各所述第一弹性片的端部的第一桥式片,所述第一桥式片垂直于各所述第一弹性片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接触部还包括连接于各所述第二弹性片的端部的第二桥式片,所述第二桥式片垂直于各所述第二弹性片的延伸方向。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桥式片与所述第二桥式片之间形成一锥形开口,且所述第一桥式片与所述第二桥式片分别沿相反方向倾斜。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侧通过至少一个连接片连接;
[0010]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的第二侧设置有钩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个的第二侧设置有缺槽,所述钩片搭设于所述缺槽中。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的端部设置有插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个设置有插槽,所述插片插入所述插槽中。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子板与所述第二端子板均采用金属板弯折成型。
[0013]可选地,大电流接触端子还包括:
[0014]支架,所述支架包覆于所述第一端子板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端子的外表面并箍紧
所述第一端子板和所述第二端子板。
[0015]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抵压于所述第一端子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压板抵压于所述第二端子板的下表面;
[0016]所述第一压板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二压板的第一侧通过至少一个连接侧板连接;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中的一个的第二侧设置有扣板,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的另一个的第二侧设置有扣槽,所述扣板扣设于所述扣槽中。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压板对应各所述第一弹性片的波谷的位置冲压成型有抵压于所述波谷的上表面的第一抵压片,所述第二压板对应各所述第二弹性片的波峰的位置冲压成型有抵压于所述波峰的下表面的第二抵压片。
[00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电流接触端子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第一端子板与第二端子共同用于夹持公端子,即可以将公端子于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插入,直至各个第一弹性片的波谷和各个第二弹性片的波峰分别抵接在公端子的相对两个表面,从而与公端子实现电性导通;由于,第一弹性片具有至少两个与公端子接触的波谷,以及第二弹性片具有至少两个与公端子接触的波峰,这样,使得整个大电流接触端子形成更多个与公端子接触的接触点,使得与公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产生的接触电阻较小,长时间传输中,产生的热量较少,过电流的能力增强,增强载流能力;并且,多个第一弹性片与多个第二弹性片分别一一相对应地弹性夹持住公端子,提高对公端子压力,保持夹持的稳定性更佳。
[0019]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连接器,其包括上述的大电流接触端子。
[00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压连接器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由于该高压连接器使用有上述的大电流接触端子,那么通过大电流接触端子上形成的更多与公端子接触的接触点,使得与公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产生的接触电阻较小,长时间传输中,产生的热量较少,过电流的能力增强,增强载流能力;并且,多个第一弹性片与多个第二弹性片分别一一相对应地弹性夹持住公端子,提高高压连接器对公端子压力,保持夹持的稳定性更佳。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电流接触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的大电流接触端子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中的大电流接触端子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中的大电流接触端子隐藏支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中的隐藏支架后的大电流接触端子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1中的大电流接触端子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图1中的大电流接触端子与公端子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图7中的与公端子连接后的大电流接触端子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1]10—第一端子板
ꢀꢀꢀꢀꢀꢀ
11—第一连接部
ꢀꢀꢀꢀꢀ
12—第一接触部
[0032]20—第二端子板
ꢀꢀꢀꢀꢀꢀ
21—第二连接部
ꢀꢀꢀꢀꢀ
22—第二接触部
[0033]30—连接片
ꢀꢀꢀꢀꢀꢀꢀꢀꢀꢀ
40—钩片
ꢀꢀꢀꢀꢀꢀꢀꢀꢀꢀꢀ
50—缺槽
[0034]60—插片
ꢀꢀꢀꢀꢀꢀꢀꢀꢀꢀꢀꢀ
70—插槽
ꢀꢀꢀꢀꢀꢀꢀꢀꢀꢀꢀ
80—支架
[0035]81—第一压板
ꢀꢀꢀꢀꢀꢀꢀꢀ
82—第二压板
ꢀꢀꢀꢀꢀꢀꢀ
83—连接侧板
[0036]84—扣板
ꢀꢀꢀꢀꢀꢀꢀꢀꢀꢀꢀꢀ
85—扣槽
ꢀꢀꢀꢀꢀꢀꢀꢀꢀꢀꢀ
100—锥形开口
[0037]121—第一弹性片
ꢀꢀꢀꢀꢀ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子板,具有并排布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弹性片,各所述第一弹性片均呈波浪状且形成至少两个波谷;第二端子板,具有并排布置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包括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弹性片,各所述第二弹性片均呈波浪状且形成至少两个波峰,各所述波峰分别与各所述波谷位置对应且相互之间弹性抵接或形成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还包括连接于各所述第一弹性片的端部的第一桥式片,所述第一桥式片垂直于各所述第一弹性片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接触部还包括连接于各所述第二弹性片的端部的第二桥式片,所述第二桥式片垂直于各所述第二弹性片的延伸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电流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式片与所述第二桥式片之间形成一锥形开口,且所述第一桥式片与所述第二桥式片分别沿相反方向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侧通过至少一个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的第二侧设置有钩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个的第二侧设置有缺槽,所述钩片搭设于所述缺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南张平红陈拥华刘磊朱芳罗树建李雄义梁元明陈国栋杨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杰永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