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园AI智能小车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9408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校园AI智能小车及其使用方法,小车包括电动小车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电动小车本体上的车辆VCU、人机交互系统、行人感应系统和自动泊车系统;所述人机交互系统、行人感应系统和自动泊车系统均分别通信连接所述车辆VCU;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小车,具备人机交互系统、行人感应系统和自动泊车系统,通过校园卡付费,使用方便;在行驶过程中能够自动预警,避免行人受伤的风险;使用完毕后还能自动泊车;通过各个系统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辅助驾驶甚至于无人驾驶。实现辅助驾驶甚至于无人驾驶。实现辅助驾驶甚至于无人驾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校园AI智能小车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校园AI智能小车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发展越来越快各类电动车数量不断增多,但是目前针对校园内的环境,仍然缺乏人工智能校园代步车,不能为学生、老师和校内工作人员提供服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校园AI智能小车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校园AI智能小车,包括电动小车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电动小车本体上的车辆VCU、人机交互系统、行人感应系统和自动泊车系统;所述人机交互系统、行人感应系统和自动泊车系统均分别通信连接所述车辆VCU;
[0006]所述人机交互系统包括人机交互控制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人机交互控制面板上的话筒、语音播放器和摄像头;所述人机交互控制面板集成有校园一卡通人脸计费系统,能够通过所述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付费或者刷校园卡付费;
[0007]所述行人感应系统包括安装于电动小车本体顶部的单目相机和激光雷达,以及车外喇叭;所述单目相机和激光雷达能够识别车辆前方行人;当检测到行人时,所述车辆VCU能够向电动小车本体发出指令进而控制车速并且控制车外喇叭发出提示音;
[0008]所述自动泊车系统包括环境数据采集系统、车辆自动行驶系统;所述环境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环境数据发送至车辆VCU,车辆VCU用于依据所述环境数据规划泊车路线和策略并转成电信号,车辆自动行驶系统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后,依据指令把车辆停进车位。
[0009]优选的,所述车辆自动行驶系统包括多功能方向盘、电助力转向系统、蓄电池和永磁电机,所述电助力转向系统连接多功能方向盘以及前桥,用于根据车辆VCU发出的电信号控制所述电动小车本体的方向;所述蓄电池和永磁电机用于提供动力。
[0010]优选的,所述电动小车本体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安装有前壳体支架,所述前壳体支架上安装有前壳体;所述前壳体的内侧为中控台,所述中控台上安装有多功能方向盘、人机交互控制面板和手机无线充电器。
[0011]优选的,所述车架上安装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上安装有多功能升降座椅;所述多功能升降座椅与所述电池仓之间设置有座椅升降装置。
[0012]优选的,所述环境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安装在多传感器集成前保险杠上的距离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与光传感器,以及安装在后保险杠上的尾部距离传感器;所述多传感器集成前保险杠安装在所述前壳体的外侧前方;所述后保险杠安装在所述车架后端。
[0013]优选的,所述前壳体的外侧前方安装有自动车灯,所述自动车灯由车辆VCU控制,所述车辆VCU能够根据距离传感器与光传感器采集的信号控制所述自动车灯的远、近光切换以及开关。
[0014]优选的,所述电动小车本体采用电磁悬架。
[0015]优选的,所述蓄电池内集成电量管理芯片,所述电量管理芯片用于采集蓄电池电量信号并发送至车辆VCU;当蓄电池电量低时,所述车辆VCU控制人机交互系统进行提示,以及控制所述电动小车本体行驶至充电位。
[0016]优选的,所述电动小车本体采用加速刹车二合一踏板。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0018]一种校园AI智能小车的使用方法,基于所述的校园AI智能小车,包括:
[0019]驾驶者通过语音或者手动在人机交互控制面板进行操作,选择开始用车;通过摄像头刷脸或者刷校园卡登录校园一卡通人脸计费系统,此时开始计费,随后驾驶小车驶向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在人机交互控制面板中结束用车,校园一卡通人脸计费系统结算费用,自动泊车系统将小车停泊到车位中;
[0020]驾驶过程中,当单目相机和激光雷达检测到车辆行进前方出现行人时,车辆VCU向电动小车本体发出指令进而控制车速并且控制车外喇叭发出提示音。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小车,具备人机交互系统、行人感应系统和自动泊车系统,通过校园卡付费,使用方便;在行驶过程中能够自动预警,避免行人受伤的风险;使用完毕后还能自动泊车;通过各个系统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辅助驾驶甚至于无人驾驶。
[0023]2)本申请实例采用的电磁悬架充当悬架里的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使得悬架系统结构更加紧凑,通过电流大小控制电磁力大小以实现刚度可变及底盘的升降。
[0024]3)本申请实例采用的加速刹车二合一踏板,改变传统的双踏板操作,将加速踏板、刹车踏板合二为一,实现单踏板完成加速、刹车操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特别适合驾驶技术不娴熟的人群,可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0025]4)本申请实例采用的自动车灯亮度能够自动控制,通过光传感器决策车灯的开关,通过距离传感器实现远、近光的自动切换。在夜间校园内行驶时,结合所述的述行人感应系统对行人距离测试,自动调节车灯亮度,增添校园和谐氛围。
附图说明
[002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7]图1为本申请实例提供校园AI智能小车的主视图;
[0028]图2为本申请实例提供校园AI智能小车的俯视图;
[0029]图3为本申请实例提供校园AI智能小车的右视图;
[0030]图4为本申请实例提供校园AI智能小车的基本骨架图;
[0031]图5为本申请实例提供校园AI智能小车的透视图;
[0032]图6为本申请实例提供校园AI智能小车的电磁悬架结构简图;
[0033]图7为本申请实例提供校园AI智能小车的加速刹车二合一踏板结构简图;
[0034]图8为本申请实例提供校园AI智能小车的人机交互控制面板的显示状态示意图;
[0035]图9为本申请实例提供校园AI智能小车的功能结构框图;
[0036]其中:1-车体顶棚;2-多功能自动升降座椅;3-多功能方向盘;4-人机交互控制面板;5-前壳体;6-电磁悬架;61-上吊环;62-上线圈支体;63-上线圈;64-下吊环;65-下线圈支体;66-下线圈;7-灯罩;8-多传感器集成前保险杠;9-前轮;10-车架;11-电池仓;12-座椅升降装置;13-后轮;15-尾灯及后转向灯;16-后视镜;17-距离传感器;18-前桥;19-电助力转向系统;20-自动车灯;21-前挡风玻璃;22-手机无线充电器;23-尾部距离传感器;24-后保险杠;25-加速刹车二合一踏板;251-制动油缸;252-撞针;253-踏板座;254-数据总线;255-角速度传感器;256-转轴;257-踏板体;26-车辆VCU;27-车体顶棚支架;28-前壳体支架;100-人机交互系统;101-话筒;102-语音播放器;103-摄像头;200-行人感应系统;201-单目相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校园AI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小车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电动小车本体上的车辆VCU(26)、人机交互系统(100)、行人感应系统(200)和自动泊车系统(300);所述人机交互系统(100)、行人感应系统(200)和自动泊车系统(300)均分别通信连接所述车辆VCU(26);所述人机交互系统(100)包括人机交互控制面板(4),以及设置在所述人机交互控制面板(4)上的话筒(101)、语音播放器(102)和摄像头(103);所述人机交互控制面板(4)集成有校园一卡通人脸计费系统,能够刷校园卡付费或者通过所述摄像头(103)进行人脸识别付费;所述行人感应系统(200)包括安装于电动小车本体顶部的单目相机(201)和激光雷达(202),以及车外喇叭(203);所述单目相机(201)和激光雷达(202)能够识别车辆前方行人;当检测到行人时,所述车辆VCU(26)能够向电动小车本体发出指令进而控制车速并且控制车外喇叭(203)发出提示音;所述自动泊车系统(300)包括环境数据采集系统(302)、车辆自动行驶系统(301);所述环境数据采集系统(302)用于采集环境数据发送至车辆VCU(26),车辆VCU(26)用于依据所述环境数据规划泊车路线和策略并转成电信号,车辆自动行驶系统(301)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后,依据指令把车辆停进车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园AI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自动行驶系统(301)包括多功能方向盘(3)、电助力转向系统(19)、蓄电池和永磁电机,所述电助力转向系统(19)连接多功能方向盘(3)以及前桥(18),用于根据车辆VCU(26)发出的电信号控制所述电动小车本体的方向;所述蓄电池和永磁电机用于提供动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园AI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小车本体包括车架(10),所述车架(10)上安装有前壳体支架(28),所述前壳体支架(28)上安装有前壳体(5);所述前壳体(5)的内侧为中控台,所述中控台上安装有多功能方向盘(3)、人机交互控制面板(4)和手机无线充电器(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校园AI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亮王远军冯宗鑫李新东吴启明梁少晨陈俊廷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