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紫玉露锦植株的组培快繁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939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紫玉露锦植株的组培快繁育苗方法,通过人工筛选的办法,选择大紫玉露无菌变异植株建立快繁体系;通过改良增殖培养基、壮苗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优化栽培基质配方和养护管理,从而获得更加健康、美丽稳定的植株。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繁育的大紫玉露锦增殖效率高,变异植株的生芽率和生根率是常规培养基的3倍,成品栽培苗健壮、色彩艳丽,培养基的改良有效提高了其繁殖系数和繁殖速度,栽培基质的改进有效地提高组培苗23%的移栽成活率,使组培苗的移栽硬化成活率提高到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紫玉露锦植株的组培快繁育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株组培育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百合科十二卷属多肉大紫玉露锦组培快繁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多肉植物近年来在市场上关注度越来越高,品种多种多样,档次、价格也是五花八门。百合科十二卷属植物属于多肉植物中的一类,具有极高观赏和收藏价值。很多品种稀少且名贵,繁殖率很低。但市场需求量大,导致稀有品种尤其是国外引进品种价格不菲,特别是变异株。目前市面上多肉植物变异株数量极为稀少,价格极其昂贵,规则化的变异株价格上万,有的甚至十几万一株,因此大量的多肉植物爱好者不断寻求新的方法、装置或技术手段等提高多肉植物突变的频率,以获得高价值的变异株。
[0003]多肉繁殖大多用分株和种子繁殖的方式。然而分株生长缓慢,种子发芽率低且不易成活。当前,虽然已经有部分企业已经开展多肉植物的组织培养,但是培养的增殖率低、生根率低,组培苗成活率低。这是由于多肉组培出瓶苗在瓶内繁殖、生长,存在苗情弱小、表皮细胞含水量较大、根系较差、抗病性较低等客观因素。而百合科多肉是肉质根,要求基质透水透气性高。而且现在技术中,经常切断叶片,接入培养基,这样容易出现愈伤,会导致变异植株的再分化苗再次变异,对于变异植株的组培,非常不利。为了让百合科多肉稳定生长,不要出现猛长或者不长的情况,便于控型,就要求栽培基质和管护有特别的要求。同时还要跟当地的气侯相适应。有机质不能多,多了肥力足会导致生长过快细胞含水量高而变形或者化水。有机质还会滋生病菌害虫。如果在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可以适当加有机质和泥炭,起到保水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组培苗在一个几近完美的环境下生存,其抗逆性和自控性在从培养瓶中进入外界环境时需要进行强化,行内称作“硬化”。经过硬化的组培苗的品质更好。否则,会快速液化死亡。为了让多肉植物适应外界气候变化,必须对出瓶的多肉植物进行硬化发根,以达到在外界自然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的目的。根据多肉植物出瓶苗无根、表皮细胞含水量较高、抗病性较差的特性,在传统的组培出瓶苗驯化的基质配比上,需提高硬化基质的透气性、沥水性,并对基质进行杀菌处理,创造一个含水低而又能适当保湿的小环境,让多肉植物快速发根硬化,提高成活率。
[0004]由于大紫玉露锦组培出瓶苗在瓶内繁殖、生长,存在苗情弱小、表皮细胞含水量较大、根系较差、抗病性较低等客观因素,为了让大紫玉露锦植株适应外界气候变化,必须对出瓶的组培苗进行硬化发根,以达到在外界自然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紫玉露锦植株组培快繁育苗方法。本专利技术根据大紫玉露锦组培出瓶苗无根、表皮细胞含水量较高、抗病性较差的特性,在传统的组培出瓶苗驯化的基质配比上,改良配方,提高硬化基质的透气性、沥水性,并对基质进行杀菌处理,创造一个含水低而又能适当保湿的小环境,让大紫玉露锦组培出瓶苗快速发根硬化,
提高成活率。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大紫玉露锦植株的组培快繁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大紫玉露锦无菌植株的获得:
[0009]通过对普通的大紫玉露进行规模化的组培快繁,从生产出的大量无菌苗中,人工筛选出叶片明显由绿色变成黄色或者红色,并且变色的部位均匀、由叶尖拉至叶基部、颜色穿透叶面和叶背、稳定的变异植株——大紫玉露锦,将其作为母本,建立大紫玉露锦无菌快繁体系;
[0010]S2:大紫玉露锦植株快繁体系的建立:
[0011]S21:大紫玉露锦的切割: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手术刀片和镊子小心的将大紫玉露锦的最外部3~5片叶片沿着基部剥下,剥离的时候叶基须带着生长点;
[0012]S22:大紫玉露锦的组织培养:将剥下的带生长点的叶片基部朝上,斜插入增殖培养基中,35~45天后,每个叶插的叶片基部萌发出3~7个小芽,将叶基部的小芽摘下,转入改良MS壮苗培养基中培养;25~35天后,小芽经培养变成亚成小苗,再将亚成小苗放入改良MS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5~35天,即得到大紫玉露锦组培苗;以上在各培养基中培养环境为温度25~28度,湿度40~55%;
[0013]S3:生根苗的炼苗与移栽管理:
[0014]将出瓶的生根苗用清水洗净,800~1000倍的多菌灵溶液浸泡5分钟,晾干后移栽至专用栽培基质中硬化管护。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S22中大紫玉露锦的组织培养也可使用剥离叶片剩下的大紫玉露锦植株中心留4片及以上的叶片不用剥离,连同植株的基座一起接入改良MS壮苗培养基中进行培养;25~35天后,壮苗培养基中带基座的植株中心长出新的叶片,成为亚成小苗,将该亚成小苗转入改良MS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5~35天后亚成小苗即可培养为成品大紫玉露锦的组培苗。
[0016]进一步地,所述的S3中的组培苗可作为母本,重复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步骤,循环操作,经过栽培和管护得到栽培苗。
[0017]进一步地,所述的增殖培养基:MS基础培养基 +0.5~0.8mg/L6-BA+0.2~0.5mg/LNAA+7.5~8.5g/L卡拉胶+40g/L白糖,PH=5.6~5.8。
[0018]优选地,所述的MS壮苗培养基:MS基础培养基+KNO3200~800mg/L+卡拉胶6.5g/L+ 白糖30g/L,PH=5.6~5.8。
[0019]优选地,所述的MS生根培养基:MS基础培养基+CaCl2200~300mg/L+卡拉胶6.5g/L+ 白糖20g/L+活性炭1~2g/L,PH=5.6~5.8。
[0020]优选地,所述的S2中光照3000~4500lx,光照时间12~16小时/天。
[0021]优选地,所述的S3中的栽培基质的基质配方为体积比为1~3mm颗粒泥炭3~6份 +3~6mm赤玉土10~13份+3~6mm鹿沼土1份+稻壳碳0.5~1份+3~6mm轻石12~16份 +0.5~0.8份多菌灵和0.1~0.5份骨粉。
[0022]优选地,所述的S3中的管护操作具体如下:将栽培基质喷水喷湿润,小苗植入栽培基质1厘米,在自然光照下,遮阳网的透光率为50~70%,15~28℃下培养,保持基质干燥,通风、不浇水,降低颗粒土的湿度;10~15天之后每5~10天沿盆边浇水,浇水后立即通风,
降低湿度;到20天左右,组培苗开始发根抓土,慢慢增加遮阳网的透光率为到80%-85%,视土壤湿度增加水分,每3~5天浇一次水;180天后,植株开始强壮,即完成硬化过程。
[0023]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区别于无锦苗的切割方法,本专利技术在于需要小心剥下叶片生长点,使植株通过叶插的方式增殖出小芽,最大限度避免了叶片受伤从而通过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方式成苗,降低了大紫玉露锦再次变异的风险,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
[0025]2)增殖培养基在MS培养基增加了卡拉胶的用量,提高培养基的硬度,解决了母叶及增殖苗玻璃化的问题,提高增殖效率及成功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紫玉露锦植株的组培快繁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大紫玉露锦无菌植株的获得:通过对普通的大紫玉露进行规模化的组培快繁,从生产出的大量无菌苗中,人工筛选出叶片明显由绿色变成黄色或者红色,并且变色的部位均匀、由叶尖拉至叶基部、颜色穿透叶面和叶背、稳定的变异植株——大紫玉露锦,将其作为母本,建立大紫玉露锦植株无菌快繁体系;S2:大紫玉露锦植株快繁体系的建立:S21:大紫玉露锦的切割: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手术刀片和镊子小心将大紫玉露锦的最外部3~5片叶片沿着基部剥下,剥离的时候叶基须带着生长点;S22:大紫玉露锦的组织培养:将剥下的带生长点的叶片基部朝上,斜插入增殖培养基中,35~45天后,每个叶插的叶片基部萌发出3~7个小芽,将叶基部的小芽摘下,转入改良MS壮苗培养基中培养;25~35天后,小芽经培养变成亚成小苗,再将亚成小苗转入改良MS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5~35天,即得到紫玉露锦组培苗;以上在各培养基中培养环境为温度25~28度,湿度40~55%;S3:生根苗的炼苗与移栽管理:将出瓶的生根苗用清水洗净,用800~1000倍的多菌灵溶液浸泡5分钟,晾干后移栽至专用栽培基质中硬化管护,得到栽培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紫玉露锦植株的组培快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22中大紫玉露锦的组织培养也可使用剥离叶片剩下的大紫玉露锦植株中心留4片及以上的叶片不用剥离,连同植株的基座一起接入改良MS壮苗培养基中进行培养;25~35天后,壮苗培养基中带基座的植株中心长出新的叶片,成为亚成小苗,将该亚成小苗转入改良MS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5~35天后亚成小苗即可培养为成品大紫玉露锦的组培苗。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紫玉露锦植株的组培快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3中的组培苗可作为母本,重复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步骤,循环操作,经过栽培和管护得到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芳琴黄丽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绿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