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延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933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相位延迟器,其由(A)、(B)、(C)成分聚合形成的共聚合物构成,其中(A)成分为一非环状烯烃单体,此单体选自乙烯与具有3至20个碳的α-烯烃化合物,(B)成分为一环状烯烃单体,此单体选自于环状烯烃化合物例如是原冰片烯,(C)成分为具有一环状单元的乙烯基化合物例如是苯乙烯或乙烯积环己烷,其中(1)若是成分(C)为芳香族乙烯基单体时,芳香族乙烯基单体的含量约为1至20mol%;非环状烯烃单体(A)以及环状烯烃单体(B)的总含量约为80至99mol%。(2)若是成分(C)为环脂族乙烯基单体时,环脂族乙烯基单体的含量约为80至99mol%,非环状烯烃单体(A)以及环状烯烃单体(B)的总含量约为1至20mol%。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仅用单一的相位延迟器在宽波长范围内进行一致的极化转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相位延迟器(phase retarder),其可以仅用单一的相位延迟器而在宽的波长范围内进行一致的极化转换(polarizingconversion)。若要利用一个极化转换装置例如是相位延迟器在宽的波长范围内进行一致的极化转换,则波长色散系数α最好能低于1.00。理想的相位延迟器其所产生的相位延迟可以使其在各个波长的相位延迟比为一定值者,其值例如是1/4或1/2。换言之,决定各个波长的相位延迟比是否为定值的关键在于一个理想的相位延迟薄膜。因此,相位延迟器的理想波长色散系数α为450/590(几乎等于0.76)。为达成此种波长色散特性,日本专利申请案早期公开公报(Kokai)2-120804提出将两个具有不同波长色散特性的相位延迟器叠合的概念,而日本专利申请案早期公开公报(Kokai)5-100114则提出将λ/2板(plate)与λ/4板叠合的概念。然而,将两个或多个相位延迟器叠合,其成本将会增加,且厚度也必然会增加,并且也会衍生一些例如是光学特性在大角度时会产生改变等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相位延迟器可以达到上述目的,此相位延迟器将三种单体共聚合所形成的聚合物进行拉伸而形成,将聚合物的组成比控制在以下所述的范围内,即可完成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相位延迟器包括由以下(A)、(B)、(C)成分聚合所形成的共聚合物(A)至少一非环状烯烃单体,此单体选自于乙烯与具有3至20个碳的α-烯烃化合物;(B)至少一环状烯烃单体,此单体选自于环状烯烃化合物;以及(C)至少一具有环状单元芳香族乙烯基单体或至少一具有环状单元的环脂族乙烯基单体,其中芳香族乙烯基单体选自于具有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所构成的环状单元的乙烯基化合物,环脂族乙烯基单体选自于具有环脂族碳氢化合物所构成的环状单元的乙烯基化合物,其中(1)若是成分(C)为芳香族乙烯基单体时,芳香族乙烯基单体的含量约为1至20mol%,非环状烯烃单体(A)以及环状烯烃单体(B)的总含量约为80至99mol%,(2)若是成分(C)为环脂族乙烯基单体时,环脂族乙烯基单体的含量约为80至99mol%,非环状烯烃单体(A)以及环状烯烃单体(B)的总含量约为1至20mol%。本专利技术的可应用的范围可以由下文的详细说明而更明显易懂。然此详细说明与实例仅是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本专利技术的相位延迟器由一聚合物所构成,此聚合物的重复单元分别由非环状烯烃单体(A)、环状烯烃单体(B)以及芳香族乙烯基单体或环脂族乙烯基单体(C)所构成。聚合物中各重复单元的功用详细说明如后。由非环状烯烃单体(A)所构成的重复单元可以使聚合物具有弹性,而且其对于聚合物主链方向的极化性为正,波长色散系数αA几乎等于1.00。由环状烯烃单体(B)所构成的重复单元可以增加聚合物的耐热性,并且其对于聚合物主链方向的极化性为正,且其波长色散系数αB几乎等于1.00。由芳香族或环脂族乙烯基单体(C)所构成的重复单元,其具有一芳香族或环脂族碳氢化合物所形成的环状单元,其功用是可以增加聚合物的透明度,并且其对于聚合物主链方向的极化性为负,且其波长色散系数αC为1.00或更高。适当地控制非环状烯烃单体(A)、环状烯烃单体(B)以及芳香族乙烯基单体或环脂族乙烯基单体(C)的聚合比例,可以获得一弹性、透明度、耐热性以及波长色散性质绝佳的共聚合物。关于共聚合物中由非环状烯烃单体(A)、环状烯烃单体(B)以及具有环状单元的芳香族或环脂族乙烯基单体(C)所形成的各重复单元的成分比,若是乙烯基单体(C)为芳香族乙烯基单体时,芳香族乙烯基单体所构成的重复单元的含量约为1至20mol%,非环状烯烃单体(A)以及环状烯烃单体(B)所分别形成的重复单元的总含量约为80至99mol%。就弹性与耐热性而言,环状烯烃单体(B)所形成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以约为40mol%或40mol%以上较佳。非环状烯烃单体(A)所形成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以约为1mol%或1mol%以上较佳。若是乙烯基单体(C)为环脂族乙烯基单体时,环脂族乙烯基单体所构成的重复单元的含量约为80至99mol%,非环状烯烃单体(A)以及环状烯烃单体(B)所分别形成的重复单元的总含量约为1至20mol%。非环状烯烃单体(A)以及环状烯烃单体(B)其个别的含量以0.5至19.5mol%较佳。就弹性与耐热性而言,环状烯烃单体(B)所形成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以约为10mol%或10mol%以上较佳。非环状烯烃单体(A)所形成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以约为1mol%或1mol%以上较佳。若是乙烯基单体(C)为芳香族乙烯基单体时,其含量为整个共聚合物的20mol%或20mol%以下较佳,因为高极化性以及波长色散系数大易产生延迟。为了使共聚合物的波长色散系数可以控制于一合适值,芳香族乙烯基单体的含量以10mol%或低于10mol%较佳。若是芳香族乙烯基单体为苯乙烯,其量以9mol%或低于9mol%较佳。若是乙烯基单体(C)为环脂族乙烯基单体时,其含量为整个共聚合物的80mol%或80mol%以上较佳,因为低极化性以及波长色散系数小较不易产生延迟。具有环状单元的乙烯基单体(C)可以控制本专利技术的相位延迟器的波长色散特性。若要获得α为0.76的共聚合物,x、y、z必须满足下式(I)与(II)(αAx+αBy)-αCZ=0.76R (I)(x+y)-z=R (II)其中αA、αB、αC表示分别表示仅由非环状烯烃单体(A)所形成的聚合物、仅由环状烯烃单体(B)所形成的聚合物以及仅由具有环状单元的乙烯基单体(C)所形成的聚合物的波长色散系数;x、y、z分别表示非环状烯烃单体(A)、环状烯烃单体(B)以及具有环状单元的芳香族或环脂族乙烯基单体(C)其各个重复单元在波长为590nm的延迟;R表示共聚合物所形成的相位延迟器在波长为590nm的延迟。由于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非环状烯烃单体(A)均相聚合物以及环状烯烃单体(B)均相聚合物的波长色散系数αA、αB几乎为1.00,因此合适的共聚合反应的比例系由具有环状单元的乙烯基单体(C)的波长色散系数αC的高低所决定。例如,若是αC为1.10,则共聚合反应的比例以z(x+y)=2.4∶3.4较佳。如果相位延迟器为λ/4板,则x+y=500nm,z=353nm。例如,如果αC为1.02,共聚合反应的比例以z∶(x+y)=12∶13较佳。如果相位延迟器为λ/4板,则x+y=1911,y=1764nm。此例显示αA与αC的差以及αb与αC的差愈大愈好,以使x、y、z变小,而且就制造观点而言,具有上述的结果者亦可以使相位延迟器较易于制造。就操作的环境而言,本专利技术的相位延迟器以玻璃转换温度(Tg)约为摄氏100度或高于摄氏100度而且耐热性佳的聚合物所形成者较佳,玻璃转换温度为摄氏140度左右或高于摄氏140度的聚合物更佳。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共聚合物的各单体将说明如后。非环状烯烃单体(A)为乙烯及/或具有3至20个碳的α-烯烃化合物。具有3至20个碳的α-烯烃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具有3至20个碳的直链的α-烯烃化合物,例如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十二烷、1-十四烷、1-十六烷、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相位延迟器由一共聚合物所形成,其特征为:该共聚合物由以下成分聚合所形成: 至少一非环状烯烃单体,选自于乙烯与具有3至20个碳的α-烯烃化合物; 至少一环状烯烃单体,选自于环状烯烃化合物;以及 至少一芳香族乙烯基单体,选自于具有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所构成的环状单元的乙烯基化合物, 其中该芳香族乙烯基单体的含量约为1至20mol%,该非环状烯烃单体以及该环状烯烃单体的总量约为80至99mol%。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口圭一东浩二大井伸夫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