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不锈钢带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928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双相不锈钢制造的双相不锈钢带,其中所述双相不锈钢按重量%计具有如下组成:C,小于或等于0.02;Si,0.05~0.40;Mn,0.5~3.0;Cr,30.0~33.0;Ni,5.0~10.0;Mo,2.0~4.0;N,0.40~0.60;Al,0.010~0.035;B,0.0020~0.0030;Ca,0.0006~0.0040;Cu,0~0.60;V,0~0.15;W,0~0.05;Co,0~0.60;Ti,0~0.03;Nb,0~0.03;P,小于或等于0.03;S,小于或等于0.02;剩余物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其中所述双相不锈钢由30体积%~70体积%的奥氏体相和70体积%~30体积%的铁素体相构成;并且其中所述带具有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的交替层,所述交替层与所述物体的平面基本上平行并且所述交替层具有小于或等于约10μm的平均层厚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制造包含所述双相不锈钢的带的方法。相不锈钢的带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相不锈钢带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相不锈钢带和制造所述双相不锈钢带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将具有UNS:S32750组成的双相不锈钢带用于要求良好耐腐蚀性的普通带应用中。所述带在退火条件下的屈服强度(Rp0.2)为约600MPa,拉伸强度(Rm)为约800MPa,临界缝隙腐蚀温度(CCT)为约50℃,临界点蚀温度(CPT)为约80℃。
[0003]然而,对能够用于诸如海水应用或其他苛刻化学环境的最严酷环境中的宽范围应用中的具有更高强度和更高耐腐蚀性的带和由其制备的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用于这些环境中的带应极耐腐蚀,并且在冷加工和退火条件下均具有出色的机械强度。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双相不锈钢带,所述双相不锈钢带将满足上述条件并且具有等于或高于上述现有技术的PRE值,其中将PRE值定义为PRE=Cr+3.3*Mo+16*N。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双相不锈钢带,所述双相不锈钢带按重量%计具有如下组成:
[0006][0007][0008]剩余物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9]其中所述双相不锈钢由30体积%~70体积%的奥氏体相和70体积%~30体积%的铁素体相构成;并且其中所述双相不锈钢带具有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的交替层,所述交替层与所述带的平面基本上平行并且所述交替层具有小于或等于约10μm的平均层厚度。本专利技术的双相不锈钢带将具有低含量的或不含σ相和/或沉淀的氮化铬。这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双相不锈钢带的Cr、Mo和N的含量很高。具有低含量的或不含σ相和/或沉淀的氮化铬是指存在的量不应严重劣化双相不锈钢带的耐腐蚀性和/或韧性。
[0010]另外,如上文或下文中所定义的双相不锈钢带将具有奥氏体相,所述奥氏体相足够稳定以抵抗在诸如冷轧的塑性变形期间转变为马氏体。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双相不锈钢带将具有优异的热延展性能,并且在双相不锈钢带中,奥氏体和铁素体相分别更均匀地分布。
[00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造如上文或下文中所定义的双相不锈钢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提供大方坯(bloom),所述大方坯具有如上文或下文中所定义的双相不锈钢带组成;
[0013]-通过使用一种或多种热加工工艺将所述大方坯转变为板坯,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热加工工艺在约1000℃~约1300℃的温度下实施;
[0014]-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热轧步骤将所述板坯转变为热轧带,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热轧步骤在约1000℃~约1300℃的温度下实施;
[0015]-将所述热轧带淬火至约500℃的温度;
[0016]-将所述淬火的热轧带酸洗;
[0017]-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冷轧步骤对所述酸洗的热轧带进行冷加工。
[0018]冷轧步骤将对双相不锈钢的微观结构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它们将对平均铁素体或
奥氏体厚度产生很大影响。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将提供一种具有高屈服强度和高拉伸强度的双相不锈钢带。
[0019]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约”是指与其一起使用的数字的数值的
±
5%。而且,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表述“基本上平行”旨在表示与平面的偏差小于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相不锈钢带,其中所述双相不锈钢带按重量%计具有如下组成:
[0021][0022][0023]剩余物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24]其中所述双相不锈钢带由30体积%~70体积%的奥氏体相和70体积%~30体积%的铁素体相构成;并且其中本专利技术的双相不锈钢带具有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的交替层,所述交替层与所述带的平面基本上平行,并且所述交替层具有小于或等于约10μm的平均层厚度。
[0025]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如上文或下文中所定义的双相不锈钢带由40体积%~60体积%的奥氏体相和60体积%~40体积%的铁素体相构成,例如由45体积%~55体积%的奥氏体相和55体积%~45体积%的铁素体相构成。这意味着在双相不锈钢带中将不存在形变
诱发马氏体。这是可能的,因为如上文或下文中所定义的双相不锈钢带是高度合金化的,因此双相不锈钢带将具有在不会将其奥氏体结构转变为马氏体结构的条件下经受由冷轧产生的冷变形的能力。
[0026]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双相不锈钢带的平均铁素体或奥氏体厚度为约1.0μm~约8.0μm,例如约1.0μm~约6.0μm,例如约1.0μm~约4.0μm,例如约1.0μm~约3.0μm。精细的结构提高了双相不锈钢带的屈服强度。此外,所有类型的扩散控制过程都将是快速的,例如在退火期间溶解σ相或在退火期间改变为无序结构。因为微观结构良好,所以本专利技术的双相不锈钢带将对氢致应力开裂(HISC)具有良好的抵抗性。
[0027]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双相不锈钢带的厚度将为约15μm~6mm。
[0028]如上文或下文中所定义的双相不锈钢带将提供高的耐腐蚀性。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双相不锈钢带具有大于46的PRE值。PRE值在本文中定义为PRE=Cr+3.3*Mo+16*N(要乘以相应合金元素的相应重量百分比的因子)。因此,如上文或下文中所定义的双相不锈钢带将提供具有高耐腐蚀性,特别是耐点蚀的双相不锈钢带,这是由于其在铁素体和奥氏体相中都具有高的PRE值,即,铁素体和奥氏体相的PRE值大于约46。因此,以使奥氏体中的PRE值大于约46并且铁素体相中的PRE值大于约46的方式选择Cr、Mo和N的相应量。这将使双相不锈钢带能够用于海水应用以及高温海水应用(100℃)中。
[0029]此外,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双相不锈钢带将具有高于75℃的临界缝隙温度(CCT)。该性能将使双相不锈钢带能够用于海水应用以及高温海水应用(100℃)中。
[003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造如上文或下文中所定义的具有所述组成的双相不锈钢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1]-提供大方坯,所述大方坯具有如上文或下文中所定义的双相不锈钢带的组成;
[0032]-通过使用一种或多种热加工工艺将所述大方坯转变为板坯,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热加工工艺在约1000℃~约1300℃的温度下实施;
[0033]-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热轧步骤将所述板坯转变为热轧带,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热轧步骤在约1000℃~约1300℃的温度下实施;
[0034]-将所述热轧带淬火至约500℃的温度;
[0035]-将所述淬火的热轧带酸洗;
[0036]-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冷轧步骤对所述酸洗的热轧带进行冷加工。
[0037]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可以在所述至少一个冷轧步骤之后实施的一个或多个热处理步骤。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一个或多个热处理步骤可以是退火,所述退火在约1080℃~约1200℃的温度下实施约5秒~约600秒的时间。可以应用感应加热以使退火时间在所述范围的较低区域中。在将冷轧带加热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双相不锈钢带,所述双相不锈钢带包含按重量%计具有如下组成的双相不锈钢:剩余物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所述双相不锈钢由30体积%~70体积%的奥氏体相和70体积%~30体积%的铁素体相构成;其中所述双相不锈钢带具有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的交替层,所述交替层与所述带的平面基本上平行,并且所述交替层具有小于或等于约10μm的平均层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不锈钢带,其中所述双相不锈钢由40体积%~60体积%的奥氏体相和60体积%~40体积%的铁素体相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相不锈钢带,其中所述双相不锈钢由45体积%~55体积%的奥氏体相和55体积%~45体积%的铁素体相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相不锈钢带,其中平均铁素体或奥氏体厚度在约1.0μm~约8.0μ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相不锈钢带,其中平均铁素体或奥氏体厚度在约1.0μm~约4.0μ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相不锈钢带,其中所述双相不锈钢中Cr的含量在31重量%~32.5重量%的范围内。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相不锈钢带,其中所述双相不锈钢中Mo的含量在3.0重量%~3.8重量%的范围内。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萨拉
申请(专利权)人:山特维克材料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