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新奥氏体合金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高含量的Ni、Mo和Cr的奥氏体合金,其在凝固后将具有低的金属间相含量(小于0.3%)。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奥氏体合金在不同产品中的用途以及这样的合金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镍基合金用在目前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和显微结构稳定性不足的许多腐蚀性应用中。然而,这些合金存在与之相关的问题,因为它们在凝固过程期间易于形成微偏析,从而形成有害的金属间相。这些又将导致延展性差和腐蚀性质差。通过使用某些制造方法、例如重熔和均热,可能降低金属间相的含量,但这些方法非常昂贵。因此,需要可以通过常规冶金方法制造的具有低金属间相含量的镍基合金。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在于解决或至少减少上述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奥氏体合金,其以重量%(wt%)计包含:剩余物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其中所述奥氏体合金满足以下条件:ENi>1.864*ECr-19.92其中ECr=[wt%Cr]+[wt%Mo]+1.5*[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奥氏体合金,所述奥氏体合金以重量%计包含以下元素:/nC≤0.03;/nSi≤1.0;/nMn≤1.5;/nS≤0.03;/nP≤0.03;/nCr 25.0至33.0;/nNi 42.0至52.0;/nMo 6.0至9.0;/nN 0.07–0.11;/nCu≤0.4;/n剩余物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n其特征在于,所述奥氏体合金满足以下条件:/nE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23 EP 18173865.91.一种奥氏体合金,所述奥氏体合金以重量%计包含以下元素:
C≤0.03;
Si≤1.0;
Mn≤1.5;
S≤0.03;
P≤0.03;
Cr25.0至33.0;
Ni42.0至52.0;
Mo6.0至9.0;
N0.07–0.11;
Cu≤0.4;
剩余物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其特征在于,所述奥氏体合金满足以下条件:
ENi>1.864*ECr-19.92
其中
ECr=[wt%Cr]+[wt%Mo]+1.5*[wt%Si],
ENi=[wt%Ni]+30*[wt%C]+30*[wt%N]+0.5*[wt%Mn]+0.5*[wt%C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奥氏体合金,其中Cu含量≤0.25wt%。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奥氏体合金,其中Mn含量≤1.2wt%。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奥氏体合金,其中Si含量≤0.5wt%。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奥氏体合金,其中Cr含量在25.5wt%至32.0wt%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奥氏体合金,其中Mo含量在6.1wt%至9.0wt%之间,例如6.4wt%至9.0wt%之间,例如6.4wt%至8.0wt%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奥氏体合金,其中Ni含量在43.0wt%至51.0wt%之间,例如44.0wt%至51.0wt%之间。
技术研发人员:卡琳·安东松,乌尔夫·基维塞克,
申请(专利权)人:山特维克材料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