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底底泥封闭清淤装置,包括圆筒形的清淤仓,清淤仓的底部开口,插入水底淤泥中,清淤仓的顶部设有密封的顶盖,顶盖上开有孔,且连接有管道,管道口高于水面,清淤仓内中心处设有由围板围成的圆形淤泥收集池;淤泥收集池顶部与管道连通,在管道内设有淤泥输送装置;在淤泥收集池的外侧设有由分槽板分隔的多个扇形槽;淤泥收集池和扇形槽之间开有连通的收集口,每个扇形槽内设有刮泥板;刮泥板沿径向向淤泥收集池移动刮泥,将水底淤泥通过收集口送入淤泥收集池中;管道内的淤泥输送装置,将淤泥收集池中的淤泥输送至水面上的淤泥收集设备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防止了清淤过程对水体的二次污染。清淤过程对水体的二次污染。清淤过程对水体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底底泥封闭清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
,涉及河湖水库等水底污染底泥的清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水底底泥封闭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底泥作为江河胡海的沉积物,是天然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中的一部分污染物质可通过吸附在颗粒物上或者自行沉淀进而积蓄在底泥中,成为污染底泥。污染底泥对于湖泊而言是潜在的污染源。当湖泊环境发生变化时,底泥中的营养盐可能重新释放,对其构成二次污染。研究表明,当湖泊外部污染源等到控制后,底泥即可成为首要污染源,其季节性的营养盐的释放可使富营养化状态维持数十年;据有关文献报道,杭州西湖内源污染负荷已经达到外来污染负荷的41%;安徽巢湖内源污染负荷是外来负荷的21%;而云南滇池中80%的氮和90%的磷都分布在底泥中。治理污染底泥的有效措施是底泥疏浚,即通过挖出表层的污染底泥,减少底泥的污染物释放,这种方式可减少湖内的底泥污染源,还能增加湖泊容量,控制水生植物的生长,例如:瑞典的Trummen湖,清除表层1m厚的底泥后,水深增加1.1-1.7m,TP(总磷)浓度迅速下降,并且维持了18年;我国滇池草海一期工程疏浚底泥400万m,工程实施后,疏浚区水体不再黑臭,水质明显好转,水体透明度由原来小于0.37m提高到0.8m。
[0003]目前,底泥疏浚的主要工具是现代挖泥船,其在清淤过程可能导致污染底泥重新悬浮、水体透明度下降,底泥及间隙水中高浓度的有机物等也将随之扩散,导致二次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实现高效快速清淤的同时降低清淤过程对水体的二次污染,而提供一种水底底泥封闭清淤装置。
[0005]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底淤泥封闭清淤装置,包括圆筒形的清淤仓,清淤仓的底部开口,插入水底淤泥中,清淤仓的顶部设有密封的顶盖,顶盖上开有孔,在该孔口处密封连接有管道,管道口高于水面,清淤仓内中心处设有由围板围成的圆形淤泥收集池;淤泥收集池顶部与管道连通,在管道内设有淤泥输送装置;在淤泥收集池的外侧设有由分槽板分隔的多个扇形槽;淤泥收集池和扇形槽之间开有连通的收集口,每个扇形槽内设有一个由机械驱动的刮泥板;刮泥板沿径向向淤泥收集池移动刮泥,将水底淤泥通过收集口送入淤泥收集池中;管道内的淤泥输送装置,将淤泥收集池中的淤泥输送至水面上的淤泥收集设备内;刮泥板的初始位置设置在接近清淤仓的侧壁处,在顶盖上且位于刮泥板初始位置上方,设置伸缩压头,伸缩压头用于将刮泥板压入淤泥中,并用于调节刮泥板插入淤泥深度;还包括排水装置,排水装置用于将清淤仓内的水排出。
[0006]进一步地,淤泥输送装置包括淤泥泵以及和淤泥泵连接的淤泥管,淤泥泵抽取淤
泥收集池中的淤泥,并通过淤泥管输送至水面上的淤泥收集设备内。
[0007]进一步地,淤泥输送装置包括提升机,提升机设有入料口;在收集口和入料口之间设有引导槽,淤泥经引导槽被汇集至提升机的入料口。
[0008]进一步地,提升机为斗式提升机。
[0009]进一步地,提升机为TD型皮带式斗式提升机、NE型板链式斗式提升机、HL型环链离心式斗式提升机或Z型斗式提升机。
[0010]进一步地,提升机为螺旋提升机。
[0011]进一步地,淤泥输送装置包括淤泥泵和提升机,提升机设有入料口;淤泥泵的输出口连接有管路,管路的输出口位于提升机的入料口上方,淤泥收集池中的淤泥经由淤泥泵输送至提升机的入料口。
[0012]进一步地,清淤仓的侧壁由铁板围成,直径为30m-50m。
[0013]进一步地,刮泥板为弹性弯曲变形的弓形刮泥板;其变形前的长度小于等于扇形槽的外弧长。
[0014]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利用清淤仓、顶盖、分槽板等实现库底污染底泥的区域划分和封闭,利用弓形刮泥板实现在扇形槽中的有效运动,利用淤泥收集池和管道实现污染底泥的收集和处理,整个过程快速高效,且一旦清淤仓插入底部河床,装置外部的水体即不受底泥清淤过程的影响,有效地防止了清淤过程对水体的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水底淤泥封闭清淤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清淤仓中扇形槽及刮泥板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清淤仓;2、顶盖;3、扇形槽;4、弓形刮泥板;5、分槽板;6、淤泥收集池;7、管道;8、水底淤泥;9、底部河床。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19]请参见图1至图2,一种水底淤泥封闭清淤装置,包括圆筒形的清淤仓1,清淤仓1的底部开口,插入水底淤泥8中,清淤仓1的顶部设有密封的顶盖2,顶盖2上开有孔,在该孔口处密封连接有管道7,管道7口高于水面,清淤仓1内中心处设有由围板围成的圆形淤泥收集池6;淤泥收集池6顶部与管道7连通,在管道7内设有淤泥输送装置;在淤泥收集池6的外侧设有由分槽板5分隔的多个扇形槽3;淤泥收集池6和扇形槽3之间开有连通的收集口,每个扇形槽3内设有一个由机械驱动的刮泥板;刮泥板沿径向向淤泥收集池6移动刮泥,将水底淤泥8通过收集口送入淤泥收集池6中;管道7内的淤泥输送装置,将淤泥收集池6中的淤泥输送至水面上的淤泥收集设备内;刮泥板的初始位置设置在接近清淤仓1的侧壁处,在顶盖2上且位于刮泥板初始位置上方,设置伸缩压头,伸缩压头用于将刮泥板压入淤泥中,并用于调节刮泥板插入淤泥深度;还包括排水装置,排水装置用于将清淤仓1内的水排出。
[0020]清淤仓1高度根据需要清淤的深度确定。机械驱动可采用液压驱动、气压驱动或者
电机驱动。比如采用液压缸、气缸或者电机驱动的电动缸等带动刮泥板刮泥。
[0021]伸缩压头可采用电动推杆等驱动,伸缩长度可调。
[0022]可采用液压缸、气缸或者电机驱动的电动缸等,带动刮泥板刮泥,使刮泥板沿清淤仓1的径向往复移动。可在顶盖2上且位于刮泥板初始位置上方,设置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前端安装压头,构成伸缩压头,驱动电动推杆,将刮泥板压入淤泥中,并可调节刮泥板插入淤泥深度。使其每次插入淤泥5~6cm左右。
[0023]排水装置可设有水泵和与水泵连通的排水管,清淤仓1内的水经由排水管排放到清淤仓1外。
[0024]淤泥输送装置可包括淤泥泵以及和淤泥泵连接的淤泥管,淤泥泵抽取淤泥收集池6中的淤泥,并通过淤泥管输送至水面上的淤泥收集设备内。
[0025]淤泥输送装置也可包括提升机,提升机设有入料口;在收集口和入料口之间可设有引导槽,淤泥经引导槽被汇集至提升机的入料口。提升机可垂直或倾斜提升污泥等至水面上。
[0026]提升机可为斗式提升机。比如提升机可为TD型皮带式斗式提升机、NE型板链式斗式提升机、HL型环链离心式斗式提升机或Z型斗式提升机。提升机也可为螺旋提升机。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底底泥封闭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形的清淤仓,清淤仓的底部开口,插入水底淤泥中,清淤仓的顶部设有密封的顶盖,顶盖上开有孔,在该孔口处密封连接有管道,管道口高于水面,清淤仓内中心处设有由围板围成的圆形淤泥收集池;淤泥收集池顶部与管道连通,在管道内设有淤泥输送装置;在淤泥收集池的外侧设有由分槽板分隔的多个扇形槽;淤泥收集池和扇形槽之间开有连通的收集口,每个扇形槽内设有一个由机械驱动的刮泥板;刮泥板沿径向向淤泥收集池移动刮泥,将水底淤泥通过收集口送入淤泥收集池中;管道内的淤泥输送装置,将淤泥收集池中的淤泥输送至水面上的淤泥收集设备内;刮泥板的初始位置设置在接近清淤仓的侧壁处,在顶盖上且位于刮泥板初始位置上方,设置伸缩压头,伸缩压头用于将刮泥板压入淤泥中,并用于调节刮泥板插入淤泥深度;还包括排水装置,排水装置用于将清淤仓内的水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底底泥封闭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淤泥输送装置包括淤泥泵以及和淤泥泵连接的淤泥管,淤泥泵抽取淤泥收集池中的淤泥,并通过淤泥管输送至水面上的淤泥收集设备内。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继建,刘润,王孝群,练冲,燕翔,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