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减速箱齿轮的离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98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减速箱齿轮的离合机构,其包括转动套设在转轴一上的转动筒、设置在转轴一上的带动杆,转轴一靠近齿轮减速机构的一端设有凸边,凸边位于转动筒的下方,主动齿轮的中心开设有连接孔,主动齿轮套设在转动筒上,连接孔的内壁与转动筒贴合,主动齿轮与转动筒相对固定,主动齿轮上开设有扇形孔,扇形孔为竖直方向的通孔,扇形孔与连接孔连通,转动筒上开设有弧形孔,弧形孔为水平方向的通孔,带动杆穿过弧形孔伸入到扇形孔内,带动杆在正反转的过程中能够分别与扇形孔两端的端面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在主动齿轮反转时进行缓冲、从而保护主动齿轮和扇形齿轮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减速箱齿轮的离合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离合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减速箱齿轮的离合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减速箱又被称为减速机或减速器,是按照原动机连接减速箱、减速箱再连接工作机的原理来进行工作的,是一种动力传达设备。减速箱可分为工业用减速箱与汽用减速箱,工业用减速箱可分类为蜗轮蜗杆减速箱、齿轮减速箱以及行星减速箱等。
[0003]现有一种齿轮减速箱,参照图1和图2,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有齿轮减速机构2,齿轮减速机构2的输入端连接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穿设在壳体1上,齿轮减速机构2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转轴一4;转轴一4的另一端与壳体1转动连接,转轴一4与齿轮减速机构2和壳体1均可拆卸连接,转轴一4上套设有主动齿轮5,转轴一4能带动主动齿轮5转动;壳体1上转动连接有转轴二6,转轴二6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转轴二6上套设有扇形齿轮7,转轴二6能带动扇形齿轮7转动,扇形齿轮7与主动齿轮5啮合。使用时,将其它设备与转轴二6连接,启动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通过齿轮减速机构2带动转轴一4做连续地正反转运动,则主动齿轮5带动扇形齿轮7和转轴二6做连续地正反转运动,且整个运动过程中,主动齿轮5始终与扇形齿轮7保持啮合;由于转轴二6与其它工作设备连接,因此其它工作设备也会做连续地正反转运动,从而满足工作需求。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使用过程中,主动齿轮需要不停地带动扇形齿轮做正反转运动,进行反转时,由于扇形齿轮存在一定的转速,主动齿轮需要瞬间克服扇形齿轮转动带来的阻力做功,该过程会对主动齿轮和扇形齿轮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容易造成主动齿轮和扇形齿轮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减速箱齿轮的离合机构,具有能够在主动齿轮反转时进行缓冲、从而保护主动齿轮和扇形齿轮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用于减速箱齿轮的离合机构,包括转动套设在转轴一上的转动筒、设置在转轴一上的带动杆,所述转轴一靠近齿轮减速机构的一端设有凸边,所述凸边位于转动筒的下方,主动齿轮的中心开设有连接孔,所述主动齿轮套设在转动筒上,所述连接孔的内壁与转动筒贴合,所述主动齿轮与转动筒相对固定,所述主动齿轮上开设有扇形孔,所述扇形孔为竖直方向的通孔,所述扇形孔与连接孔连通,所述转动筒上开设有弧形孔,所述弧形孔为水平方向的通孔,所述带动杆穿过弧形孔伸入到扇形孔内,所述带动杆在正反转的过程中能够分别与扇形孔两端的端面接触。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带动杆跟随转轴一转动,当带动杆与扇形孔的一个端面接触时,带动杆会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和转动筒会与转轴一同步转动;当转
轴一反转时,带动杆向扇形孔的另一端移动,在带动杆未与扇形孔的另一端接触的时间里,带动杆失去对主动齿轮的驱动作用,即扇形齿轮失去驱动力,因此扇形齿轮的转速会下降;当带动杆与扇形孔的另一端接触后,带动杆即可带动主动齿轮反转,主动齿轮会带动扇形齿轮,由于此时扇形齿轮的转速较之前已经减少,因此主动齿轮与扇形齿轮之间的冲击力减少,不容易损坏,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能够在主动齿轮反转时进行缓冲、从而保护主动齿轮和扇形齿轮的效果。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筒包括上套筒和下套筒,所述上套筒与下套筒贴合设置,所述弧形孔的上半部分位于上套筒上,下半部分位于下套筒上,所述上套筒与下套筒贴合处的外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上半部分位于上套筒上,下半部分位于下套筒上,所述主动齿轮位于限位槽内,所述连接孔的内壁与限位槽的内壁贴合,所述连接孔与扇形孔连接处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与弧形孔两端的侧壁贴合。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套筒与下套筒配合使用,便于将主动齿轮与转动筒连接;限位槽能够对主动齿轮进行竖直方向的限位;限位块能够阻止主动齿轮与转动筒发生相对转动,因此当带动杆带动主动齿轮转动时,转动筒也会跟随主动齿轮转动。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块与转轴一之间留有间隔。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齿轮转动时限位块不会与转轴一接触,能够避免限位块与转轴一摩擦,减少转轴一受到的阻力。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轴一远离凸边的一端转动套设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套设在转轴一上的转动环一和转动环二,所述转动环二到凸边的距离小于转动环一到凸边的距离,壳体上开设有与转动环一适配的安装孔,所述转动环一插入到安装孔内,所述壳体与转动环二的上表面贴合,所述转动件与壳体相对固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后,转动件保持不动,转轴一在转动件内转动,转动件实现了转轴一与壳体之间的转动连接。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轴一上套设有两个垫圈,两个所述垫圈分别位于转动环二与上套筒之间、下套筒与凸边之间,所述垫圈为波浪状的圆环。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圈避免了上套筒与转动环二、下套筒与凸边直接接触,且波浪状的垫圈减少了上套筒、转动环二、下套筒和凸边与垫圈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转轴一转动过程中上套筒、转动环二、下套筒和凸边产生的磨损。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带动杆与转轴一通过螺纹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带动杆与转轴一进行连接与拆卸。
[001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带动杆位于转轴一外的部分设有两个互相平行的竖直平面。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动杆转动的过程中,一个竖直平面先与扇形孔的一个端面贴合,反转时,另一个竖直平面与扇形孔的另一个端面贴合,增大了带动杆与扇形孔端面的接触面积,便于转动杆带动主动齿轮转动。
[002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动齿轮远离扇形孔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平衡孔。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主动齿轮重量的均匀程度,使主动齿轮转动时能更加平稳。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4]1.本技术通过设置转动筒、带动杆和扇形孔,使用时,带动杆跟随转轴一转动,带动杆先与扇形孔的一个端面接触,带动主动齿轮和转动筒同步正转,主动齿轮带动扇形齿轮正转,反转时,带动杆与扇形孔的端面分离,并向另一个端面移动,转动杆在扇形孔内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对主动齿轮提供动力,因此主动齿轮和扇形齿轮的转速都会降低,当带动杆与扇形孔的另一个端面贴合后,带动杆即可带动主动齿轮反转,由于此时扇形齿轮的转速较之前已经下降,因此反转带给扇形齿轮和主动齿轮的冲击力会减小,从而减少扇形齿轮和主动齿轮损坏的可能性,因此本技术具有能够在主动齿轮反转时进行缓冲、从而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减速箱齿轮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套设在转轴一(4)上的转动筒(8)、设置在转轴一(4)上的带动杆(9),所述转轴一(4)靠近齿轮减速机构(2)的一端设有凸边(10),所述凸边(10)位于转动筒(8)的下方,主动齿轮(5)的中心开设有连接孔(11),所述主动齿轮(5)套设在转动筒(8)上,所述连接孔(11)的内壁与转动筒(8)贴合,所述主动齿轮(5)与转动筒(8)相对固定,所述主动齿轮(5)上开设有扇形孔(12),所述扇形孔(12)为竖直方向的通孔,所述扇形孔(12)与连接孔(11)连通,所述转动筒(8)上开设有弧形孔(13),所述弧形孔(13)为水平方向的通孔,所述带动杆(9)穿过弧形孔(13)伸入到扇形孔(12)内,所述带动杆(9)在正反转的过程中能够分别与扇形孔(12)两端的端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速箱齿轮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筒(8)包括上套筒(81)和下套筒(82),所述上套筒(81)与下套筒(82)贴合设置,所述弧形孔(13)的上半部分位于上套筒(81)上,下半部分位于下套筒(82)上,所述上套筒(81)与下套筒(82)贴合处的外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4),所述限位槽(14)的上半部分位于上套筒(81)上,下半部分位于下套筒(82)上,所述主动齿轮(5)位于限位槽(14)内,所述连接孔(11)的内壁与限位槽(14)的内壁贴合,所述连接孔(11)与扇形孔(12)连接处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两个限位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传渠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凯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