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动式传热元件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97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动式传热元件轧机。目前在国内外预热器传热元件制造行业广泛应用,传统轧机主要技术特点是驱动下轧辊形成轧辊回转运动,上轧辊由升降机构提升调整轧辊之间的工作间隙。一种下动式传热元件轧机,其组成包括:轧机机架(1)、升降机构(2)、上轧辊(3)和下轧辊(4),上轧辊和下轧辊安装在轧机机架内,上轧辊通过电机连接轴(5)与驱动电机和减速机连接,且通过驱动电机和减速机驱动下使上轧辊和下轧辊做相对回转运动,上轧辊安装在轮机机架上的横梁(6)固定连接,水平固定标高不变,一端与驱动电机和减速机相连实现驱动,另一端通过同步齿轮与所述的下轧辊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轧制传热元件波纹板板型的设备。新型应用于轧制传热元件波纹板板型的设备。新型应用于轧制传热元件波纹板板型的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动式传热元件轧机
[0001]

[0002]本技术涉及一种下动式传热元件轧机。
[0003]
技术介绍

[0004]传热元件轧机是传热元件生产线的最重要组成设备,用于传热元件波纹板板型的轧制,目前在国内外预热器传热元件制造行业广泛应用,传统轧机主要技术特点是驱动下轧辊形成轧辊回转运动,上轧辊由升降机构提升调整轧辊之间的工作间隙。
[0005]传统轧机技术的主要缺点在于轧辊的工作间隙是靠上部的涡轮蜗杆升降机构进行调整的,上轧辊悬挂在提升丝杠的下端,由于轧辊自重的作用轧辊始终存在下落的趋势。涡轮蜗杆升降机构中的丝杠与螺母之间存在工作间隙,整个涡轮蜗杆机构其他部分也同样存在装配间隙,因此整个机构在没有受到工作抗力或工作抗力小于轧辊重力时,在下落趋势的作用下,将内部间隙全部留在了上方。而当轧机在进行波纹板轧制过程中,上下轧辊受到工件变形的抗力,当工件轧制抗力大于轧辊自重时,势必推动上下轧辊互相远离,但是由于下轧辊是固定的无法推动,所有的运动趋势全部作用在上轧辊,当轧制抗力大于轧辊自重时,轧辊开始产生向上运动,通过丝杠的传递,涡轮蜗杆升降机构内所有的上方间隙全部消除,全部转换为下方间隙,这种间隙方向的转换实现了上轧辊的向上运动。由于波纹板板型波纹深浅是周期性变化的,因此轧制抗力的大小也是周期性变化的,这样轧机在连续工作时上轧辊实际是在做周期性跳动,而且频率较高200次/min左右。随着这类结构设备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研究克服这种间隙变化带来的冲击载荷,首先提升丝杠上增加了锁止螺母,用来防止丝杠的松动和溃缩,进而又在丝杠上端增加了提升弹簧,用来平衡轧辊的自重,使得涡轮蜗杆升降机构在轧机有无工作载荷时内部间隙始终保持在下方,但是事实证明这些手段在实际工况的作用下,都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因此此前所有轧机结构都没有能够很好的消除提升机构的工作间隙和解决轧辊的跳动问题。
[0006]轧辊的上下跳动带来的危害:
[0007](1)间隙变化直接导致板型轧制精度不稳定。
[0008](2)丝杠的跳动形成了锤击效应,使涡轮蜗杆失去了自锁能力,而且这种变化很难用额外的机械装置实现锁止,使得轧辊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轧辊间隙不断变大,轧制尺寸发生变化,为了保证产品尺寸必须不断对轧辊间隙进行跟踪和调整,降低生产效率。
[0009](3)冲击跳动对上部机构的损坏非常严重,这样就要求上部机构的每一个部分都要有足够的强度,否则损坏的频率非常高。
[0010]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动式传热元件轧机,解决轧辊的跳动问题,从而实现轧辊工作间隙的稳定,提高板型的轧制精度,同时消除冲击载荷,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整体工作性能的稳定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0012]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0013]一种下动式传热元件轧机,其组成包括:轧机机架、升降机构、上轧辊和下轧辊,所述的上轧辊和所述的下轧辊安装在轧机机架内,所述的上轧辊通过电机连接轴与驱动电机
和减速机连接,且通过所述的驱动电机和减速机驱动下使上轧辊和下轧辊做相对回转运动,所述的上轧辊安装在轧机机架上的横梁固定连接,水平固定标高不变,一端与驱动电机和减速机相连实现驱动,另一端通过同步齿轮与所述的下轧辊连接,所述的下轧辊固定在轧机机架下部的升降机构的上端,所述的升降机构为涡轮蜗杆升降机构,且所述的升降机构托动所述的下轧辊做上下直线移动。
[0014]所述的下动式传热元件轧机,所述的升降机构上安装有手摇蜗杆驱动涡轮,所述的升降机构的涡轮内孔为梯形螺纹孔,驱动丝杠做上下直线移动,丝杠推动下轧辊做上下移动。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轧机主要组成部分是由轧机机架、上轧辊、下轧辊、上轧辊驱动电机减速机、下轧辊升降机构组成。轧机机架负责整机的支撑与连接,上下轧辊安装在机架内在驱动电机和减速机的驱动下做相对回转运动从而实现波纹板型的轧制,上轧辊安装在机架内,与轧机机架上横梁固定连接,水平固定标高不变,一端与减速机相连实现驱动,另一端通过同步齿轮与下轧辊相连,实现上下轧辊同步相对运动。下轧辊固定安装在机架内下部的涡轮蜗杆升降机构的上端,该机构(千斤顶工作原理)托动下轧辊做上下直线运动,用于调整上下轧辊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实现对波纹板轧制深度的调整。升降机构是涡轮蜗杆机构,通过手摇蜗杆驱动涡轮做回转运动,涡轮内孔为梯形螺纹孔,驱动丝杠做上下直线运动,丝杠推动下轧辊做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对轧辊间相对间隙的调整。
[0017]本技术的该轧机的技术特点是将上下轧辊的运动及传动方式进行了调整,固定轧辊设置在机架的上方,水平及标高固定,与电机减速机相连,负责主动回转。负责轧辊工作间隙调整的升降机构,由轧机的上部调整到轧机机架的下部,动作方式由传统的上动提拉式变为下动托举式,下轧辊固定在升降机构上,随着升降丝杠的上下运动而运动,从而改变下轧辊与上轧辊的相对距离,实现轧辊工作间隙的调整。由于升降机构位置的调整使工件、轧辊及升降机构的受力关系发生了变化,当轧辊处于空载状态时,上下轧辊不接触,下轧辊坐在涡轮蜗杆升降机构上方,在轧辊和升降丝杠自重的作用下,升降机构内的工作间隙(主要是丝杠与丝母螺纹之间的间隙全部留在上方。当轧辊工作时在工件变形的抗力作用下使上下轧辊产生分别向上下运动的趋势,由于上轧辊与机架上梁固定连接,受机架的限制无法向上运动,保持静止。下轧辊在抗力的作用下产生向下运动的趋势,此时抗力的方向与轧辊自身重力的作用方向相同,同样产生了向下运动的趋势,但是由于轧辊自重已经消除了升降机构内部所有下方的间隙,因而轧辊向下运动的趋势受到了限制,因而下轧辊在受到工件抗力的情况下有效的保持了轧辊水平标高的稳定,而且无论工件抗力存在与否,工件抗力稳定还是变化,下轧辊都会始终保持事先调整好的水平标高。由于上下轧辊无论在轧机机架内存在的何种作用力的作用下都会保持水平静止,因此上下轧辊之间的间隙始终保持不变。即使轧辊之间的工作抗力是呈周期性变化的,但是由于结构内部没有可变间隙,因此不会产生冲击运动。由于升降机构是涡轮蜗杆机构,在没有冲击力(特别是锤击效应)的作用下,他的自锁特性会很好的体现出来,因此使轧辊的工作间隙始终会得到很好地保持,轧制工作的稳定性很好地保证,产品精度可以稳定控制。由于没有冲击力的作用设备的内部的内力变化更加平和,设备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疲劳损坏的速度大大降低,故障率下降,整个设备的寿命得到提高。
[0018]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9](1)产品轧制精度明显提高,传统轧机由于轧辊工作间隙受轧制抗力的影响发生变化,因此会直接反映到产品的波形高度变化。新结构设备轧辊间隙不受工作抗力的影响,因此产品波高会保持非常稳定。
[0020](2)操作简便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结构轧机在工作中轧辊工间隙会随着工作的进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操作者需要随时观察和测量产品波高,并随时对设备进行调整,必然会增加操作者的工作难度,降低工作效率。新结构轧机轧辊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动式传热元件轧机,其组成包括:轧机机架、升降机构、上轧辊和下轧辊,其特征是:所述的上轧辊和所述的下轧辊安装在轧机机架内,所述的上轧辊通过电机连接轴与驱动电机和减速机连接,且通过所述的驱动电机和减速机驱动下使上轧辊和下轧辊做相对回转运动,所述的上轧辊安装在轧机机架上的横梁固定连接,水平固定标高不变,一端与驱动电机和减速机相连实现驱动,另一端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坚王金龙张春池王宇鹏王明远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锅炉厂预热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