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增压式膜滤净水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893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动增压式膜滤净水器装置,包括净水器主体,净水器主体具有增压腔、原水腔、滤芯腔和净水腔;滤芯腔内安装有膜滤式滤芯,该膜滤式滤芯具有原水进口、浓水出口和净水出口;增压腔内设置有活塞和拉杆,增压腔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与原水进口之间设置有原水管,供水管的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原水腔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与第一进水口之间设置有吸水管,浓水出口与第二进水口之间设置有浓水管;净水腔上设置有第三进水口和出水龙头,净水出口与第三进水口之间设置有净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采用手工增压的方式,保证了滤芯的进水压力,从而保证了滤芯的过滤效果和质量。果和质量。果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动增压式膜滤净水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器
,特别涉及一种手动增压式膜滤净水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净水器也叫净水机、水质净化器,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其主要通过内部的膜滤式滤芯有效滤除水中的铁锈、砂石、胶体以及吸附水中余氯、嗅味、异色、农药等化学药剂,也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病菌、毒素、重金属等杂质;常见的膜滤式滤芯有RO反渗透膜滤芯、超滤膜滤芯、纳滤膜滤芯、微滤膜滤芯等,该膜滤式滤芯在运行式需要一定的进水压力,才能保证其内部的滤膜的最佳过滤效果,以制得高质量的饮用水,如此一般在会在膜滤式滤芯的进水管路上串接增压泵以提高进水压力,然而增压泵一般需要连接电源功能,从而达到限定了净水器的应用环境,具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手动增压式膜滤净水器装置,通过抽拉拉杆能够使得活塞在增压腔内上、下运动;当活塞向上运动时,增压腔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以通过吸水管将原水腔内的原水吸入增压腔;当活塞向下运动时,增压腔的体积减小、压强增大以通过原水管将原水压入膜滤式滤芯内,从而确保了膜滤式滤芯的进水压力,从而保证了膜滤式滤芯的出水质量和流量。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手动增压式膜滤净水器装置,包括净水器主体,所述净水器主体具有增压腔、原水腔、滤芯腔和净水腔;
[0005]其中,所述滤芯腔内安装有膜滤式滤芯,该膜滤式滤芯具有原水进口、浓水出口和净水出口;
[0006]所述增压腔内设置有可沿着腔壁上、下滑移的活塞、以及与活塞相连的拉杆,所述增压腔的下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且对应第一出水口上方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增压腔的第一出水口与膜滤式滤芯的原水进口之间设置有原水管,所述供水管的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
[0007]所述原水腔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且对应第二出水口上方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原水腔的第二出水口与增压腔的第一进水口之间设置有吸水管,所述膜滤式滤芯的浓水出口与原水腔的第二进水口之间设置有浓水管;
[0008]所述净水腔的上部设置有第三进水口且对应第三进水口下方的下部设置有出水龙头,所述膜滤式滤芯的净水出口与净水腔的第三进水口之间设置有净水管。
[0009]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水腔对应第三进水口与出水龙头之间横置有分隔板以将净水腔分隔为上水腔和下水腔,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连通上水腔和下水腔的过水孔,所述过水孔内嵌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内设置有活性炭。
[0010]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水腔对应第三进水口处设置有浮球式开关。
[0011]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膜滤式滤芯为RO反渗透膜滤芯或者超滤膜滤芯或者纳滤膜滤芯或者微滤膜滤芯。
[0012]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增压腔、原水腔、滤芯腔和净水腔在净水器主体内从左往右依次布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采用手动增压结构,不需要电源,大大扩展了净水器装置的应用环境,提高了净水器装置的使用安全;通过抽拉拉杆能够使得活塞在增压腔内上、下运动;当活塞向上运动时,增压腔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以通过吸水管将原水腔内的原水吸入增压腔;当活塞向下运动时,增压腔的体积减小、压强增大以通过原水管将原水压入膜滤式滤芯内,从而确保了膜滤式滤芯的进水压力,从而保证了膜滤式滤芯的出水质量和流量,能够制得高质量的饮用水。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手动增压式膜滤净水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0016]100、净水器主体;1、增压腔;11、活塞;12、拉杆;2、原水腔;21、吸水管;3、滤芯腔;4、净水腔;41、上水腔;42、下水腔;43、分隔板;5、膜滤式滤芯;51、原水管;52、浓水管;53、净水管;6、浮球式开关;7、出水龙头;8、过滤组件;9、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8]本技术一种手动增压式膜滤净水器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净水器主体100,该净水器主体100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增压腔1、原水腔2、滤芯腔3和净水腔4。
[0019]其中,滤芯腔3内安装有膜滤式滤芯5,优选为市面上可以采购的RO反渗透滤芯或者超滤膜滤芯或者纳滤膜滤芯或者微滤膜滤芯,该膜滤式滤芯5具有原水进口、浓水出口和净水出口,原水通过原水进口进入膜滤式滤芯5内并通过其内部的过滤结构以分离制得浓水和净水,该浓水通过浓水出口排出,净水通过净水出口排出。
[0020]增压腔1内设置有可沿着腔壁上、下滑移的活塞11、以及与活塞11相连的拉杆12,通过拉杆12拉动活塞11在增压腔1内运动以改变增压腔1的体积实现压强的改变;该增压腔1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且对应第一出水口上方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该增压腔1的第一出水口与膜滤式滤芯5的原水口之间设置有原水管51且该原水管51的管路上设置有限定水流只能由第一出水口流向原水口的单向阀9。
[0021]原水腔2具有端盖,通过打开端盖能够方便的向原水腔2内进行加水;该原水腔2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且对应第二出水口上方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该原水腔2的第二出水口与增压腔1的第一进水口之间设置有吸水管21,优选该第二出水口设置在原水腔2的底部或者靠近底部的位置;该原水腔2的第二进水口与膜滤式滤芯5的浓水出口之间设置有浓水管52,优选,该第二进水口设置在原水腔2靠近端盖的腔壁上,如此大程度的保证第二进水口位于水位的上方。
[0022]净水腔4的上部设置有第三进水口且对应第三进水口下方的下部设置有出水龙头
7,该净水腔4的第三进水口与膜滤式滤芯5的净水出口之间设置有净水管53。
[0023]如此,当向上拉动拉杆12以使得活塞11向上运动时,增压腔1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从而增压腔1能够通过吸水管21将原水腔2内的原水吸入增压腔1内;当向下按压拉杆12以使得活塞11向下运动时,增压腔1的体积减小、压强减小,增压腔1能够通过原水管51将其内的原水压入膜滤式滤芯5内,原水通过膜滤式滤芯5的过滤结构将原水进行分离以制得浓水和净水,浓水通过浓水管52被压入原水腔2内以实现循环使用,净水通过净水管53压入净水腔4内并通过出水龙头7外排饮用。
[0024]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该净水腔4对应第三进水口与出水龙头7之间横置有分隔板43,该分隔板43的中部设置有过水孔以将净水腔4分隔为相连通的上水腔41和下水腔42,该分隔板43的过水孔内嵌置有过滤组件8,该过滤组件8内具有活性炭。
[0025]优选的,该净水腔4对应第三进水口处设置有浮球式开关6,该浮球式开关6能够根据净水腔4内的水位以控制第三进水口的启、闭,即当净水腔4内的水位低于预设水位时,浮球下落以联动盖板下落开启第三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增压式膜滤净水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净水器主体,所述净水器主体具有增压腔、原水腔、滤芯腔和净水腔;其中,所述滤芯腔内安装有膜滤式滤芯,该膜滤式滤芯具有原水进口、浓水出口和净水出口;所述增压腔内设置有可沿着腔壁上、下滑移的活塞、以及与活塞相连的拉杆,所述增压腔的下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且对应第一出水口上方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增压腔的第一出水口与膜滤式滤芯的原水进口之间设置有原水管,所述原水管的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原水腔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且对应第二出水口上方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原水腔的第二出水口与增压腔的第一进水口之间设置有吸水管,所述膜滤式滤芯的浓水出口与原水腔的第二进水口之间设置有浓水管;所述净水腔的上部设置有第三进水口且对应第三进水口下方的下部设置有出水龙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君飞陈宇张春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爱科特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