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8542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其包括位于市政道路与绿化带之间的集水渠,所述集水渠底部贯穿有入水孔,所述集水渠下方埋设有集水箱,所述入水孔连通有贯穿集水箱顶部的集水管,所述集水管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竖直设置,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扇叶,所述扇叶位于集水管内,所述转轴远离入水孔一端固定连接有滤水桶,所述滤水桶与集水箱内壁留有间隙,所述滤水桶上分布有若干滤水孔,所述集水管远离入水孔的管口位于在滤水桶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固体杂质受到离心力作用朝向滤水桶边缘堆积,使得滤水桶不易堵塞的效果。水桶不易堵塞的效果。水桶不易堵塞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设施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用水量也大大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北方城市非常容易陷入供水紧张的状况中。
[0003]市政道路旁的绿化带的灌溉需要市政供水,灌溉市政道路旁的绿化带用水量占城市用水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为了防止在下雨天时市政道路的路面积水,市政道路需要进行排水建设,将路面上的雨水排走。
[0004]为了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现在人们提出了将市政道路上的雨水收集用于绿化带灌溉的概念。
[0005]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0006]但是,市政道路上的雨水中经常混有树叶,垃圾,泥沙,碎石等固体杂质,这些固体杂质容易破坏绿化带的环境和植物的生长,因此雨水收集后通常需要通过过滤除去雨水中的固体杂质,人们通常采用填充石英砂、活性炭等材料作为过滤混在雨水中的固体物质的过滤材料,但是因为雨水中一般混有较多颗粒较小固体杂质,这些颗粒较小的固体杂质容易覆盖过滤装置的滤孔,从而容易造成过滤材料的堵塞使得雨水不能通过过滤材料,使得收集雨水的效果较差,需要经常更换过滤装置,导致维护成本较高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其具有不易堵塞的效果。
[0008]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9]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包括位于市政道路与绿化带之间的集水渠,所述集水渠底部贯穿有入水孔,所述集水渠下方埋设有集水箱,所述入水孔连通有贯穿集水箱顶部的集水管,所述集水管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竖直设置,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扇叶,所述扇叶位于集水管内,所述转轴远离入水孔一端固定连接有滤水桶,所述滤水桶与集水箱内壁留有间隙,所述滤水桶上分布有若干滤水孔,所述集水管远离入水孔的管口位于在滤水桶内。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天时,市政道路上的混在雨水中的树叶,垃圾,泥沙,碎石等固体杂质由集水渠底部的入水孔进入集水管,雨水向下流动冲击集水管内的扇叶,从而驱动扇叶绕转轴的轴线转动,进而驱动转轴旋转,再通过转轴带动滤水桶转动,进而使得滤水桶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位于滤水桶内的固体杂质绕转轴的轴线做圆周运动,进而使得固体杂质受到远离转轴的离心力,使得固体杂质因受到离心力而朝向滤水桶边缘堆积,使得滤水桶底部不易布满固体杂质,使得滤水桶不易堵塞;
[0011]同时雨水也在滤水桶中跟随滤水桶旋转,使得雨水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得雨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滤水桶,从而使得雨水透过滤水桶的效率提高;
[0012]通过雨水从滤水桶出去汇集到集水箱底部,雨水储存在集水箱在绿化带需要灌溉时使用。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水管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侧壁为入水孔边缘朝向集水管轴线方向向下延伸的导向面。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导流管的口径逐渐收窄,水流由口径较宽处流至口径较窄处,由于水流的总量没变,使得水流速度加快,从而使得水流的冲击力变大,使得水流施加在扇叶上的力加大,扇叶转动的速度加快,从而导致滤水桶的转动速度加快,使得雨水中的固体杂质朝向滤水桶边缘堆积的速度加快,从而使得滤水桶防堵的效果得到提高。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水管内固定连接有至少有一个轴承,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在轴承内圈上。
[0016]通过轴承的设置,使得转轴与集水管的连接方式更加稳定,转轴稳定的保持与集水管内壁的距离,转轴不易晃动,使得滤水桶也不易晃动,从而使得滤水桶能够持续过滤混在雨水的颗粒较小的固体杂质。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滤水桶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滤水布,所述滤水布呈纤维网状结构,所述滤水布完全覆盖在滤水桶外壁上。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滤水布的设置,由于混在雨水中的泥沙、碎石等较小的固体难以通过滤水布,而雨水可以通过,使得较小的固体残留在滤渣管内,从而使得流出的雨水较为干净,减少了颗粒较小的固体杂质对集水箱的影响,有利于灌溉的正常进行。
[001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入水孔上固定连接有滤渣网,所述滤渣网完全覆盖入水孔。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滤渣网的设置,阻碍了混在雨水中的树叶、垃圾、碎石等大块固体杂质进入集水管内,使得雨水在进入集水管前得到初步的过滤,减少了混在雨水中的大块固体杂质堆积在滤水桶内的情况,延长了滤水桶的使用寿命。
[002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滤渣网呈球面网状,所述入水孔的边缘凹陷有集渣槽,所述集渣槽的槽底与入水孔远离滤水桶的端部平齐。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滤渣网的形状和集渣槽的配合,当固体杂质落在滤渣网上时,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固体杂质容易沿着滤渣网的弧形面向下运动落入集渣槽内,使得固体杂质不容易停留在滤渣网上,使得滤渣网不易被固体杂质堵塞,从而使得雨水可以正常流入集水管内。
[002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渣槽连通有用于承接集渣槽内的固体杂质的集渣池,所述集渣池内可拆卸连接有集渣篮,所述集渣篮的四个侧壁分别与集渣池的四个侧壁贴合。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集渣篮的设置,使得大块固体杂质留在集渣篮上,雨水透过集渣篮进入集渣池内,使得大块固体杂质收集在集渣篮内,通过拆卸集渣篮即可清理雨水中的大块固体杂质,方便了大块固体杂质的收集和清理。
[002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渣池顶部开口,所述集渣池设有通闭集渣池顶部开口的盖板。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盖板的设置,盖板封闭集渣池的顶部,当需要清理集渣篮内的大块固体杂质时,可以通过将盖板拆下即可取出集渣篮,减少了人们意外掉入集渣池的风险,使得集渣池的设置变得更为安全。
[002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渣池底部连通有朝向集水管排水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排水的管口位于扇叶上方。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水管的设置,可以及时排走集渣池内的雨水,使得集渣池内不易积水过多导致溢出,同时雨水通过集水管后在滤水桶进行过滤,提高了雨水的收集率,从而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002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0]1.下雨天时,混在雨水中的树叶,垃圾,泥沙,碎石等固体杂质因受到离心力而朝向滤水桶边缘堆积,使得滤水桶底部不易布满固体杂质,使得滤水桶不易堵塞;
[0031]2.滤水桶雨水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得雨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滤水桶,从而使得雨水透过滤水桶的效率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市政道路(1)与绿化带(5)之间的集水渠(2),所述集水渠(2)底部贯穿有入水孔(22),所述集水渠(2)下方埋设有集水箱(3),所述入水孔(22)连通有贯穿集水箱(3)顶部的集水管(31),所述集水管(31)内转动连接有转轴(3125),所述转轴(3125)竖直设置,所述转轴(3125)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扇叶(3126),所述扇叶(3126)位于集水管(31)内,所述转轴(3125)远离入水孔(22)一端固定连接有滤水桶(32),所述滤水桶(32)与集水箱(3)内壁留有间隙,所述滤水桶(32)上分布有若干滤水孔(321),所述集水管(31)远离入水孔(22)的管口位于在滤水桶(3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31)包括导流管(311),所述导流管(311)的侧壁为入水孔(22)边缘朝向集水管(31)轴线方向向下延伸的导向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31)内固定连接有至少有一个轴承(3124),所述转轴(3125)固定连接在轴承(3124)内圈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义桂庄春耀陈惜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